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快速修炼魅力和气质

 无雍 2019-05-14

先解析下王阳明说的“人人都可以成圣人”这句话的逻辑! 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逻辑基础,按照王阳明

的说法叫“圣人无非就是拥有两样东西,道德和智慧,而普通人 只要清除私欲,保持本心,让心如明镜,必然就能映照万物,随物而应,决策谋略自然随应而生,这就是智慧。而一颗明净之心就是良知,既道德,故人人都可以拥有道德和智慧,故人人皆可 成圣。”

而圣人如同黄金一样,只要成色足,不管黄金是二两还是三两,它依然叫黄金。只要圣人的心能清如明镜,没有任何私欲蒙蔽,不管这个人是庙堂之上,而是草野之下,不管这个人能力足 够大,还是这个人平庸无奇,他们都是圣人。

勇气不是做了不起的事情,而是做了这个年龄段别人都不敢轻易做的事情。

只要在某个阶段能达到现实阶段的“很难”或者“不能”, 都可以称为优秀或者奇葩。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现在告诉你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不合理问题作出挑战性的反抗,也许作

为成人会觉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把这件事的主人公换成年轻时候的您,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试想下,在小学的时候,你除了背着老师调皮捣蛋外,有面 对老师作出过有理有据的对抗吗?

几乎没有!因为不敢,在老师和父母面前,很多时候你甚至于偏向听老师的话,更何况反抗呢!

有些前辈慧眼独到,看到某人的某些行为,就能断定此人将来必定不平凡,就是这个道理。

某孩子能够在这个年龄阶段做出现实阶段上的“不能”或者 “很难”。依此类推,在成年后,他们大部分也能做出成年人阶 段所不能达到的成果。

人的能力可以随着年龄、阅历、知识等改变而提升,但是有一种东西是很难改变的,那就是性格,急性子的人从小到大都是急性子,慢性子的人从小到大都是慢性子。有些人从小就有不服输的性格,有些人一遇到难题就想躲避。有些人崇尚问题真相, 不畏强权,有些人逢迎取巧,只关心利益得失。

一个中学生因为老师教学的偏激,敢于站起来指出问题,对成人来说,不算什么难题,但是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 是在不畏强权,追求真理了。

气质和魅力来源于你做了别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大学时,喜欢参加一些公开课,还喜欢参加一些讲座,讲师 可谓良莠不齐,有自称专家的、大师的、第一人的,总之就是想 证明一点,来头不小,未见其人先攻其心。

在讲座上,有“来头很大”的专家夸夸其谈,严重背离实际, 但是有人敢于站起来骂 bullshit,其他的听众不由得伸起大拇指,真有种。本来忿忿不平的我碍于勇气不敢站起来,此刻这个人做了我不敢做的事,无形之中他就在我心中留下“有个性”的印象,只要以后再看到他,我会不由自主地认为他很有个性。

一位不甘朝九晚五的同事,毅然决定辞掉铁饭碗,下海创业。 同样我会认为这个人有个性,想做什么果断去做,也许这个人以后做了点平庸的事,但是在我心中他依然不一样,这就是独特气质的留存。

我们喜欢某个明星,我们自然会去关注他的所有,尽管她和我们常人一样也需要拉屎放屁、抠鼻屎,原本这个明星就只是去吃个小吃,我们都会觉得不一样,就是气质。这种盲目的崇拜来 源于爱屋及乌,喜欢这个人,就什么都喜欢了,即使有点瑕疵自己也得想几百个理由把瑕疵掩盖掉。

有些明星亲子节目、真人秀火得一塌糊涂,仅仅就是一群带着商业考量的嘻嘻玩闹,但是我们依然会津津有味地去看。

思量一番,所谓的羡慕和崇拜,和上面的道理如出一辙,而一旦开始崇拜,别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气质的释放。

有家网站上一位驴友发了一个帖子,点击量上千万,帖子下面全是一群羡慕、欢呼声,还有很多痴男怨女、粉丝索要对方的联系方式,又是邮寄礼物,又是想跟她碰个面等,这粉丝中不乏一些企业老板。这个驴友不过是个穷酸女生,她玩的也是穷游, 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追捧,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这个驴友辞掉国企工作,花了三年时间把全世界都走光了,她自称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现在对于出国并不算件难事,但是出过国的却并不是很多, 追捧她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她说走就走,并且没有钱也敢走, 工作说不要就不要,谁有这种魄力,更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独到方式,不仅穷游,还能通过这种方式俘获一大批粉丝,有粉丝就是有鱼塘,按照直复式营销理念来说,有鱼塘就有鱼,有鱼就能够变现,这是能力。有能力,有魄力,被追捧也算是实至名归吧!

