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别人打了不还手,只知道哭,家长应该怎么教育他?

 为学而乐 2019-05-14

孩子被打了只会哭,不只是因为你教育方式的问题。与孩子自身的原因,是息息相关的。

(1)暴力孩子

身边多少个例子,都在告诉我们: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再怎么被父母批评,下一次依然会运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班里有一个爱打人的孩子,无论老师和家长怎么教育这个孩子,无论其他家长怎么不满意直接去批评这个孩子,可是效果甚微,到了某些时刻,这个孩子依然会打人!

(2)被动挨打的孩子

身边还有一些例子,就是:父母不断地教孩子还手,推着孩子让他用武力去维护自己,可是,孩子依然不去还手,依然被动挨打。父母看着干着急!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9岁,女儿7岁。

他们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性格:一个是能叨叨尽量不动手,一个是能动手尽量不叨叨。

都是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陪伴他们,他们接受的是我同样的教育,但是两个人的行为方式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两种:

(1)先天因素

有的孩子,天生安全感弱一些,做什么新的尝试,都需要父母不断地给予鼓励与支持,增强他内心的力量,如果让他面对冲突,对他来说,亚历山大。比如我儿子。

有的孩子,天生内心力量足够,有勇气有胆量去面对冲突,并付诸行动。比如我女儿。

(2)后天因素

有的孩子,父母很暴力,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就在他们的言行之中,学会了用暴力面对问题。

这样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去改善自己的行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孩子估计也离不开暴力的行为了。

还有的孩子,父母没有暴力行为,但父母不会引导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应该如何正确发泄和疏导情绪。孩子没有意识到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表达愤怒,只知道在特别气愤的时候,通过打人或者摔东西来发泄情绪。

这类的孩子,通过后天的正确引导,是可以将行为改善的。


再来说一说你的孩子。

孩子一直被动挨打,我相信不是每个父母希望看到的现象,也不是每个父母都乐于接受的现象,包括我在内。

孩子不还手,不只是因为他觉得还手是错误的,还有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勇气去还手,没有其他可以应对的方式。

(一)培养内在力量

首先,父母可以用鼓励的语言,让孩子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相信自己是有勇气的,有力量的。

培养出孩子内心的力量,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面对冲突,这是最治本的方式,也是最基础的方式。

(二)面对冲突的方法

其次,父母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面对冲突。

可以分为这样三步:

第一步:

及时躲避其他孩子的拳头,并大声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也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再打我也生气了,再也不和你玩儿了!”用这样明确的语言来维护自己。

我相信大多数孩子不是恶意去打,而是下意识地动作。这样一提醒,很多孩子,就会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停下来挥舞的拳头,并继续友好的玩耍。

第二步:

如果孩子不理会这些话,孩子可以选择走开,不再和他继续玩。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既然你这么暴力,这么不友好,我为什么非要冒着被打的风险和你一起玩?班里(或小区里)孩子那么多,我可以选择和我一样友善的小朋友结伴同行。

就像我们成人要远离渣男一样,明知道他有家暴习惯,难道还要知难而上吗?那岂不是找虐?

还有的孩子非常没有家教,他的父母们觉得孩子能打人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把别人打哭了,真的非常厉害!他们不但不去制止孩子,而且还会表扬孩子!对于这样的家庭和孩子,更要离得远远的!

第三步:

还可以继续警告他:“如果你再打我,我就要还手了!”孩子如果再打,那就果断还手。

你的果断和勇敢,会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好惹的,你不是可以随便打的!

通过这一次还手,可能换来的是以后所有日子的和平。

我们虽然不去主动欺负别人,但是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教孩子如何正确的反击。

比如:脖子以上不能打,隐私部位不能打,不能用坚硬的东西打……之类的。以免给别人孩子打严重了,影响以后的成长。还可能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这一定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最后,作为一名“非暴力沟通”的推广者,我是不提倡以暴制暴的。

还是要教给孩子如何通过语言来降低对方的攻击性,更好的保护自己。或者,干脆远离有攻击性的孩子。

用语言避免暴力,用语言维护和平,用语言与周围的人友好沟通……达到这个境界不要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我也在不断学习和践行当中。

不管怎样,培养一个内心有力量的孩子,是我们的目标。

也许,当孩子内心充满力量的时候,他自己就有了一套他的应对方法,也许比我们给到他们的更好呢!

一起加油吧!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非暴力沟通”的践行者。我不是专家,我的原创文章是基于我的学习和实践而写,是个人感悟,希望朋友们建设性的参考。如果能给到大家一些启发,我很开心。若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都能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