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别人的饵料总是钓的比你多,看完这几点、你就明白了!

 梅雪舟 2019-05-14

 鱼饵对钓鱼活动中有多重要,相信钓友们都懂的。尤其是一款针对性比较强的饵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明白了它的重要性,钓友们才会不停的研究配方,到处找人求配方。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老钓友研究出来的饵料能够连杆上鱼,而自己搭配的饵料却钓不到几条鱼呢?除了对饵料的了解程度不够以外,在饵料搭配的时候还没有注意这几个细节才是主要原因。

一,饵料中粗细比例搭配

在新手钓友制作饵料时都喜欢犯这样一个毛病,用人对饵料的感觉去代替鱼对饵料的感觉。饵料最重要的三个因素“诱鱼,留鱼和钓鱼”,饵料中的颗粒物是用来留鱼的,粉末物质主要作用则是诱鱼。所以,在钓鱼的时候饵料中最好搭配足够的颗粒物。这点被很多钓友都忽视了,往往都是重视粉饵,而忽略颗粒。这样就是鱼进窝很快,但是留不住,钓了几条鱼就散窝了,想要高频率抽竿又怕招小鱼,所以就尴尬了。

二,饵料之间的比重配合

不同的饵料比重不一样,对于不熟悉的饵料可以先看看包装袋上的标识。如果钓浮,那饵料的比重就要轻一些,如果钓底饵料比重就可以大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比重轻的饵料往往都是雾化比较好的饵料,所以在开饵时要注意这些饵料的比例。饵料的比重有多重要呢?就好像同样是调四钓二,如果饵料的比重太大,单饵的重量就能将浮漂压下去3目,那么你怎么调都没办法出现一饵悬浮一饵触底的状态,多半都是双饵触底。如果饵料的比重太轻,或者用的浮漂吃铅量比较大,双饵都只能压2目,那么在调四钓二的时候如果不验漂,很可能饵料都是离底状态。所以,有时候同样的调钓,别人连杆上鱼,你自己没动作,或者有口不上鱼,可能是饵料的比重有问题。

三,饵料的味型

在搭配饵料的时候很多钓友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到底开什么味型比较好呢?”,其实只要站在鱼的角度想一想,这个问题就不难了。鱼儿喜欢哪些味型?应该说腥的,香的,甜的,酸的以及臭的鱼儿都喜欢,这以及被无数高手们证实过了。最普遍的搭配是腥香搭配,因为这两种味型广谱性最好。另外,在搭配饵料时也要将季节和对象鱼的习性考虑进去。目标鱼比较偏好什么口味,就开什么口味的饵料,季节不同也要适当的调整味型,比如说冬天和春天以腥为主,夏季以清淡为主,在这个原则上适当的微调就可以了。

四,饵料的主次要分明

不管做什么都有主次之分,尤其是在开一份针对性比较强的饵料时,一定要根据鱼情来选择主饵,状态饵和辅助饵。看到什么饵料就加什么饵料,最后变成大杂烩,肯定是钓不到鱼的。开饵时,首先要根据对象鱼来确定主攻饵,然后再确定基础饵和状态饵料。因为主攻饵是侧重对象鱼的味型和觅食习性的,基础饵主要广谱性强,状态饵则是调整饵料的状态,让饵料达到最佳的适口性。

五,饵料的水比

饵料的水比不正确,这份饵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水比太大,饵料就会太稀导致附钩性太差。往往在抛竿的时候饵料就散了,或者饵料刚入水就脱落了,要么就是在鱼儿试探饵料的时候就脱钩了,自然钓不到鱼。如果水比太少,要么太硬,要么就是融散太好。太硬了鱼吃不进去,融散太好可能在半水就没了,也同样很难钓到鱼。在开饵料时一定要按照包装袋上的水比开饵,最忌像和面一样,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一样,非常影响饵料的状态。

六,饵料的适口性

很多钓友以为老钓友总有几个神秘配方,其实真正的老钓友开饵都是根据鱼情来随时调整的,根本不会拘泥于某个配方之上。饵料的状态也是千变万化,尤其是饵料的软硬程度,饵料的黏度,用多大的鱼钩,都是随着鱼情变化而变化的。为啥呢?因为老钓友会考虑适口性这个问题。在大部分时候,既要保证饵料的雾化,又要有足够的附钩性,饵料什么时候硬,什么时候软,都是根据鱼情来随时调整的。饵料的配方也是随时调整的,鱼儿喜欢什么饵料就搭配什么饵料,是让饵料来适应鱼情,而不是随便开个“爆护配方”等着鱼儿吃饵。

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评论区下方留言,一起探讨!最后祝大家大鲫大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