我们崇拜的是我们想有但是没有的、想做而不敢做的,明星让我们崇拜的不是“明星”这两个字或者这个人,而是我们寄托

在他身上被人追捧的享受,某个人让我们崇拜的实质上也不是他这个人,而是我们寄托在他身上敢于走出去的魄力、或者某种幻 想。

小说为什么被人追捧,里面主人公是非曲直、荣辱得失无不牵动着我们的情绪,仿佛就是我自己的荣辱得失一样,因为一旦我们开始读这本小说,主人公就成了我们的幻想寄托。

大领导一般走路会很慢,说话也慢,但是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条不紊,让人听着肃然起敬,这是领导的气质和魅力。前面我说过让自己走路慢一点、说话慢一点、吃饭慢一点,整个人自然就为之改变,气质和魅力瞬间就出来了,这是技巧,锻炼久了,自然变成习惯,动作来影响心理,以后做什么事都能够慢下来,然而一旦开始学会慢下来,越能够冷静对待任何事情,自然能够处理好任何事情,能力由此产生。

我们有些急性子的朋友,或者有些希望变得成熟、有气质的朋友,应该学习这个技巧,如果说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改变自己的技巧,这个应该是悉数之一。

曾经有一次,领导让我去给他办个事情,我急匆匆地跑去给他办理,回来的时候也是快马加鞭,一到办公室,上气不接下气, 领导看着我满脸通红大喘气的样子,并没有给好脸色,而是说道,

“年轻人,做个小事情着急忙慌地,以后领导怎么敢往你身上压担子。”

从那次以后,我就知道了什么叫慢,即使帮领导办事情,过程中可以加快步伐,但是这种加快也得是在慢的基础上,心态要慢,不能着急。要到办公室之前,先在外面待几分钟,深呼吸几次,让自己放松下来,变得平静了,想好怎么跟领导汇报了,然后到领导办公室,有条不紊地汇报好所有事情。这样的话,能让领导感觉你办事效率又高,又稳重。

这是一些小技巧,但是给别人的印象却是两种层次。

以前我对待工作非常烦躁,但是自从学会了慢,我就喜欢把心态平静下来,工作任务再多又怎么样,我慢慢做,以后日子还长着呢!我也不会去想任务多了会影响我的旅游计划,或者耽误我跑步等的时间,反正来了就好好做,以后有的是时间干这些, 这样我就不会变得急躁,因为不管我急不急躁,事情还是得我做, 何不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呢!

关于“气质”还有这么一说!

朱重八从一个市井之徒混到明朝皇帝,当他坐上龙椅时,那股帝皇气息扑面而来,虎虎生威,早已没有当初的市井气息。同样的还有刘邦同志,从一个亭长到开辟大汉朝,当他穿上龙袍后,

帝皇光环闪耀庙堂。这种气质和魅力来源何处,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疑问,究竟这种魅力是“皇帝”这个光环带来的,还是朱、刘 本身就有这种魅力。

如果说朱刘当了皇帝,格局变大了,变得更有气质,但事实上,当了皇帝后的朱刘,还是打着自己那如意算盘,但凡有点功 高震主者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这样可以得出,所谓的魅力、气质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并非某个人,是某物或者某事刺中了我们的心理锚点,比如皇帝自古以来就是真龙天子的代表,古时候的人从出生就开始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皇帝”有着天 然的敬畏,所以不管坐在龙椅上的是个酒囊饭袋,还是个真正的天子,都免不了产生敬畏之心。

当皇帝脱掉龙袍走在大街上,可能就是个路人甲,如果有曾在庙堂混过的人,也许能从这位路人甲身上看到某些不同于常人的举动,甚至是气质非凡,觉得此人不简单,这种所表现出来的 “不同”又何尝不是群臣对“皇帝”这个映像的屈服!

在一次聚会上,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开头就是这个人“号称一眼就能看穿人的魔鬼心理专家,什么什么名牌大学特聘心理学教授”,来头真不小,仿佛他看我一眼就知道我在想什么,

于是我总是试图回避对方的眼神,尽管我知道对方并不一定能看透我心思,但是这个“名号”在我还没来得及思考的时候就催眠了我。更为重要的一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别人可能不太相信, 但是通过第三者的口中说出来,信任度瞬间飙升。

