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按诊的方法及运用技巧 (一)按诊的体位 1.坐位 患者取坐位,医师可面对患者而坐或站立进行。用左手稍扶病体,右手触摸按压某一局部,多用于皮肤、手足、腧穴的按诊。 2. 卧位 主要用于胸腹、腰部或下肢的诊察。 (1)仰卧位 主要用于胸腹部的诊察。诊时让患者仰卧,全身放松,两手臂自然平放于身旁。诊察胸部时,让患者双腿自然伸直;诊察腹部时,让患者双腿屈膝,使腹肌松弛,并依照医师的提示做腹式呼吸。 (2)侧卧位 常与仰卧位配合运用,主要用于仰卧位诊察判断不明,或对腹腔内包块、水液移动性的判断。诊察时让患者侧卧,位于下部的下肢伸直,而在上部的下肢呈屈髋屈膝状。 (3)俯卧位 用于腰背部的诊察。 (二)按诊的手法 1.触法 以手指或手掌轻轻接触患者局部皮肤,如额部、四肢及胸腹部的皮肤,了解肌肤的凉热、润燥等情况。 2.摸法 以手指稍用力寻抚局部,如胸腹、腧穴、肿胀部位等,从而探明局部的感觉、疼痛及肿物的形态、大小等情况。 3. 按法 以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如胸、腹、肿物部位,以了解深部有无压痛或肿块,肿块的形态、质地、大小、活动程度、肿胀程度、性质等情况。 4. 叩法 医师用手叩击患者身体某部,使之震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此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分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两种。 (1)直接叩击法 医师用手指直接触击体表部位。如鼓胀患者,叩之如鼓者为气鼓,叩之音浊者为水鼓。 (2)间接叩击法 ①掌拳叩击法:即医师用左手掌平贴在体表,右手握成空拳叩击左手背,边叩边询问患者叩击部位的感觉,有无局部疼痛,以推测病变部位和程度; ②指指叩击法:医师用左手中指指节紧贴在患者需检查部位的体表,其余手指略微抬起,右手指自然弯曲,中指弯曲约90°,垂直叩在左手第二指节前端。叩击时应借用手腕活动的力量,灵活,短促,每叩击一下,右手迅速拾起,以连续两三下,而后略微停顿的节奏进行,每叩击数次,左手即向前或向后移动,右手也随之移动,根据不同部的声音变化进行诊察。主要用于胸、胁、脘、腹及背部的检查。 四、按诊的内容 (一)按头颈 头颈部的按诊主要用于检查局部的温热寒凉、润燥及压痛、肿块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可将触、摸、按诸法参用。检查患者时,医师用手背(手心)触及患者额部,探测患者有无发热、低热还是高热。同时以患者的手心作对照,若患者手心热甚于额部,是虚热;若额部热于手心,是外感表热证。这种方法多用于小儿。囟门触诊时,小儿取坐位或立位。检查者双手掌各置于小儿左、右颞部,拇指按在额部,以中指、食指检查囟门,注意其大小闭合与否、充实度、有无隆起和凹陷、有无搏动等。测量时应以囟门的对边中点连线为准。 (二)按胸胁 胸胁部分为前胸与胁肋。前胸是指锁骨上窝至横膈以上的部位,而胁肋是指侧胸部,包括腋下至12肋骨的区域。 胸胁部的按诊主要用于检査乳房、心、肺及肝、胆的病变,根据具体情况可将触、摸、按、叩诸法参用。 虚里按诊法也属于胸胁按诊的一部分。 按胸胁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
(三)按脘腹 按脘腹部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First tex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