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轰炸机的自卫机枪如何保证不击中自己的尾翼?

 半梦书斋 2019-05-14

二战时期的大型轰炸机,尤其是美军手中的B-17、B-29这样的四发远程轰炸机,全身上下配置了12处自卫机枪或者机炮战位,在执行轰炸任务过程中采取大编队飞行,这样在面对敌方拦截战斗机时就拥有了极强的自卫火力。这些自卫机枪一般设置在机头、极为、机腹、机背和机身两侧,几乎实现了360度全向自卫火力覆盖,算是“刺猬”级别的防卫能力。

为了避免在编队飞行过程中,遭遇敌机进行密集射击时不发生误伤自己机体以及友军飞机的事故,当时的轰炸机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1、部分采用电动或者液压传动的炮塔设置了角度限制器;

以B17为例,机头、机尾、机腹都算是朝前朝后朝下射击,不会误伤自己,尤其是机腹炮塔,直接面对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因此,这一战位的炮手是轰炸机上最危险,阵亡率是整个轰炸机机组成员中最高的。

轰炸机上的机背炮塔比较特殊,在其旋转向后射击的过程中容易误伤垂尾,因此这种炮塔增加了角度限制器,只能在安全射击角度范围内进行射击,这样就避免了误伤自己。

此外还有机身两侧的人工机枪战位,也是采用一样的限制器,从而让枪手只能向其正前方左右两侧合理角度范围内以及下方和上方射击,避免了打中机翼和平尾。

2、编队飞行中,为了避免各自轰炸机火力的误伤,不同批次的轰炸机保持一定的高度差,同时在同一个方向上,各个轰炸机的枪手只负责其中一个点,这样就一方面能够集中火力完整的覆盖一个方面(而不是一个带点),另一方面能够避免误伤和火力浪费。

总的来说,轰炸机编队飞行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空中防卫阵势,相比于分散队形或者单枪匹马的攻击方式,大规模编队轰炸方式在当时条件下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误伤依然是不可避免的。战争就是这样。

OK,对航空方面感兴趣的朋友,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