与其说这个“名号”催眠了我,不如说是我自己催眠了自己。另外,还有个案例,同样的情况,一次碰到一位经人介绍是

“催眠专家”的老师,对方一开口,那低沉的声线瞬间让我感觉疲乏,不排除催眠专家的声线经过独特训练,但是“催眠专家” 四个字足可以让声线的功效事半功倍。

在生活中,某些“映像”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留在我们潜意识里,一旦再次碰到它的时候,我们心中的“它”就起反应了, 让我们作出一系列连自己都没想到过的行为。

当病人躺在病床上,周边坐着一群只知道着急却茫然无措的人,除了让病人更加着急外,基本没有其他作用,但一旦有人告诉病人“医生”来了,“医生”二字顿时让病人如释重负,终于 有希望了,顿时病好了一半。

以上各种例子,只想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魅力、气质、独特”他们并非某件东西,充其量就是“映像”的反射罢了,更是我们自我附加的某种感觉。

也许你今天很厉害,貌似很多人都在向你投来崇拜的眼光, 别傻了,他们崇拜的不是你,而是他们理想中的自己。

气质不是某个人散发的,而是他们身上有刺激你脑中“映像” 的点,然后让你自我想象。

基于此,有人提出过,女孩一定要富养,只要让她从小在高贵、优雅中度过,她以后的一言一行才能像在“贵族机器”模子 里刻出来的一样,每一个举动都在挑动大家对贵族“映像”的自我反应。果然,从宝马出来的小孩和从桑塔纳出来的小孩,果然有不一样的感觉,尽管从宝马出来的小孩是桑塔纳家的,而桑塔纳出来的小孩是宝马家的,但如果再进一步观察,又能看到另一种现象,从桑塔纳出来的小孩言行举止格外大方得体,经常释放出“贵”的气息,而宝马出来的小孩则显得有点羞涩,那是因为 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下,习惯所致,自然给我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或者说是让我们自我释放出不一样的感觉。

当然,每个人想要修炼的“气质”千差万别,因为偌大的人群,口味也各有不同。气质、魅力不一定非要用“钱、贵”来体现,关键点就在于你有别人想有但是没有的。这一点在一位黑道教父上深有体现,那就是没有文化却胜过很多文化人的杜月笙。

杜月笙很喜欢和文人打交道,其中最让人所称快的就是章太炎了。

章太炎是谁?这个不用普及了,知道这点就够了,鲁迅、黄侃、钱玄同、曹聚仁在文化史册上是响当当的人物,但是有一个 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全是章太炎的弟子。

在章太炎的口诛笔伐下,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等人都无 一幸免,章太炎何等清狂之人怎么会和一个黑道大流氓有着“平 生风义兼师友”的交情,虽然近代史上是因为章大师起先有求于 杜月笙,但是一个人可以迁就一时,要能够畅谈风趣,必然需要彼此坦诚相待。

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章太炎学问之高,对龌蹉虚伪世俗之事嗤之以鼻,但对于虔诚的人,他也是很待见的。而作为当时称霸上海滩、甚至和蒋介石称兄道弟的杜月笙,在“文化”面前 也是屈人一等,甚至是自卑,不然他怎么会去结交那么多文人名士,他对章太炎的尊敬无非就是尊敬他所理想中的自己。

杜月笙能够和章太炎走得近,不是钱、权、名,而是杜月笙 打心底里对文人的尊敬,还有杜月笙那名声在外的黑道霸主但却有着温文儒雅的书生气息,在章太炎面前他就不是杜月笙,而是 一位虔诚者。两个人的第一次交识是这样的:

这还得从章太炎的一个侄儿说起。章老先生的侄儿因上海法租界里的一处房产与人发生纠纷。对方很有来头,且粗鲁无文, 根本不瞧不起章大师。

章大师无奈,便听从别人的建议,试着给在法租界称王称霸的杜月笙写了封信。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兵荒马乱, 纲纪废弛,谈不上法制建设,即便是著名学者碰上事也不是诉诸法律,而是借重人脉。

此时的杜月笙一心想要结交文人雅士,他想要结交的不过就是自己缺少的,正如这样一句话,他想炫耀的正好是他自卑的。现在如雷贯耳的大名士有求于己,这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亲自出马,不费吹灰之力就摆平了纠纷。不等章大师登门致谢, 他先乘车专程赶赴苏州拜见章大师,搞得好像是张大师帮了他的忙似的。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受了杜月笙的帮助,自然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所以结交的第一扇门就这样打开了。

黑道大亨和国学大师,本是南辕北辙的两个人竟然一见如 故,相谈甚欢。黑道大亨身上透着温文尔雅的气质,国学大师身上又透着率性豪爽的格调。两人意气投合,相见恨晚。交谈之中,

