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思成的眼里,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可见,林徽因的学识是很渊博的。 林徽因的学识体现在很多方面,她不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睿智的评论家、风趣的沙龙演说家、思路严谨的教授、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她的经典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新月派诗歌的杰出代表作,此诗玲珑剔透,意象错落有致,得到了著名诗人下之琳的好评:“并非形上的诗,不外露的诗。”林徵因的学识也秉承了父亲的很多基因。其父林长民是民国初年知名的逸士和政客,少年时的林长民在林氏家塾中读书,得闽中名士林纾的真传,同时也学习了最初的西学知识。 ![]() 林长民曾为苦学英文和日文而放弃科举考试,为此林徽因的爷爷林孝恂还为他请了两位“洋老师”,此后赴日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预科及大学部政经科。林长民就是个学识渊博的才子,因此对林徽因更是寄予厚望,要将毕生所学及先进观念都传授给她。一个女人,要有一定的学识,有好的环境很重要,因为人都是环境的产物,有了良好的学习知识的环境,自己又肯学习,自然会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著名作家萧乾在《一代才女林徽因》中写道: ![]() “我们还常在朱光潜先生家举行的“读诗会”上见面。我也跟着大家称她(林徽因)做小姐了,但她可不是那种只会抿嘴嫣然一笑的娇小姐,而是位学识渊博、思想敏捷,并且语言锋利的评论家。她十分关心创作。当时南北方也颇有些文艺刊物,她看得很多,又仔细,并且对文章常有犀利和独到的见解。对于好恶,她从不模棱两可。同时,在批了什么一顿之后,往往又会指出某点可取之处。…一九三五年七月,我去天津《大公报》编刊物了。每个月我都到北平来,在来今雨轩举行个二三十人的茶会,一半为了组稿,一半也为了听取《文艺副刊》支持者们的意见。小姐几乎每次必到,而且席间必有一番宏论。” ![]() 在萧乾的眼里,林徽因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严谨细膩,对创作的参与度也很高,“对文章常有犀利和独到的见解”,能做到这一点,绝对不是光凭一腔热情就可以的。深受东西方艺术熏陶的林徽因,拥有众多的仰慕者,并且在她家著名的“太太的客厅”里,聚集了包括朱光潜、沈从文、巴金、萧乾在内的大批文坛名流,所谈领域涉及文学、艺术、诗歌等,渊博的学识为她装点了最好的门面。 ![]() 而且,她将“把艺术创造与人的日常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主要职业,同丈夫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学系,又一起留下《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国建筑史》等珍贵的建筑学史料。有人将梁思成与林徽因、钱钟书与杨绛、吴文藻与冰心、沈从文与张兆和合称“民国四佳配”。傅斯年说林徽因:“今之女学士,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当时既有人将林徽因、庐隐、冰心合称“福建三才女”,还有人将她与张爱玲、萧红、石评梅合称“民国四才女”。这都是对她学识方面的高度认可与肯定。 ![]() 1937年11月,林徽因曾险些被炸弹炸到,但在那样的当儿,她却能读出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里那句著名的台词:“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她的学识已经成为骨子里的一个情结,随时都能显露出来。其实,一个女人如果拥有了美貌,自然会平添更多自信,但是一个女人若拥有了学识,就相当于拥有了最好的门面,学识是一个女人的内在修养,是滋润女人心田的一汪甘泉。如果说女人拥有美貌能带来瞬间的愉悦的话,那么学识则会带给一个女人永远的美。 ![]() 林徽因能够在那个时代在她所能衍射到的圈子里“呼风唤雨”,是因为她有“东西”,她脑子里的“东西”能吸引他们。丰富的学识不但会使女人变得很独立,很有主见,还会在美貌的基础上,使女人平添几分柔情和典雅。的确,学识是女人最好的门面,它能令你谈吐不凡,让所有的话语从你口中说出来,如同春雨般沁人心牌。不论在何时、何种场合,女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像林徽因一样,成为驾驭话题的高手。当别人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时,你已经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积累,快速辦明问题、解决问题了。 女人的学识是优秀男人的巨大财富,林徽因成就了梁思成,也以“太太的客厅”为中心,滋润了很多文人雅士的心田,给了他们成功时的激励和心灵受伤时的抚慰,值得他们用一生去珍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