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有一对父子很奇怪,父亲是隋朝名将死于叛乱,儿子是唐朝宰相却死在战场。他们是隋朝著名将领来护儿,和唐高宗时期的宰相来济。配资论坛 来护儿是隋朝名将,曾参加过平陈的战争。不过,他在战场上最有名的经历是三征高句丽和讨伐杨玄感。大业八年,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来护儿带着他的水军,在平壤六十里外与高句丽国王高元相遇。来护儿大败高句丽,接下来他骄傲地打了败仗,其他隋将也都吃了败仗。隋炀帝不得不撤军,第一次东征以失败告终。 大业九年,第二次东征,来护儿本来准备从海路进攻高句丽,没想到却被杨玄感穿了小鞋。杨玄感借口来护儿谋反,扯起了反隋的大旗。来护儿无端中枪很生气,他一面让儿子向隋炀帝汇报,一面转身带兵收拾杨玄感,他和宇文述联手平定了杨玄感叛乱。 大业十年,隋炀帝三次东征,来护儿很给力,打了不少胜仗。就在来护儿大败高句丽,准备进军平壤一举抓获高元时,却接到隋炀帝的停战诏书。高元投降,双方停战。来护儿无奈地接受命令。 大业十二年,来护儿作为隋炀帝的亲信,跟着去了江都,他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但这个任务他还没很好地完成。大业十四年,江都兵变,来护儿在上朝的路上被叛军杀死。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几个叛乱的小毛孩手中,似乎有些悲催,不过他的儿子来济,在唐朝为名将之家书写了辉煌。 来济在唐朝以敢于直言而著称。贞观时期,太子李承乾试图谋反被抓,唐太宗在朝堂上向众人抛出一个难题:如何处理李承乾?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涉及到唐朝的继承人问题,也涉及到唐太宗的父子关系。因此,当朝宰相们都不敢轻易说话。 而当时只是个从六品小官的来济提出一个原则:“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这个原则可以说两全其美,既保住李承乾的性命,又不让唐太宗落个杀子的骂名,很机智地解决了唐太宗的难题。 唐高宗时期,来济当了宰相。当武则天想当皇后而不能时,提出要新建一个名号:宸妃。来济立刻提出反对意见,宸是北斗星的意思,北斗星在古代代表皇帝,一个女人怎么能站在北斗星的位置上呢?。 尽管有来济的反对,武则天还是排除万难,当了皇后。来济这个绊脚石被流放到西部去守边疆。 龙朔三年,西突厥入侵,来济召集部下做好防御措施。当一切准备妥当,来济于对身边的人说,我本带罪之人,蒙皇恩浩荡,赦免了我的死罪,如今国家有难,我一定赴汤蹈火,以身赎罪。 战场上,这个前朝将军的儿子,当朝曾经的宰相,没有穿铠甲就带兵出征了。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奋勇杀敌,最后还是被敌人杀死,完成了自己战死沙场的心愿。 父亲是将军死于叛乱,儿子是宰相却战死沙场来,来护儿和来济父子的命运似乎有些颠倒,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共同的品质:忠君报国。无论是来护儿还是来济,都有一颗赤诚的忠君之心,爱国之心,这也是他们赢得后世尊敬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