章大师提出要给老杜改改名字。其实杜月笙一开始的名字并不是“杜月笙”,而是“杜月生”,质朴有余而文雅不足。

章大师在“生”字上面添了个竹字头,另外又取名“镛”, 从此这位上海大亨便以“杜镛”为名,以“月笙”为号。大师取名当然不会乱取,那都是有讲究有来历的。“月笙”、“镛”出自《周礼·大司乐》疏:“东方之乐谓笙”,“西方之乐谓镛”。 撇开出处不谈,“月笙”单从字面上看就比“月生”高了一个档次,“月生”给人的感觉就是个乡下来的饭馆跑堂的;“月笙”,  月下笙箫,意境悠远,诗意盎然。

送走了杜月笙,章大师回到客厅,发现老杜用过的茶杯底下放着一张两千银元的钱庄庄票。原来章大师虽然做学问有一套, 但赚钱无术,生活有些拮据。在上海大亨的眼里,无疑更是寒酸的要命。大亨有意要接济一下大师,也算是结交的贽仪。大师倒也不客气,请人办事不光不用送礼,还收下了办事人送的礼。

杜月笙虔诚,对章大师尊敬万分,即使接济章大师,也能够 照顾他的面子。

有人觉得章大师在封建社会不肯屈服,但是却在现在为了五斗米折腰,这是不对头的。首先,章大师有求于杜月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侄儿,而杜月笙虽然时黑道霸主,但是

在章大师面前却很虔诚,有求于人,必然不能拒人千里之外,何况当时本身就是乱世,杜月笙虽然混黑道,但是从没有屈服过日本侵略者,这些都是民族气节。

所谓有教无类,杜月笙本着求教之心,章大师跟他合得来也算是缘分。

在这个花样百出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去修炼自己的“独特”, 必须运用我们的“独特”去占有一席之地。这个独特,不是让我们去把自己伪装得多有钱、多高贵,伪装永远都是伪装,因为乞丐永远不知道富翁的真实内心,往往只会弄巧成拙,而是要我们去修炼某项技能,也许我们会成为某些医术精湛专家,也许我们会成为独有建树的心理学家,也许我们会成为把物描成灵性的画家,等等。

在某一个领域变成艺术家的时候,在别的领域,我们自然变 得“独特”。

当崇拜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精神领袖,我看到过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总结,什么叫精神领袖。

他说:精神领袖就是能够打破自身固有阶层的人。对,但是也不全对。

人们的意识普遍上并不能独立,必定是依附在某一文化观念上,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意识的运行同样需要有传统文化框架的支撑和扶持,然而某一少部分人,能够跳出框架而又依靠框架,他们就是精神领袖!

气质、魅力的一些修炼技巧。

有气质、魅力的人一定是个阳光的人,一定是个有计划有安排的人,一定是个有条不紊的人。很难想象那些房间邋遢不堪的人还能把事情办理得有条有理的,这句话我深有感受。

一次陪领导物色办公室人选,总共物色了三个人,听下面的单位领导说,三个人能力都不错,综合协调能力、文笔等都不错。

这下给我们出难题了,难分伯仲,怎么选择?要我选的话肯 定就是看着顺眼的选,要么抓阄选,但是领导不一样,领导始终是领导,阅人无数,思考的层次更高,范围更宽。

领导带着我们去几个人的宿舍看了看,回来后直接拍板,就这个了。看完宿舍我才知道领导的判断依据在哪?

表面上三个人都差不多,能看到的大家都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才能真正体现他们。所以说看一个人素质如何,不是在有人 的时候他能够遵守交通规则,而是在没人的时候依然能如此。

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房间井井有条,干净舒适,连房间都收拾不好的人,还能指望他做其它事情。

下面是一些培养气质的技巧,其实改变真的很简单,就如同前面说的“慢”一样,凡是慢一点,说话慢一点,走路慢一点, 然后什么都改变了。但是又很难,难在想改变的人往往是一时心头热血,说好的要减肥,少吃荤腥食物,一遇到朋友聚会,看到满桌佳肴,什么都抛之脑后,先吃了再说,所以说很难。

如何变得更沉稳?(搜集到的一些技巧,很受用)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不是让你故意装城府,或者是一看起来就很有心计的样子,而是不要显露那些没必要的情绪,比如随便一点小事就生气,这样容易让人感觉你没有情绪控制能力,不要一点小事就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样让人感觉沉不住气。这也是锻炼情绪控制能力,锻炼心境的好方法。

(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自己丑也没必要外扬,没人喜欢听你的困难和遭遇,也没人喜欢同情你,经常说自己的困难和遭遇的人无疑就是一个负能量传播者,通常遇到这种人,大家都喜欢避而远之。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别人的时间不是无限的,也有自己的烦恼,征询对方的意见之前

