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被一萌娃圈粉,年仅5岁便能背几百首古诗词,让人不得不感慨:自古英雄出少年。 当年杜甫在《壮游》中曾提到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可惜的是他的那首凤凰诗并没有流传下来。 不过历史上七龄就能赋诗的神童可不止杜甫一人,而且他们比杜甫幸运多了,因为他们的诗作至今传唱不衰。 1.7岁的骆宾王写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字务观,是唐朝著名诗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小时候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口有个池塘,就叫“骆家塘”。塘中每到夏日,荷花盛开,白鹅浮游,骆宾王常到池塘边玩耍。 有一天,家中来了位客人。这位客人见骆宾王聪明伶俐,便有意问了他几个问题,骆宾王对答如流。两人说着便来到骆家塘,客人计上心来,便指着水中嬉戏的白鹅,令骆宾王赋诗一首。 骆宾王略略思索,于是便有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咏鹅》。 这首诗开头以“鹅”起兴,就像《关雎》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他三字连用,可以看出他对鹅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曲项向天歌”,将白鹅引吭高歌,朝天长鸣的形象描写得生动自然。 尤其是“曲项”二字用得十分贴切,就像鸡是“引颈长鸣”,可见骆宾王观察之细致。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鹅的白毛、红掌和池塘的绿水颜色层次鲜明,对仗工整又相映成趣。 而“浮”和“拨”一静一动,将白鹅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情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虽然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但是却写得十分灵动,充满童趣,一直被视为唐诗的启蒙之作,几乎人人都会背。 比起写了10000多首诗,却无一首流传的乾隆来讲,骆宾王的这首7岁之作是当之无愧的千古名作。 2.7岁的黄庭坚写下《牧童》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苏轼最出名的弟子之一。 黄庭坚自小才华横溢,诗名远扬。 在他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黄庶邀请几位好友到家里吟诗作对。 席间有位客人道:“久闻令郎年少多才,何不令他赋诗一首?” 黄庭坚想起前阵子出门玩耍,碰上牧童驱犊返的场景,一首《牧童》就此诞生。 诗歌前两句描绘的是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走过村庄,轻轻的风拂过田野麦垄,传来阵阵悠扬的笛声。 诗中的“骑牛”、“横吹”写出了牧童的悠闲潇洒,让人不禁心向往之。 后两句将长安追名逐利之人和悠闲的牧童进行比较,那些人一辈子汲汲营营,反不如牧童逍遥自在,也是讽刺。 最后一句和《红楼梦》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庭坚当时年仅7岁,却能写出这样富含哲理,表现高洁志趣的诗歌,真是有才啊! 3.7岁的寇准写下《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一代贤相,我对他最初的印象便是电视里如包拯一样公正廉明、刚正不阿,后来才知道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十分高深。 曹植七步成诗,史青(唐朝诗人)五步成诗,而寇准更厉害,三步成诗,而且那时他年仅7岁。 也是在他父亲请客的宴会上,一位客人提出让他作诗,并定了题目:吟咏华山 他在宾客面前踱步思索,刚迈出第三步,便脱口而出那首《咏华山》。 这首诗开头两句便极写华山的巍峨,比华山更高的只有蓝天,其他山峰难以与之匹敌,颇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蕴。 后面两句以红日和白云衬托华山的高耸,真实地写出了登上华山顶峰的感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全诗对仗工整,用词精准,让人难以相信竟是出自一个七岁孩童之口,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无论是骆宾王还是黄庭坚亦或是寇准都是难得的少年天才,他们的七岁之作令很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他们的天赋固然高于常人,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便刻苦学习。 所以说即使是天才也是要勤奋努力的,不然终有一天也会如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 不知你怎么看呢?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
来自: szxlzc人生何求 > 《茶余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