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最忌讳的6句话,你对孩子说过吗?

 飞华个人图书馆 2019-05-14

家庭教育经常在细枝末节中体现真正的效果,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大部分取决于细节。而父母不经意间的“口头禅”,是最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细节”。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几句话。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邻居家的孩子”,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梗”了,这几乎是孩子最讨厌的一句话,更是一代人的童年阴影。这句话对孩子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破坏孩子的心里平衡,不利于孩子内心成长,更容易让孩子失去应有的信心。

当然,我们必须要说,大部分家长说出这句话,并不是真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只是出于心急和焦虑。而对于孩子而言,是无法分辨的。想要杜绝这样的伤害,只有家长保持对自己的克制了。

我很忙,没时间!

这句话的出现次数也非常多,家长自然有自己的道理,有时候工作与家庭确实很难平衡。但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并不是时间长就可以更好的。

一次谈话,一次陪伴或者一个表情、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所依赖的不只是时间,还有方法。

爸妈是不行了,就看你了

这句话对于很多80、90后乃至更早的家长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在那个有些孩子就是“全村的希望”的时代,压力几乎就等同于动力。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压力是否越大越好?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还好,这样充满压力的话,现在并不多见了。

喜欢爸爸还是妈妈?

喜欢问这句话的人,除了父母,还有一些随便问问的亲戚,这样的问题会让孩子陷入纠结和痛苦中,生气也不是,不生气也不是,其中的滋味,不是问问题的人可以体会的。

每个时代都有教育的局限性,这句毫无恶意的话,恰恰就能代表一个时代对教育的局限性。

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如果他考砸了你惩罚他,考好了奖励他,他会误以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这样一来,奖励机制就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如果有一天,孩子不把物质奖励当作一种动力,那么他还如何学习?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容易把孩子引向灰色地带。

谁管的了你啊?

这样的语气,往往代表家长对“屡教不改”的孩子一种无奈的讽刺,但最重要的是,这句话只能当做“秘密武器”。如果偶尔说两次,孩子在无心之过的情况下会有愧疚之心,但用的次数多了 ,孩子就会产生抵触心理 ,那就完全没有效果了。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而孩子在与父母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任何细节都无所遁形,所以,教育的成功,就是细节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