最好自己先有个判断,对方只能给你参考建议,并不喜欢接受你的打包。

(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经常不满的人本身就是个怨天尤人的人,谁都不喜欢这样的人,本身又不进取,又想 着拥有最好的东西,这种人本身就受人嗤之以鼻。

(5)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隔一天时间也是给自己缓冲的空间,尽量减少自己的差错率,这是 聪明的做法。

(6)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还是前面的道理,慢下来,讲话慌张就会没有逻辑,没有逻辑更容易慌张,小小的问题几分钟都说不清楚,这样给人感觉很漂浮,没什么能力。

如何更细心?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练就经常思考的习惯,大前研一就是这样的人,每天都看书是为了提升素养、能力,而常常思考身边发生事情的因果关系,无疑是效果 数倍于看书的自我提升方法。

(2)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这样可以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之所以叫问题,在于它一定有解决方法,不然就不叫问题。

(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迂腐守旧在于不知变通,只会用以前的方法,畏惧新方法的不适应和效果未知,这是缺乏勇气和能力的表现,只有不断试着优化自己的做事方法,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获得的出乎意料的收获。

(4)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能做到这点的人真的太少了,而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其实并不难, 都在日用常行中,难在自己浮躁。

(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这可以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也是区分能力的关键因数,大家能力差不多, 但是你更胜一筹。

(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人犯错的种类其实就那么几个,犯来犯去就是那几个,但是次数就不乐观了, 在某一种错上总是犯,每天坚持改掉小毛病,半年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只能俯瞰他们了。

如何变得更有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语言能够影响心理,常说不自信的话,人都跟着变得不自信。

(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所谓三思而后行,再,斯可矣。不用思考三变,思考两遍就够了,第一次思

考是抉择,第二次思考是断定,如果再思考,第三次就是犹豫了。思考好了,就定了。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男人爱护女人不叫耙耳朵,那是有素养,而一个没主见的男人就是十足的耙耳朵了。凡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能够拍板,但不是胡乱拍板。统筹不 了别人的人,那就等着别人来统筹吧。

(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领导都是在大家沮丧的时候、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还能站起来振臂高呼,给大家打气、加油,好的领导能够成为下属的精神依赖。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认为自己聪明,总是以笨的方法做事情,一丝不苟、谨慎再谨慎,而愚笨的人就喜欢耍耍小聪明,他因为偷工减料别人看不到,这是因为他把别人都当傻瓜了,仁者见仁。

(6)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结束也要干净利落。于是急躁事情越办不成,何不冷静下来,因为答案可能就在身边。

怎样看起来更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用一颗敌意的心看别人,别人不是敌人,也会被你推向敌人那方,心胸大度, 自然人聚。

(2)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斤斤计较一些小失误是最不明智的,谁都有犯错的时候,比如此刻你正在斤 斤的行为。

(3)在金钱上要大方,学习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 人聚才散,财散人聚,最大的赢家更是一位数学家。

(4)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炫耀什么越是缺少什么,傲慢的人更自卑,他需要傲慢来支撑他那弱势的灵魂。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跟别人分享喜悦, 那是对别人的付出的认可。

(6)必须有人牺牲或奉献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智者无畏,仁者无敌。

如何变得更诚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学会拒绝, 因为办不到的事情,接受了就是对对方的欺骗,你接受对方就认为你能办到,事实上你办不到。答应了就要尽力做到,不要用困 难等理由搪塞,欺骗得一时,欺骗不了一世。

(2)虚的口号或标语不要常挂嘴上。话说得越大、越空, 人越不靠谱,越不自信,没人喜欢满嘴跑火车的人。

(3)针对客户提出的“不诚信”问题,拿出改善的方法。

(4)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天不行道,总有人替天 行道。

(5)耍弄小聪明,要不得!把别人当傻瓜,自己本身就是个傻瓜,耍小聪明的人本身就是个笨蛋。

如何更有担当?

(1)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先考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在人品上就更胜一筹,更显得有担当意识。

(2)事项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述功劳。把错误先亮出来,说明自己会自我检讨,再跑成绩搬出来,说明自己有能力, 既能担当,又有担当的能力,厉害!

(3)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事情办错了,首先是领导的指挥出了问题,哪个员工能力不行,是领导用人不行, 为什么要用到这个位置上。

(4)着手一个计划,先将权责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当。

(5)对“怕事”的人或组织要挑明了说。不怕得罪人,因为这也是自己需要担当的一部分,最怕老好人思想,人都没得罪, 但是事情办得一塌糊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