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崆峒山,中国最美的一座宗教名山

 海曲上人 2019-05-14

哲学家培根有篇名著《论读书》:“读书可以作为消遣,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读书可以使人充实,读书可以使人明智,读书可以改进人性”。我借用培根的话来描述旅游,就是,“旅游可以作为消遣,旅游可以增长才干,旅游可以使人充实,旅游可以使人明智,旅游可以改进人性”。旅游是一种在辛苦和疲惫中寻找快乐和放松身心的美好方式,是增长见识和经验的好机会。

崆峒山,以其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高山流水,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观,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因相传为神仙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于此山,而被海内外华人尊为“道源圣地”、“天下道教第一山”。近年来,中外旅游者纷至沓来,使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

崆峒山,中国最美的一座宗教名山

崆峒山,

中国最美的一座宗教名山

“北戴斗极为崆峒”,崆峒山正好位

于北斗星座的下方。

关于甘肃平凉崆峒山的渊源,多数材料解释大致有三:一是古为空同氏族居住之地;二是崆峒山为道源圣地,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三是崆峒山洞穴多,有空洞之意。三种说法,皆不无道理。

要说崆峒山名由来,先得说崆峒一词来源。“崆峒”,《汉语大辞典》注释为“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境内”。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成书的《尔雅》一书:“北戴斗极为崆峒”,平凉崆峒山正位于北斗星座的下方,即为所指。《汲冢周书》记载:“崆峒”是大夏、莎车、姑臧、犬戎、匈奴、楼兰、月氏、北狄等十二个氏族的首领。所以说崆峒是周代一个强大氏族部落的名称。《史记·赵世家》《姓氏考》等记载:有商代始祖契的后代分封于空桐(崆峒亦写作空同、空桐,实是同名异写),遂以国为姓,以姓命山名。

秦汉时期,崆峒山是中西交通要道鸡头道的必经之地,东连关中,西接陇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许多历史名人和封建帝王曾经过鸡头道,登临崆峒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 (鸡头山、笄头山为崆峒山之别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至陇西,西登崆峒”。司马迁也记述:“余尝西至崆峒”。据考证,司马迁于元鼎五年(前112年)登临崆峒山,这一年他24岁。汉武帝西巡,他跟随到了雍地(庆阳、平凉一带),武帝在祭五畤之后,接着登上了崆峒山。这次崆峒行,为他后来写作《五帝本纪》奠定了基础。

大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来陇山视察马政。《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述:“丙戎,陇山头,次瓦亭,观马政”。李世民看到崆峒山佛事大盛,御赐明慧禅院田宅,这是崆峒山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现在,崆峒山上可以确定的唐代建筑物有问道宫、轩辕宫等。

崆峒山,中国最美的一座宗教名山

崆峒山,中国最美的一座宗教名山

崆峒二字在古代无山字偏旁,它本是

一个氏族部落名称。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西镇奇观”和“道源圣地”之美誉。

崆峒山,中国最美的一座宗教名山

崆峒山,中国最美的一座宗教名山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起源于东汉,而它的思想理论基础却是盛行于春秋以来的黄老之学。应当说,黄帝、老子都是道教的祖师。另据道教典籍表述,老子的前身就是在崆峒修炼的广成子,而广成子又是黄帝的老师,追根溯源崆峒山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当不为过。据说秦汉时崆峒便有方士隐居,魏晋时便有道教宫观。

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归隐崆峒五年,崆峒山现存避诏碑一块,上有皇帝两次召见张三丰的诏书和张三丰避而不去的答词。明初,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后裔被封为韩王驻藩平凉,韩王与王妃崇尚道教,在崆峒山大规模修建了太和宫等道教宫观,把崆峒列为全国道教十二大“十方常住”之一,聘请全真龙门派第十代掌门苗清阳为主持。自此,道教在山上代代相传,建国前崆峒山上道教宫观达40多处,道士百余人,现已传至第三十代。

唐代时,山上佛教活动已具相当规模。据铸造于金代大安二年(1210年)的一口铁钟上的铭文记载,崆峒山中台至皇城的上天梯台阶,就是仁智禅师在唐贞观年间开凿的,还有唐太宗为山上明慧禅院御赐田地的记载。

