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物候的变化总是细腻而微妙的。而诗词,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从自然而来的,细腻而温柔的情感。 读诗词,如同赴一场心灵的盛宴,经由它衔接自然和生活、跨越古今时空,款款而来,触动人心。 这唯美多情的秋天是否也让你感慨万千?就让我们在秋天到诗词里赴一场充满诗意的千年之约! “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 ——宋·刘翰《立秋日》 秋风像个顽皮的孩子,和诗人捉起了迷藏,然而诗人说,我知道你来过,那满地飘零的梧桐叶就是你来过的证据。 赏析 人们常说“一叶落而知秋”,落叶被当成秋天来临的信号。过了立秋,道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纷纷飘起了金黄色的落叶。这像手掌一样的梧桐叶,你出门散步的时候是不是也常见到呢? 秋雨 “ 漠漠秋云起, 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 无点亦无声。 ” ——唐·白居易《微雨夜行》 秋雨绵绵、如丝如缕。诗人夜晚赶路的时候,起初是觉得有一点点冷,然后才发现衣裳被打湿了。奇怪呀!明明没有看到雨点,也没有听到雨声。 赏析 绵绵的秋雨过后,树林子里会变得比较潮湿,小蘑菇们迫不及待地从土里冒出了头,如果你这段时间去野外郊游,那路边的树木底下很可能就藏着一簇簇的小蘑菇。 秋花 “ 浮香绕曲岸, 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 飘零君不知。 ” ——唐·卢照邻《曲池荷》 到了秋天,很多花儿都会开始凋谢。诗人说,我常常害怕萧瑟的秋天来得太早,我还没欣赏够,那满池子的荷花就开始凋落了。 赏析 过了盛夏,池塘里就不怎么见得到荷花的踪影了,不要难过,花开花谢是大自然的规律,花谢了才有清甜可口的莲蓬吃。 秋叶 “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唐·杜牧《山行》 深秋的傍晚,旅途中的诗人路过一片枫树林,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艳,诗人被这美景陶醉,流连忘返。 赏析 秋天是枫叶观赏的最佳时期。这一时节,天气渐冷,光照减少,草木大多变黄,有些品种的枫树叶子则会变红。不如采集几片枫叶做个漂亮的标本吧,也纪念一下这与众不同的秋色! 秋山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唐·王维《山居秋暝》 “一场秋雨一场寒”,空旷的山林在经历了一场秋雨之后,天气开始凉爽起来。秋天到了,这山林中美好的景色更让人流连忘返! 赏析 山上由于海拔的原因,会更早一些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这时候,如果你去爬山,一定要记得准备好厚衣服。当然山里美好的景色也一定不会让你们后悔的,幸运的话,可能还会遇上忙忙碌碌藏松子过冬的小松鼠哟! 秋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时候邀请好朋友来家里做客,用刚收获的农作物做了一顿丰盛的饭食招待他,把酒言欢,闲话家常,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赏析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也是菊花盛放的时节,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习俗。 秋月 “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八月十五的夜晚,月光洒在庭院中,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清秋的露水悄悄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赏析 如果你家附近有栽种桂花树,那么中秋节前后,整个小区都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傍晚散步,从桂花树下经过,回来时可能就会发现落在肩头米粒大小的,淡黄色或橘红色的小花朵。 秋露 “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 ——唐·白居易《暮江吟》 秋天的夜晚天气寒冷,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露珠洒在花草树木的叶子上,诗人说,这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可爱呀,露水晶莹剔透像珍珠一样! 赏析 寒露是深秋的开始,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民谚说“寒露脚不露”,寒露一过就不要再露脚了,保暖很重要,可别因为露珠的可爱就忘情地踏进了草丛深处,湿鞋子可是容易生病的。 秋霜 “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 ——唐·张继《枫桥夜泊》 秋天的夜晚,游子望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忧愁难眠。茫茫夜色中弥漫的满天霜华让这愁也充满了清新隽永的诗意美。 赏析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寒霜一般出现在深秋晴朗的月夜,民谚有“霜重见晴天”的说法。下霜的早晨,草木的叶子或根茎部位会形成很大、很好看的霜冻花。 ![]() 秋雁 “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 ” ——唐·白居易《宴散》 每逢秋天,人们就会看见成群的大雁望南飞,那是因为它们要去温暖的南方过冬。这里诗人说,南飞的大雁带来了新秋的气息,意象生动有趣。 赏析 雁群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因为它们要从北方飞往遥远的南方过冬,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 倘若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首跟时令相关的优美古诗词,一股浓郁的诗的气氛便会不由自主地弥漫开来,令人怦然心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