知识点(1)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城市建设了大量建筑物、道路等,并减少了绿地、河流,造成了城市的高温化。 (2)风向 城区气温较高,空气受热上升,并在空中向郊区吹拂,在城市地表形成了相对低压区,郊区的空气便吹向城市,补充该低压区。 风向规律:在高空由城市吹向郊区,在地表由郊区吹向城市。 图1 城市的热岛效应 例题图2 例题 答案:C、A 精讲精析:(1)判断温度变化的原因。题目中说,该地是平原、城市,因此海拔对温度的影响很低,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而不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该地大部分地区温度都一起上升,而不是斑斑点点的上升)。 (2)判断海拔的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热岛效应,次要影响因素是海拔。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海拔与地表气温呈现负相关。 (3)判断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于城市水泥沥青路面的增加、生活生产的排放等,造成城市地区的气温高于教区。而如果增加绿地、河流等大比热容的基础建设,则会降低城区的温度。 (4)判断风向。在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气流受热上升,在空中流向郊区,郊区的气流从地表吹向城市。 (5)判断城市的变化。1982~2004年,该地高温地区增加,且高温地区由集中变为分散,表明这二十多年间,城市不断的在向外扩张、建设,新形成了多个商业中心,城区、郊区间的交通状况都得到了改善,南北部道路密度的差异减小。 总结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了“城郊风”的出现。与此相似的,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海陆风”。 海陆风的近地表风向:白天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吹向海洋。 图3 海陆风示意图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079-地理(初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