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说歌唱中的“的”

 松影融雪 2019-05-13

试说歌唱中的“的”

文 |马金泉

2015年10月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周上,我做了题为《舞台上下》的讲座,讲的是歌者登上舞台之前应该储备的“能量”和登上舞台之后如何克服紧张去散发积蓄的“能量”。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大家对这样的讲座内容非常喜欢,并疾呼“非常需要”。在最后的舞台上下互动环节,一位来自地方的老师向我提出了“汉字中的‘的’在歌唱中应该唱‘de’还是唱‘di’”这个问题,这让我感到十分欣喜和欣慰。欣喜的是,在我们声乐教学队伍中真的有人思考得很细致、很认真;欣慰的是,终于又有人提出这个看似“无关紧要”,却真要上升到学术规范的高度去认识、去把握的问题了。2016年10月,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声教学研讨会在西安音乐学院开幕,在学术发言会上,我再次言及这个问题并阐述了我的观点,引发了到会的各大院校声乐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参会的声乐教师们的浓厚兴趣和热烈反响。

2018年,我有幸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为一门课程代课,其间,与该院的声乐研究生(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是以硕士课程为起点的办学单位,不设本科课程)言及歌唱中“的”的发音问题,引发热烈的讨论。与我在多所大学讲课时与师生们讨论这个问题一样,北大歌剧研究院的研究生们的观点也无外乎三种:一种是,从没想过这个事情,那些中国经典声乐作品,特别是艺术歌曲,前辈歌唱家怎么唱我们就照葫芦画瓢就是了,基本倾向唱“di”;再一种是,“的”在歌曲中唱“de”比唱“di”显得亲切、自然,倾向唱“de”;还有一种意见是,唱“de”唱“di”无所谓,倾向于随心所欲。在我看来,倾向唱“di”者,姑且属于“遵从传统”,如此唱“di”绝无危险;主张唱“de”者,一类是追求新潮、时尚的年轻人,一类是“平时说话时怎么说‘的’,歌唱时就怎么唱‘的’”;而倾向“怎么唱都行”的人,可能是觉得这个事情对演唱、对作品的表现“并无大碍”。

作曲家陆在易谱有一曲《祖国慈祥的母亲》,这首作品虽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歌曲,但它的艺术品质、气质和内容被无数歌唱家推崇。迄今为止,我尚未听到有谁把这首作品中的“的”唱成“de”,而是不约而同地唱成“di”。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不把它的“的”唱成“de”?回答是,这首作品中的“的”一开始就被人唱成“di”,并且被大家唱惯了、听惯了,所以,“无可争议”就唱成“di”,就连主张自然、亲切、新潮、时尚一定要把“的”唱成“de”的年轻歌者,对此也毫无争议,认为“这首歌中的‘的’要是唱成‘的’太可笑了”。其实,真是要像这些认为“进入当今时代了,无需那么古板,把‘的’唱成‘的’更符合说话的习惯”倒也算是一种理由,而在一首歌里,把歌词中出现的“的”自由(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随意”)地“de”来“di”去,恐怕就不那么讲究了吧?

去年去某地讲学,一位年轻的男高音声乐教师让我听他的演唱,他一开口就让我觉得声音漂亮得不得了,那奶油般的声音色彩顿时让我眼前一亮,他演唱的是晓光作词、徐沛东作曲的《我像雪花天上来》,但歌中的“的”很是混乱。原词是:“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总想飘进你的情怀,可是你的心扉紧锁不开,让我在外孤独徘徊。我像一片秋叶在飘零,多想汇人你的大海,可是你的眼里写着无奈,把我的爱浸入浓浓悲哀。”男歌者的发音是:“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总想飘进你de情怀,可是你di心扉紧锁不开,让我在外孤独徘徊。我像一片秋叶在飘零,多想汇入你di大海,可是你de眼里写着无奈,把我di爱浸入浓浓悲哀。”

听了这几句,我就觉得他对作品的文学部分用功不够,因为歌唱这个行当,最终要唱的是文化,我不敢说他的音乐文学功力不够,起码是没有很认真地对待这个中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常以助词形态出现的这个“的”。

河北省耄耋男低音歌唱家马子兴对“的”颇有研究,在他的著作《歌海觅真》中有专门的论述,笔墨不多,但说得有理有据,拜读后很是叹服。他说:“‘的’在汉语普通话中的读音有三:一是作为助词读de,属于四声以外的轻声。二是读dí,是表示真实的意思,例如‘的确’。三是读dì,表示箭靶的中心,例如‘有的放矢’‘一语中的’。在歌词中几乎所有的‘的’都是作为助词使用,它的正确读音应该是de。但是,歌者在演唱时,特别是在艺术歌曲中,凡是在歌词中遇到当作助词使用的“的”字,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的’唱成di……节目主持人宣读歌曲名称时,例如《我亲爱的》,都将‘的’读作de,这是完全正确的。”马教授还结合歌唱发声与字的关系,提出了“歌词一旦与音乐结合,语音由说变成了唱,随着歌唱时口腔的打开、软腭的提起、元音的保持与延长,形成了歌唱语音。歌唱语音是在说话语音基础上的夸张。……就‘的’而言,无论中外哪一种语言的语音,其闭口音i与其他元音相比,声音容易做到集中明亮。因此,歌者均习惯地将‘的(de)’改唱成‘di’,且不会产生歧义现象,所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把‘我亲爱的’唱成‘我亲爱de’就会显得傻乎乎地笨拙……”

我十分赞同马教授的论点,我对“的”在歌唱中的发音规律归纳为:凡是艺术歌曲、艺术性较高的创作歌曲、中国的正歌剧唱词中出现的“的”应该都发“di”。在通俗歌曲、群众歌曲、曲艺说唱唱词中的“的”更多人唱的是“de”,在这一点上我更与马教授的观点高度吻合。最后,我坚持认为,不管你坚持“de”或“di”的发音,在同一首声腔艺术作品中,“的”的发音最好要保持一致。借此,我还想说一个与“的”有关的问题,即:要深深处理“的”在一句话中的气口,尽最大可能保持声乐作品整句歌词的完整性,如同我们说话,不应该在不该断的地方断开、换气后接着说。不提倡在一句有“的”作为助词出现的唱词中,在“的”的前面断句、吸气,也反对“肆无忌惮”地在歌唱中把“的”唱得过重,颠覆了中国标准语的逻辑重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