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控制感和控制欲存在文化差异吗?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5-14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文章首发于唧唧堂网站www.jijitang.com

解析作者 | 唧唧堂管理学研究小组:喵唧; 审校编辑 | 悠悠 濛濛

本文是针对《控制感和控制欲存在文化差异吗?》(Explor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Extent to Which People Perceive and Desire Control)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18年5月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研究作者是Matthew J. Hornsey, Katharine H. Greenaway, Emily A. Harris和 Paul G. Bain。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以往关于控制的研究普遍发现控制能带来积极影响,但是这些研究中的样本都来自所谓的WEIRD(western、educated、industrialized、rich、developed)国家,即西方的、教育程度高的的、工业化的、富有的、发展国家。本研究对这种过采样(oversampling)的方式提出了新的问题:人们的控制感和控制欲是否存在文化差异?有研究者提出了文化调节假设(cultural moderation hypothesis),认为文化能调节控制,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更关注他们对环境的影响,而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更倾向于适应环境。但是支持此假设的实证研究很少,而且一般只比较了2、3个国家样本,没有区分控制感(perceived control,又叫个人控制、主观控制)和控制欲(desire for control),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跨文化的大样本研究来补充控制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实证证据。

本研究通过2个跨文化样本的研究来探索以上问题,研究1利用38个国家样本考察了控制感和文化的关系,研究2利用27个国家样本考察了控制欲和文化的关系。本研究还提出了文化调节控制感和控制欲的3种可能性:

1.控制差异可以通过文化层面的差异(如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来预测,个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比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有更强的控制感和控制欲。

2.比较文化的完整性(holistic)能最好地解释控制差异,一般来说信仰佛教、儒家思想、印度教、道教、耆那教的国家具有文化的完整性,而完整性的文化会弱化人对控制的欲望和感知。

3.比较日本文化和其他文化能最好地解释控制差异,因为佛教在日本盛行,且日本文化尤其强调相互依存。

研究过程和结果

研究1 探讨文化与控制感的关系

被试及测量:样本数据来自Inglehart等人的市价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WVS),并以其中一个问题作为控制感的测量项目,采用从1到10的10点记分,分数越高,测量出的控制感越高,共包含38个国家的 48,951 个被试。文化差异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规避(指对不确定的容忍度)、权力距离(指地权力者对权力分配的接受度)、男子气概(指社会对成就、自信、物质奖励的偏好)-女子气质(对合作、关怀、谦虚的偏好)。

效度检验:由于控制感测量是单项目的测量,因此有必要检验测量的效度。通过计算与WVS里其他项目的相关系数来检验测量的收敛效度、预测效度,计算与Schwartz的肖像价值观问卷( portrait values questionnaire)的11个项目的相关系数来检验区分效度,结果均证实该单项目测量具有良好的效度。

分析方法:采用R统计程序的“lme4”程序包进行统计分析,第一步通过“空模型”计算国家的随机效应,第二步通过“人口统计学模型”计算包括国家的随机效应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固定效应的总效应,第三步通过“文化模型”计算包括国家的随机效应、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固定效应、四个文化维度变量的固定效应的总效应,第四步通过“完整性模型”计算包括国家的随机效应、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固定效应和虚拟变量效应(文化完整性编码0,非完整性编码1)的总效应,第五步通过“日本例外论模型”计算包括国家的随机效应、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固定效应和虚拟变量效应(日本编码1和其他所有国家编码0)的总效应。

研究1和研究2的文化变量和控制在国家水平的均值

结果:比较文化模型和人口统计学模型,结果发现四个文化维度均不能预测控制感,尽管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变量与控制感之间存在边缘相关,但是结果与假设相反,个体主义文化下的被试的控制感反而低于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被试。

比较完整性模型与人口统计学模型,发现完整性文化下的被试与非完整性文化下的被试的控制感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移除了日本的数据之后,再比教差异不显著,可见,控制感在文化完整性上的差异完全是由日本引起的。

比较日本例外论模型与人口统计学模型,结果发现日本被试的权力感与其他国家被试的控制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方差分析发现,日本被试的控制感要显著低于其他国家被试。

研究2 探讨文化和控制欲的关系

被试:样本数据来自国际社会抽样公司的社会成员线上数据,最初有来自27个国家的6,874 个被试,通过生活地调查和注意检查等筛选后得到4,726个被试。

测量:使用Burger 和 Cooper的6项目控制欲测量问卷,采用7点记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另测量了5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分别为:年龄、性别、主观相对收入、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程度。文化变量仍是研究1中的四个文化维度。

分析方法:使用与研究1相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中人口统计学模型中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固定效应为年龄、性别、政治倾向、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固定效应。

结果:比较文化模型与人口统计学模型,结果与研究1一致,四个文化维度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规避、权力距离、男子气概-女子气质均不能预测控制欲。

比较完整性模型和人口统计学模型,结果也与研究1一致,完整性文化下的被试与非完整性文化下的被试的控制欲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移除了日本的数据之后,差异不再显著,可见,控制欲在文化完整性上的差异同样是由日本引起的。

比较日本例外论模型和人口统计学模型,结果与研究1一致,日本被试的控制欲与其他国家被试的控制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日本被试的控制欲要显著低于其他国家被试。

讨论和不足

综合以上两个研究结果,尽管国家多、样本量大、细化了文化维度,但是研究者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来支持控制感和控制欲存在文化差异的观点,无论是在不同文化维度还是文化完整性方面均没有发现控制感或控制欲的差异,仅仅只是验证了日本样本的控制感和控制欲均低于其他国家样本的水平。本研究从两方面解释了日本的特殊性:一是在所有研究样本里,日本是受佛教影响最大的样本,而佛教推崇接受事物本真,欲望是苦难之源等。二是日本文化非常强调相互依存的关系,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和体谅,想要改变他人和环境是不成熟的表现。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一是样本代表性的不足,即本研究的样本不一定能反映国家的文化母体;二是概念操作化的不足,研究1使用的单项目测量可能使概念存在扩散、不明确特征,而研究2中的测量又过度将概念限定在相互影响特征上,将来的研究可以多样化控制的操作化定义。三是本研究采用的是自我报告的方式,可能存在参照群体效应(reference-group effects),即有些人在评估自我时不是参照全球标准,而是参照自己所在国家或文化的他人标准。

参考文献:

Matthew, J. H., Katharine, H. G., Emily, A. H. , & Paul, G. B. (2018). Explor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Extent to Which People Perceive and Desire Control.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1–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