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鞠(传统手工艺發展)

 青檀有别 2019-05-14

手鞠(日语:てまり、手まり)、又称手毬,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唐代的蹴鞠,可拿来抛掷把玩。公元7世纪流传至东瀛,发展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艺术形式。由于其漫长的制作过程融入了制作者的心意,也成为一种带来好运和象征幸福的礼物,亦是“新年”的季语。最初球芯只是缠绕一些线所作出的东西,约16世纪末,球芯换成以棉线作出的高弹性球体,并在上面缠绕彩色丝线形成几何图形,所作出的玩具即是手鞠。大小大多是比垒球大,比手球小。

    中文名
  • 手鞠

  • 外文名
  • てまり、手まり

    又    称
  • 手毬

  • 类    型
  • 传统民间手工艺








    手鞠历史发展


    飞鸟时代:据传皇极天皇(642~645)(女帝)时期(相当于中国唐朝),蹴鞠从中国传入日本。

    平安时代:(794-1192)以京都公家阶级为中心,作为其中一个朝议,以公家阶级的游戏而流行,《源氏物语》和当时的公家日记亦有相关描写。
    平安时代:
    〇终于,和用脚踢的蹴鞠一起,用手玩得手毬也诞生了
    〇最初的手毬是在手上抛接式的,即是将手毬抛高,以不让其跌落地的方式玩耍;
    〇将手毬视为杂技,名为“品玉遣(珠玉)”的卖艺人出现了。品玉遣的出现使得其向一般人普及;
    平安时代:清少纳言的《枕草子》里也出现了“鞠”作为游乐玩物的记载。当时是只限用于贵族之间。
    平安时代:蹴鞠是2张光滑且具弹力的鹿皮,缝合起来的东西,玩法是按顺序传踢,还伴有复杂的礼仪、装束等——出自《日本游戏史》
    平安时代:手鞠作为“毬”的一种,开始成为贵族女性的玩具;
    平安时代:“毬”成为平安时代新年的季语;
    平安时代:当时的“毬”是以线缠绕制作而成;
    镰仓时代:镰仓时代(1185-1333)的历史书里记载,正月二日是公家贵族参加举办“手鞠之会”的日子;
    镰仓时代:后深草天皇(1246-1259)8岁左右的记叙里,“于日常生活中被赐予弹石子、贝壳拼凑、手毬、汉字拼字等游戏”,《僧镜》(内野之雪)记载,手毬可让女孩子们座着一起玩耍。
    室町时代:(1338-1573)高贵的女性间以绢丝卷制的手鞠开始流传;
    江户时代初期:不再是只是用线卷制,将谷壳以及沙等做填充芯使得能发声,还有将锯屑包起使得其有弹跳力的比较接近现代的手鞠出现了;
    江户时代:最初以在手上抛接为玩法,以木棉线卷制使得更有弹力,可以在地面拍打玩的手鞠迎来全盛期;
    江户时代中期:随着木棉花种植普及,木棉线更容易入手,一般人也开始广泛制作手鞠的全盛期也来了。
    江户时代中期:贞享年间(1684-1688)著写的《拥州府志》记载,妇人女孩在室内外玩着以棉线卷制具有弹力的球。
    江户时代中期:有这样的记录留了下来——越后国出身的良宽和尚说,“孩子纯真的心正是致诚的佛心,因此喜欢和小孩玩,常和他们玩捉迷藏、手毬,怀里也常放着手毬”;
    江户时代中期:16世纪末左右,将棉花作为手鞠的填充芯,使得球体弹性更高,再以美丽的线用几何学的方式卷制而成;
    江户时代中期:安政年间(1772-1781),作为女孩的玩具,和追羽根(日本传统玩具之一,类似羽毛球的东西,拍子是木板)一起成为女儿正月的游戏玩具流行起来;
    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特别流行的被称为“鞠场”的游戏场所登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