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有什么病

 昵称50655444 2019-05-14

从2004年第一次来泉州,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忽已16年,跟我在我的故乡常宁所待的时间基本相当。因此,泉州算是我真正的第二故乡。

关于泉州,我对她的了解,甚至不会比很多土生土长的“转究狼”少;很多时候,跟泉州本地的朋友在市区转悠的时候,我经常会充当向导的角色,跟他们普及当地的相关历史。

这些年来,我既亲睹了她的进化与蜕变,也亲身感受到她的不足与不便。

(一)泉州的路是泉州人心中的痛

要问长期生活在泉州的人,泉州哪方面做得最不好?答案几乎大多数都会指向交通问题。

第一,泉州市区的主路太窄、太小家子气。

东西方向的少林路、东湖街-东街-西街、丰泽街-九一街-打锡街、津淮街-涂门街-新门街、泉秀街-义全街、宝洲街,这几条路就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南北方向的坪山路、刺桐路(唯一一条拿得出手的路)、田安路,虽然也都不是很宽,但好歹还基本上算是凑合;而温陵路、中山路、新华路就明显完全不够用了。

虽然说堵车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常态,但是我认为泉州的问题,跟车辆保有量本身没多大关系,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规划好,Z府要敢于正视这个问题。

首先,温陵路作为南北方向的主干道,修成双向12-16车道一点都不过分!其次将刺桐路、新华路修成双向8-12车道,那么南北方向的问题基本得到缓解;

其次,东西方向的东湖街-东街-西街、津淮街-涂门街-新门街这两条主通道,修成双向12-16车道,少林路、丰泽街-九一街-打锡街、泉秀街或宝洲街修成双向8-12车道,如此一来,东西向就基本畅通了。

看一个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主要看两方面,一是高层建筑,一是主干道设置。按上面所讲的这个设置,这个城市就有了成为“大”城市的基础。否则像现在这个样子,只能以“老城”两个字来自欺欺人了。(关于市Z府搬到东海,涉及到风水问题,不便多言)。

第二,修不好的泉州动车站,是泉州人的耻辱!

极具闽南特色的泉州动车站,刚建成时它漂亮的外观是泉州人的骄傲,更重要的是它结束了泉州不通火车的历史。

泉州动车站建成通车以后,在方便了无数的泉州人的同时,也成了泉州人心里的痛,因为越来越多的泉州人对它是爱恨交加、羞于启齿。

5月7日,本人写了一篇《泉州动车站还能修好吗》,在极短时间内收到大量回复,几乎一边倒的批评、埋怨动车站的规划设计。

动车站内部本身没有问题,而是进出站的路线设计缺陷非常多!所以导致车站投入使用近十年,一直在修修补补,左改右改还依然问题重重!

我想问一句,2010年前负责规划设计的人,不需要为这十年来的修修补补承担任何责任吗?你们到底是请了哪个小学的学生设计的?告诉我,我保证不会把那个小学给拆了!

作为福建省内经济第一强市,作为一个近900万人口的国家二线城市,为什么建一个像样点的动车站就这么费劲?!

(附原文及评论地址:https://www.toutiao.com/i6688075753457713671/)

(二)泉州的文化在哪里?

关于这一点,从我十几年前到泉州来,类似的质疑就一直存在,这么多年过去,质疑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尽管前几年还拿了一个什么“东亚文化之都”的头衔。

(这种评比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十多年前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一样,连我们自己都觉得名不符实,不过现在公园越来越多,绿化越来越好,尤其是沿江风光带建好之后,确实可以称为花园城市了)。

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不能光拿历史来说事,历史是摆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的;一个城市的人有没有文化,不是看他们爱不爱听戏,也不是看他们有没有宗教信仰。

有文化的城市,到处洋溢着书香,以及对读书人的尊重;到处显现着艺术之美,以及创造性的灵感结晶。

周总理亲设的国家级重点大学华侨大学,原本是泉州的最高学府,由于某些人狭隘的地方保护思想,竟慢慢地都挪到厦门去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泉州师院除外),有关部门到底有多重视,你们心里也应该有点数。

泉州书城现在只剩下不到以前一半的面积,而越洋书城早已关门好几年了,江滨北路防洪堤的书商全都倒闭了,市区好几个有名的老牌书店也或关门或缩小规模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泉州人如此不爱读书?

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作为福建省内经济第一强市,除了经济,我们还有什么?

难道真的就是一个爆发户,把前辈留下来的文化内核全都弄丢了么?

(三)泉州的未来在哪里?

任何一个城市要做强做大,基本离不开两点:第一,修炼内功;第二,多走出去。

第一个方面,泉州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交通与建设规划,至少要考虑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人口数量、车流量。

不要脑袋一热,今天这里挖一段,明天那里补一段;

今天西边拆一片(至今仍有几处拆了几年仍未动工建设的地方),明天东边建一座190米高的烂尾楼;

一会儿建个新车站,一会儿建个中心站,一会儿又建个枢纽车站,再加什么东站西站长途站之类的一大堆,结果是车站建得越多,交通问题越多,也越不够用;

西街该拆的拆、该保护的保护,西街改造喊了快20年了,除了钟楼路口加了几个石柱不让机动车驶入,啥都没改!

前一任没做完的事,继任的要善后,不管是接着干完,还是推翻重来,总要有个交代,大家都是共C党员,都是一家人。

第二个方面,定位好泉州与厦门、晋江的关系非常重要。

晋江是泉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速度,晋江人缺乏对泉州的认同感与归宿感。

个人认为可以通过谈判协商,将晋江市改为区,包括石狮、台商都改为区,抱团发展,如此一来,市区人口或许可以达到修建地铁的标准,使泉州的地铁(轻轨)不再是一直在“规划中”。

泉州与厦门的关系,前两天写了一篇《委屈的泉州,虚张的厦门》,从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详细分析比较了两个城市的渊源与区别。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泉州一定要提高政治地位,不能一直只有经济唱戏,最后让泉州的企业都变成了厦门的企业。

每一个泉州人都有责任推广宣泉州,增加泉州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要让人一提起福建,就是厦门,事实上咱们泉州一点都不比厦门差!

(李太云,2019.5.10于泉州中约堂|用中医温暖你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