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海宁:浙江海宁垃圾分类有创意,垃圾换绿植,看戏听歌学分类

 移动商务 2019-05-14



 当前,浙江海宁垃圾分类逐渐深入人心,不管是在小区里、公园里,还是其他地方,都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而在垃圾分类稳步推进的时候,硖石街道各村(社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让分类工作打出亮点,大大推进了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垃圾换积分 绿植蔬菜皆可买

  报纸1.8/公斤、书本1.2/公斤、可乐瓶2.6/公斤……近日,浙江海宁市区东苑农贸市场竖起了一块特别的价格牌,许多市民拎着大包小包,比对着价格牌等待称重。“今天是‘绿管家’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启动第一天,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硖石街道农丰社区党委委员李佳笑着说道。

  据了解,为促进垃圾分类、资源流通,农丰社区创新垃圾减量流通方式,在全市首创启动垃圾分类资源流通“绿管家”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启动后,旧衣服、可乐瓶、纸板、铝罐……每一种可回收垃圾都将按照市场价格“明码标价”,称重回收后市民可按照四舍五入原则兑换等价积分券。该积分券盖章有效,不找零、不挂失、不兑换现金,可在东苑农贸市场和余香园艺的所有摊位使用。

  当天一早,东苑农贸市场特别热闹,住在附近的市民闻讯而来,纷纷带着自家用不着的旧衣服、旧纸板等来“尝鲜”。身穿绿马甲的“绿管家”们负责称重、登记、发放积分券,现场井然有序。“

我们家旧纸板很多,平时也没什么回收渠道,扔掉又觉得可惜,就一直囤着。”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一听说这里有个可以拿可回收垃圾换券买菜的活动,就赶紧过来探探情况。

  农丰社区居民俞丹收获颇丰,当天,她拿来的可回收垃圾约有40公斤重,兑换了50多元。“以前也有一些活动,可以把用不着的东西拿来捐到贫困地区,但说实话,那些活动对回收物的要求还是蛮高的,这边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低。”俞丹说,这回她把用不着的旧衣服全部都拿来了,包括一大袋旧鞋子。“积分券除了用来买菜,还可以买植物,特别实用。”

  记者了解到,“绿管家”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将把每月的25日定为集中兑换日,当日上午8301100,在东苑农贸市场,将集中开展可回收垃圾回收兑换活动,全市市民均可参加。届时,农丰社区及其结对单位的党员志愿者们将为有需要的市民服务。此外,社区还设立党员“绿管家”联户机制,将借助党员联户力量,把兑换点设置到各小区,方便社区居民兑换。

  李佳表示,每月25日是党员先锋服务日、文明创建服务日,从今年3月开始,25日又成了海宁的“生活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农丰社区想借助这个契机,通过“绿管家”党员志愿服务项目的方式来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出一份力。

  项目启动当天,共收取可回收垃圾500多斤,发放积分券价值273元。据悉,农丰社区还在东苑农贸市场设置了“绿管家补丁站”,在每月25日活动时间,由“绿管家”免费为居民修补衣物等,平时居民也可自行前往、自行修补。

  创新宣传 看戏听歌也能学分类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新风尚,为了把这股文明新风更好地“吹”入百姓家,硖石街道各村(社区)也在不断创新垃圾分类的宣传方式。

  “我们是垃圾桶家族,我是厨余垃圾桶。吸收包括剩菜剩饭,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近日,在南关厢皮影戏演艺中心,一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皮影戏正在热闹上演。南关厢社区相关负责人庄立飞介绍,皮影戏内容一般都是童话剧或历史传说,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很少见,希望这次将传统非遗文化与垃圾分类有机融合,能让大家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垃圾分类知识。

  当天的皮影戏中虚拟了一个生肖子鼠的动画人物,通过它与小朋友对话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分别都该投放在哪,同时也将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等知识点融入其中,不仅有趣而且通俗易懂,深受大家的喜爱。“不管是对老人还是小孩,都很有启发。”市民严女士说道。

  “我最初的想法就是编一部大家都能看得懂、听得懂的剧目。”王培华是这场垃圾分类皮影戏的编剧,她告诉记者,这部皮影戏本身是现代剧,没有用到传统技艺,用到的是现代曲的操作元素,配的是简洁的普通话,大家都能懂。

  据了解,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是省级垃圾分类示范街区试点之一,如何更好地向店主、居民宣传垃圾分类一直是南关厢社区在思考的问题。庄立飞表示,接下来,社区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街区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这边,有社区把垃圾分类演进皮影戏,那边,又有社区把垃圾分类唱进流行歌。

  “和我在风和的路上走一走,呜喔,呜喔,直到所有的垃圾都分类就不停留……”一首耳熟能详的《成都》摇身一变,成了亲民的垃圾分类歌曲,歌词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的方法。

  歌词的创作者许俊凯是硖石街道风和丽苑社区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向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我想以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垃圾分类、参与垃圾分类。”他说。

  许俊凯说,他从小就喜欢改编歌曲唱着玩,在考虑垃圾分类的创新宣传方法时,自然就结合了自己的爱好。歌曲《成都》曾在2017年红极一时,为人熟知的旋律加上人皆可唱的难度,作为改编对象是再好不过了。

  在创作的过程中,许俊凯邀请了同为风和丽苑社区工作人员的孙超,两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改编和录制,终于完成了这个作品。歌词贴近生活,又融入了精炼的垃圾分类知识。“后续我们还计划推出歌曲的MV哦。”许俊凯说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