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常把考试落榜称为“名落孙山”,什么是孙山?

 飘忽不定书馆 2019-05-14

“名落孙山”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后人范公偁( cheng)所写的《过庭录》,意思是在考试中失利,没有考上。

范公偁在《过庭录》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地(今苏州 带)有一个名叫孙山的人,是个说话很幽默的才子。在大比之年,孙山要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他的一位同乡的儿子正好也要去参加考试,于是同乡就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方便相互照应。考试结束后发榜,榜上有名的就表示考中,名字不上榜的就表示没有考中。榜上的名单是按成绩的高低从上到下、从右到左排列的。

孙山有幸榜上有名,考中了,但他在考中的人当中,名次最低,所以他的名字被列在榜单的最后面。和他一同前去参加考试的同乡的儿子却在这次考试中失利,没能考中。孙山先返回到家里,他的同乡听说孙山回来了,他儿子还没回来,便前去向孙山打听他儿子考得怎样。孙山觉得两个人是一起去参加考试的,他考中了,而他同乡的儿子却没能考中,他不好意思直接告诉同乡他儿子没有考中,便幽默委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就是说考中人的名单上最后一名是我孙山,您的儿子还排在我后面呢。

既然孙山是榜上最后一名,孙山同乡的儿子名字还在孙山之后,那当然就表示同乡的儿子没能考中。说话风趣的才子孙山用幽默的语言回答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而没有考上,叫作名落孙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