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技术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中常见的动作模式创立的。它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增强了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复合动作的技巧,同时利用了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和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锻炼方法;其特征是肢体和躯干的对角线和螺旋形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口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它的治疗原则是按照正常的运动发展顺序,运用适当的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的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产生。 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 肩胛运动模式 患者朝左侧侧卧时,想象患者头部为时钟12点钟方向,足部为6点钟方向,前方为3点钟,后方为9点钟,所以进行右侧肩胛骨动作时,前上举是朝1点钟方向,后上举11点钟,后下压7点钟,前下压5点钟。 前上举 后下压 前下压 后上举 骨盆模式 前倾-上提模式、后倾-下沉模式、前倾-下沉模式、后倾-上提模式 中立位 前倾-下沉 后倾-上提 躯干运动模式 注:黑、灰:为操作者;白:为患者 黑:起始位;斜线:中间位;虚斜线:最后达到的位置 上躯干的屈曲合并向一侧旋转 上躯干的伸展合并向一侧旋转提举 ![]() 下躯干的屈曲合并向一侧旋转 ![]() 下躯干的屈曲合并向一侧旋转 (伸膝) ![]() 上肢运动模式 ![]() 当肩胛张力下降和活动完善时,即可做上肢动作的诱发训练。 上肢有两组对角动作:
![]() 屈曲-外展-外旋模式 ![]() ![]() 伸展-内收-内旋模式 ![]() ![]() 屈曲-内收-外旋模式 ![]() ![]() 伸展-外展-内旋模式 ![]() ![]() 下肢运动模式 ![]() ![]() 屈曲-外展-内旋模式 ![]() ![]() 伸展-内收-外旋模式 ![]() ![]() 屈曲-内收-外旋模式 ![]() ![]() 伸展-外展-内旋模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