元朝,皇子忙哥剌被元世祖封为安西王,管辖陕、甘、川等地。安西王信奉佛教,主持修建了崆峒山东台宝庆寺,封自己的王相商挺为宝庆寺主持,并授银质三品印,统管陕西、四川、西夏等路(省)的佛教事务。明代万历年间,修建了中台凌空塔(一说为宋朝所建),明神宗皇帝还给崆峒山真乘寺藏经楼赐了匾额,皇太后给崆峒山佛教赐送经书三万多册。到清朝初年,崆峒山佛教寺院已达19处。如今,崆峒山儒佛道三教并存,互让互尊,有一种包纳一切、雍荣大度的和谐气氛,这成了崆峒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独特现象。

历代文人名士佳篇妙章、

画幅墨宝,已成为崆峒山

丰富的文化宝藏。

崆峒山还培育了一批儒家学者,最著名的有汉代的王符,他是与王充齐名的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潜夫论》。皇甫谧,中医针灸鼻祖,晋代博学多才的学者,他所著《甲乙经》是我国针灸术最早的著作。明朝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号崆峒子。还有“嘉靖八大才子”之一的赵时春,四人早年都曾在崆峒山潜心读书,是崆峒山的钟灵毓秀造就了这一批学者文人的旷世才华。

《尔雅》所载“北戴斗极为空桐”,并非单指崆峒山,应当是北斗星下面的一大片地方,一个区域,这就难怪历史上北方的好多山都冠以崆峒之名了。值得注意的是,六盘山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崆峒。崆峒山为六盘山之余脉,而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伏羲,是渔猎社会时代的领导者。而渔猎社会的生活,是由西北黄土高原即黄河上游流域渐次发展的。到了周秦时期,黄帝登临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广为流传。

崆峒山,中国最美的一座宗教名山

崆峒山,中国最美的一座宗教名山

古代交通不便,六盘道未通之前,陇山南北横阻,而崆峒地处陇山中段,扼七关之首,控制五原,是保中原守关中的重要通道。北宋韩琦、范仲淹、种师道、狄青、杨文广;南宋吴玠、吴璘等名将,都曾在此督军作战。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君主苻坚赐名平凉,胡夏皇帝赫连定在此称帝。唐代刘昌、段秀实抵御吐蕃,都借助“高岭崆峒,山川险阻”而克敌制胜。所以,历史上崆峒山在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和抵抗强敌、保卫中原方面曾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因此,崆峒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远古到清代,金戈铁马,有过数不清的战事。

由于崆峒山和伏羲文化遗存(包括大地湾遗址)处于同一地域范围,加之雄秀的景色以及独特的丹霞地貌,为其成为道源圣地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抱朴子·登涉》记载:“黄帝欲登圆丘,其地多大蛇,广成子教之佩雄黄,其蛇皆去。”这一神话异闻被美国人爱伯哈德拿了去,在他编撰的《中国文化象征词典》中说,黄帝部族发生了大瘟疫,听说广成子医道高明,前去讨教治疗瘟疫的办法,结果给治好了。这一说法倒也符合唯物主义思想,广成子其人既是巫师也是医生,不排除他或许是当时部落联盟巫师的可能性。远古时代,人们征服自然与社会的能力有限,寻求既通人事、又能和鬼神打交道的巫师作法祛魔。

崆峒山以峰为骨,以林为肉,山势雄伟,林海浩瀚,古人评价“崆峒山水甲于关塞”、“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春观桃花,秋赏红叶,夏披翠绿,冬裹银装,四季都有美景。特别是忽而烟笼雾锁,时而云海飞瀑,朝观日出,夕望残阳,都给人以无限享受。崆峒山奇洞石室,多达七十余处,著名的有玄鹤洞、广成洞、归云洞、朝阳洞、三教洞等。许多山洞或处悬崖绝壁,或隐密林峡谷,无人涉足。特别是主景区之外的奇峰大阴山和天然大峡谷十万沟,至今仍未开发,保持着原始状态,成为中外探险旅游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崆峒山,中国最美的一座宗教名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