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争鸣:以天下为己任的侠客

 金色年华554 2019-05-14

以天下为己任的侠客 来自崇學向善國學院 06:56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墨子独自一人,走了十天十夜到达楚国,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终于化解了宋国的危机。

墨子这么做,是因为对宋国有特殊的感情吗?也许有一定的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墨子在宋国为官,是宋国的大夫,既然为官,那就是食人之禄,自然要忠人之事了。可是我倒是觉得,与其说墨子对宋国有特殊的感情,不如说墨子对全天下的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那样一个战争频仍,诸侯国互相争霸的年代,老百姓居无定所,许多年轻人早早地被拉去从军,只留下弱小的孩子和家中的老人为伴,可想而知日子过得有多苦。在无数个夜晚,墨子只要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

史料上记载“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意思是说,孔子和墨子,这两人东奔西走,每到一个地方往往饭都来不及做,席子都还没坐暖,就要向下一个目标出发了。

与同样在为世人奔走疾呼的孔子不同,墨子的贫困是有目共睹的,他没有钱雇车马,只能靠一双脚奔走于崇山峻岭之中,山石险滩,森林猛兽,都是摆在墨子面前的问题。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许多地区还处在非常原始的状态,人迹罕至,道路崎岖,四处是荒山巨石,毒虫猛兽。我们甚至可以想象,穿着粗布衣服和一双草鞋,独自行走于荒山之中的墨子,留给世人是怎样一个坚毅的背影。

一次,墨子听说鲁阳文君要攻打郑国,心急如焚的他,立即找到了鲁阳文君,并说道:“若鲁国的大家族欺辱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财富,大王将如何呢?”

鲁阳文君说道:“鲁国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即便家族势大,也不能随便欺辱他人,我若知道这样的事,那一定是严惩不贷的。”

墨子接着说道:“大王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您有鲁国四境,上天却有这天下四方,现在您要攻打郑国,上天的惩罚难道不会到来吗?

鲁阳文君争辩道:“这个…郑国人数代谋上篡位,大逆不道,我攻打他们是替天行道,上天怎么会惩罚我呢?”

墨子摇了摇头:“大王此言差矣啊,做儿子的凶蛮强横,父亲鞭打他是有道理的,可现在邻居居然拿起了木棒打他,还说是顺应父亲的意志,那岂不荒谬么!”

见鲁阳文君沉思不语,墨子又说道:“侵略他国,并把战果记录在案,大肆炫耀,这本来就是一件违背伦常的事情。试想一下,如果每一户百姓都去掠取邻居家的财产,也把这些作为战果记录下来,向子孙炫耀,那这个社会该变成什么样子了!”

听到这番话,鲁阳文君起身离席,向墨子深施一礼,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啊,如果从您的角度去观察,那些一直以来被我们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就真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了。”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国以所谓“正义”的名义,去粗暴地干涉别国内政和掠夺他国的资源,恰如墨子所说的那样,还要大书特书,载入史册。试问,在这样的价值观里,会真正的爱好和平么?这世上,没有永远的强大,也没有永远的弱小。惟有仁爱才是永恒的。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哲学家、思想家。他创立的墨家学说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并称为“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一系列的观点。假若您对这些观点不太熟悉,那我就让您记住一个字:“侠”。侠客的侠,武侠小说里,大侠的侠。孔子之学得礼乐教化而人性纯善,称为“儒”,墨子之学得天下兼爱而无私担当,称为“侠”。墨子奠定了中国尚武精神与武德修为的思想体系。

墨子,一位行走在两千五百多年历史长河中的,兼爱、尚贤、节用之侠。

——  明天再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