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NAS: 人们使用的信息比他们认为的更少 | 唧唧堂论文解析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5-14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文章首发于唧唧堂网站www.jijitang.com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研究小组:Wayne Yen; 审校编辑 | 悠悠 濛濛

本文是对论文《人们使用的信息比他们认为的更少(People use less information than they think to make up their minds)》的一篇解析,该论文在2018年10月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作者是Nadav Klein和Ed O’Brien。

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极为丰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能快速地交换信息,以此形成我们的想法。作者认为,人们形成某种想法(观念、态度等,下文将统一成“想法”一词)时,运用了比预期更少的信息。为验证该观点,作者展开了七个实验。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可能凭直觉认为,交换越来越多的信息将有助于形成更有见地的观点和观点,然而,实际获得的信息中的很大一部分被丢失了并没有被使用。

实验过程

本研究的实验设计改编自判断临界值变化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体验者(experiencers)形成想法时用到的信息量与预测者(predictors)预测使用的信息量多少对比,进行探究实际临界值与预测临界值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体验者指的是,通过多个外界刺激(信息),真正形成想法的被试群体;预测者指的是,不用真正形成想法,仅需预测形成想法需要的信息数量即可。所有的被试,均遵循前经验范式,都先要经历完整的体验后再进入正式实验,确保明白实验任务(知道去想什么)。

实验1-4

实验1-4揭示了不同的判断中形成态度的速度差异,包括形成自己想法的速度和预测他人形成想法的速度。

实验1招募了207名被试,随机分成体验者和预测者两组,要求他们判断对40幅同类行画作的偏好,并观察他们判断偏好时使用的信息量(看了多少画作/预测要看多少幅画)。体验者组要求一幅一幅观看,直到确定偏好时停止;预测组被要求预测要看多少幅画才能判断偏好。

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体验者实际做出决定看到的画作数(M = 3.48,SD = 3.44),预测者预期他们将需要看到更多的绘画才能做出决定(M = 16.29,SD = 12.04),t(205)= 10.60,P < 0.001,d = 1.45。

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还排除了两个额外变量,1)部分画作内容会加速被试的偏好决定速度(所有的画作都是同类形的,仅颜色和形状有差别);2)被试为尽快结束实验而尽早决断(实验前被告知,无论何时做完决策都需要看完40幅画)。

实验2考察的是人们消费偏好形成的速度,方法与实验1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招募了214名被试,通过品尝0.5盎司(注:0.5盎司约30ml)一杯的饮品来进行消费偏好的决断;体验者要一杯接一杯品尝直到确定偏好,预测者首先喝0.5盎司的饮品后再进行预测。

实验3考察这种差异是否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判断,包括以下几项:1)根据学生在不同作业中的成绩来判断他们的智力;2)通过了解邻居如何对待他人来判断他们的性格;3)从不同场比赛的表现来判断运动员的能力;4)通过了解一个人每天的情绪来判断他的幸福;5)通过了解赌徒的赌博结果来判断他们的运气。

实验4考察了(令人惊讶的)陷入爱河的速度。招募相同地区的已婚者和未婚者完成了该项实验。

实验2、3、4的结果与实验1均保持一致,相比于体验者实际使用的是信息量,预测者预期需要的信息量要更多。实验1到4揭示了对直接判断的错误理解:人们认为在得出结论之前,他们会收集和评估比实际情况更多的信息,实际上,获得的信息中的很大一部分被丢失了并没有被使用。

这种差异表明人们在实际需要更多信息的时候是不敏感的,这意味着在信息可靠地改变他们判断的情况下,他们会对信息获取不足,而在信息不太可能改变判断的情况下,他们会对信息过度获取。

实验5-7

实验5-7揭示了形成想法过程中对于信息获取的预期值和实际值的差异所花费的资源成本。人们可能会在印象形成中投入太多的资源,实验5验证了人们会高估长期产品的价值;实验6验证了人们会为决策辅助支付过高费用;实验7验证了人们为了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而过度工作。

实验5中,参与者注册了一项名为“每日可爱”的电子邮件服务的5天的试验。每天早上的同一时间,他们都会收到一封独特的电子邮件,里面有一个有趣的猫咪视频,一句有趣的引言,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链接。在第一天结束时,参与者对那天对他们对服务整体印象的贡献进行了评估。随后,实验人员要求他们预测了2-5天出现的信息对邮件服务总体印象的影响,并预测了哪一天他们形成对该服务的态度倾向。

实验结果表明,参与者做出决定的时间比他们预期的时间更早,他们显著地高估了2-5天的信息价值,具体差异如图2所示(配对样本T检验:ts ≥ 2.86, Ps ≤0.005, ds ≥ 0.27)。

图2

实验6中,参与者被要求通过观察两位候选人的照片,猜出20次美国参议员选举的获胜者。每张照片出现的顺序是随机的,呈现时间由1-5s不等,结果如图3所示。随后,实验引入了奖励变量,观察照片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奖励将会减少,发现结果如图4所示。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没有预料到自己的表现会有多好(图3,没有预料到观察1s和观察5s最终获得的结果类似),因此,他们会为长时间曝光候选人的照片支付过高的费用(图4)。

图3&图4

实验7招募了MBA的学生写一份求职简历,并告知会有一位资深的招聘经理浏览;MBA的学生还被告知,如果写的太少或太多都不会失去被录用的机会。随后,这些人的简历被随机分配到招聘经理手中,要求招聘经理阅读,直到确定录用或不录用为止。分析MBA学生简历写的长度和招聘经理阅读的长度,研究者发现,申请者写的简历(M = 3.81, SD = 1.25)比招聘经理读的(M = 2.09, SD = 1.79)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t(123) = 8.85, P < 0.001, d = 0.81)。正如所假设的那样,MBA学生未能预料到招聘经理判断的及时性,进而过度工作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讨论

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1)人们可能凭直觉认为,交换越来越多的信息将有助于形成更有见地的观点和观点,然而,实际获得的信息中的很大一部分被丢失了并没有被使用;2)人们希望通过方便地获取丰富的信息,统一地培养出更有见地的观点和观点,因此会在想法观念形成中投入过多的资源。

作者也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三个方向:1)未来的研究应该操纵差异变量,在本研究已经考虑了差异,但在日常生活中,预测者可能会假设比体验者有更广泛的证据;2)未来的研究应该操纵风险变量,当预测者充分意识到高风险时,他们会在多大程度上调整自己的预期,或许会接受比事实证明最有帮助的信息还要多的信息;3)未来的研究应该评估如何校准信念,体验证据的展开是一个连续的假设检验,每个单独的部分都被考虑,今后可以制定一套有效的问题和框架,供人们在评估的每个阶段考虑。

参考文献:

Nadav Klein, Ed O’Brien. (2018). People use less information than they think to make up their mind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5(52): 13222-13227.

解析作者: Wayne Y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