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解读:大黄蛰虫丸

 去次元 2019-05-14
蛰(同蟅)虫,又名土鳖虫,物生于土中,遇寒则伏而不出,善攻隙穴。
《黄帝内经》:“岁火不及,寒乃大行,蛰虫早藏,地积坚冰。”大黄蛰虫丸,仲景《金匮要略·虚劳血痹病篇》最后一首方子,纵观虚劳血痹病篇中的代表方剂,补肝润燥的天雄散,扶脾熄风的薯蓣丸,补肾纳气的肾气丸,助肺催眠的酸枣仁汤,那么大黄蛰虫丸是做什么的呢?让我们通过一步步论证找到答案。
在翻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及实际验证后,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传统配比是有问题的,如《中华药典》2005版中规定大黄和地黄的比例是一样的,很显然,是将原著中大黄十分,当成了十两来计算,汉朝四分为一两,如此,相当于大黄的剂量提高至经方量的4倍,药效完全改变了。。
让我们走近古方,还原真正的大黄蛰虫丸。。
【成份含量】大黄(十分,蒸)、干地黄(十两)、芍药(四两)、甘草(三两)、黄芩(二两)干漆(一两)、虻虫、蛴螬、桃仁、杏仁(各一升)、水蛭(百枚)、蛰虫(半升),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规格含量】3g×25粒(25天)。
【用法用量】每次1克(1/3粒),每日3次(共一粒),黄酒送服,酌情加减。
【服用禁忌】体内无血瘀者禁服。
[转载]方草轩经方解读:大黄蛰虫丸

《金匮要略》:“五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