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科学视觉出发,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科技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doc
2019-05-14 | 阅:  转:  |  分享 
  
从科学视觉出发,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科技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





随着人类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人口密度的不断加大,地球仿佛变得愈来愈小。尽管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抓计划生育工作,但世界人口仍呈上升趋势。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论是水资源、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都是极为有限的。现在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恶劣,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每天产生几十万吨的垃圾,很多城市都没有足够的饮用水,森林砍伐殆尽,荒漠化进程加剧,……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但人类又不可能不继续发展,如何使人类既能持续发展而又尽可能地减少人类对地球、对环境的破坏呢?如何使人类的发展与地球的承载能力协调呢?如何使人类的发展与大自然和谐统一呢?这些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国家都采取了有力措施,保护环境,促使生态平衡。然而,人们一方面搞生产发展,破坏着生态的平衡,而另一方面却又在抓环境的综合治理,显得自相矛盾,甚至有点儿荒唐可笑。更可怕的是当今世界,往往是综合治理的速度远不及环境破坏的速度,这就预示着人类在不久的将来就必然灭亡。本文就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关系谈一谈本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期人们能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能充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迟人类灭亡的日程,或解脱人类面临的这种尴尬窘态。

一、科学技术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武器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自然客体(物质)到社会客体(能量),再到思维客体(信息)的阶段。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变化上,即从手工工具到机器再到电子计算机的变化过程,从而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自然条件起决定作用到人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再到人从直接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成为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控制者。从这些发展中可以看出,生产力中的智能性要素即科学技术在整个社会生产力中由开始比重较小上升为一种关键的力量进入物质生产过程并逐渐成为决定性因素,从而使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经并将继续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原料与劳动力在生产中的比重日益下降,技术取代资本成为提高生产率的关键要素。今天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再不是以土地和自然资源取胜,而是靠技术创新取得优势。未来的主导资源将是知识,科学技术已成为富国之源。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当代科学已经发展为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经常起作用趋势:一是学科的不断分化;二是学科的交叉、综合。这两种似乎是对立的趋势,实际上彼此联系,具有深刻的一致性,构成了学科发展矛盾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矛盾运动的结果,一是导致学科数量迅速增长,如在我国学科分类标准中,一、二、三级学科总数超过2800种;二是新学科的不断出现,使学科间的传统界限不断消失,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成了主要发展趋势,导致了学科的综合化、整体化发展,使自然科学的总体图象形成了一个多层结构、纵横联系、动态发展的主体网络。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主要有: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农业新技术;医药新技术等等。

实质上,科学技术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总结出来的对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认知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技术来源于生产实践,通过人类的思维、整理上升为理论并反作用于实践,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这是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因此,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在合理利用资源,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科学技术必将起着关键作用。

二、依靠科学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如何发挥科学技术在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作用呢?我认为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1、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

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发展节时、节地、节水、节能型的农业制度与农业技术,具体形式有:创造条件发展间作、套种、复种等多熟制,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的光热资源,以发展节时型农业。

有条件地开展林粮间作、果粮间作、林草间作等多种形式的多层次立体农业,以利用土地空间,发挥土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发展节地型农业。

完善工程配套,改漫灌为小畦灌溉,逐步采取管灌、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与灌溉制度,调整作物结构,选育耐旱品种,扩大地膜栽培等综合技术,以发展节水型农业。

重视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的科学施肥制度,发展高效、长效的混合肥料与配方施肥,因地制宜推行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内部良性循环,以发展节能型农业。

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不仅仅指种植业,应该包括林业、牧业、果业、渔业等,全面实施资源节约型农业。

2、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工业生产体系,包括发展节能、节材、节水、节约资本等重效益、重品种、重质量的技术和制度。

要依靠科技进步对现有的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实现技术和工艺的更新换代,以充分挖掘潜力,降低物耗、能耗,增加产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是节约、挖潜,要在那些能耗大的重工业部门,如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基础化工和建材等,重视并加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改进矿山的采选冶水平,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和资源回收率。

加强综合利用。对煤炭、石油、木材等要加强综合利用;对伴生、共生的矿种要加强综合勘探、综合开发,以节约能源、原材料和矿产资源,减少资源的流失、浪费和污染环境。重视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以减少水资源消耗,节约工业用水。

3、建立以节省运力为中心的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

节约型运输体系,包括节能、节时、重效益的技术与制度。充分发挥各种运输的优势,建立以铁路为骨干,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有机结合、联运联营的综合运输网。要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结构优化,使各种运输方式互相补充,形成优化的网络系统,实现陆、海、空各种运输协作联运、高效节约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发展集装箱运输,充分挖掘运输潜力。提倡和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与内陆水运事业,发展油气、煤炭的管道运输。

4、建立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环保生化体系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工业与居民生活废弃物迅速增加,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侵占了大量宝贵的土地。地球上的危险废弃物以每年5亿吨的速度递增,其中工业化国家占绝大比重,每年成百万砘的危险废弃物输往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废弃物回收率仅占应回收物资的30%。因此,积极回收废弃物,提倡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重视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环保生化体系,努力实现污染物质资源化,显得格外重要。

三、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加大科技的投入,否则人类的发展就可能成为一首悲哀的音乐。

加大科技投入,资金的来源主要有(1)政府财政科技经费;(2)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和流动资金;(3)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自筹经费;(4)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资金;(5)创业投资机构的创业投资资金等。

目前,科学技术国际化已成为10年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国际科技合作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国际科技合作分工体系正在形成,国际规模的科技竞争与合作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世界范围的科技体系,完成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这是摆在全世界人们面前的不容质疑的问题。

科学技术国际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科学技术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紧密结合的特点,科学研究设备大型化和复杂化,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物质基础、经费和人力的巨大投入,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单独承担都愈加困难。这就使得大型科研设备的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现代科研的重大课题都具有广博性、多结构性、多学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在全部科学技术领域里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全部科学技术问题。因此,当代研究开发的综合化在客观上就产生了国际合作研究的需要,建立国际性的环境综合治理的科研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我们谈谈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科研成果、技术发明,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有的甚至可以功彪史册,但是在刚刚发明的时候却是不成熟的,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和商业。例如爱迪生发明的第一个用贵金属为灯丝的电灯泡,法国的柯格诺特发明制造的与步行速度差不多的火车,这些技术发明后,都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熟化过程,才转化为实用技术。因此没有一系列的转化工作,技术发明是不能成为生产技术的。而且,技术的转化还要解决诸如安全性能不够,成本太高,技术不配套等许多问题,甚至还有不少是技术与社会相互协调的问题。

从科研成果、技术发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间的这一段时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它直接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成败。因为现代高科技领域,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学、地学、海洋学等直接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学科的科研成果,如果能在短期内转化为实用技术,那么人类就能赢得时间用其为人类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服务,否则人类就可能走向灭亡。如何尽可能地缩短这一时间,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例如,生物工程学研究的基因问题,如果能取得突破,就预示着人类将能制造物种,一旦基因重组成功,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它用于生产,那么人类将能生产丰富的食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要发展质的变化,到时候绿化地球、治理环境也就不再是什么很困难的问题。但是如果科研总是不出成果或者难于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那么人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环境日益恶化,最终走向灭亡。

综上所述,科学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只有在严格控制人口,减少人口密度的基础上,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克服人类社会发展的悖论,才能有效地治理生存环境,才能取得人类的持续发展。





























第1页













献花(0)
+1
(本文系HMSROOM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