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已扑面而来。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0年,互联传感器与端点将超过200亿,数字孪生将服务于数十亿个设备,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IDC咨询报告也显示:到2022年,全球GDP的60%以上将来源于数字化,每个行业的增长都将由数字化不断增强的产品、运营和关系驱动;而云与AI也将扩展到边缘,25%的终端设备和系统将执行AI算法。未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智能化、数字化。
华为不仅在创新和全球化发展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华为的思考和实践,也有颇多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华为也在积极推动自身的数字化,在业务、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转型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在全球的14个研发中心,都是基于云来协同开发的;我们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也实现了有效的协同运营。”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说。
除了企业自身的数字化,华为也在各行各业中不断实践和总结。比如,作为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需要从“城市综合管理、民生服务及城市经济发展”几方面统筹建设,华为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把自身积累的70多个智慧城市实践经验赋能兰州新区,帮助其完成顶层设计并实现体系化落地。
深圳机场是国内唯一的“未来机场”试点,看中了华为基于“数字平台+AI”、聚合生态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的独特能力,深圳机场与华为携手一起打造了该项目,现在人们在深圳机场体验到的很多智能应用,背后就是华为数字化转型团队的努力。
中国领先的地产商万科集团,携手华为共建业界首个全联接数字化园区。万科正在以华为数字平台为核心,统筹物联网、大数据、视频等新ICT能力,通过全数字化管理,提升旗下众多产城项目的运营效率和入驻企业的体验。
在大量的实践中,华为越发意识到,数字化转型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将技术、业务、管理、人才、组织、流程等众多的要素统筹起来,系统性地推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上,华为重磅发布了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我希望这个方法论可以成为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有力工具。”蔡英华说。
据蔡英华介绍,这个方法论源自华为自身长期数字化转型实践,以及服务10多个行业1000多家企业转型经验的总结。“我们始终相信,实践出真知,真正的方法论一定是干出来的。”
据蔡英华介绍介绍,华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的核心框架内容包括以下4个层面:
坚持1个战略。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所以企业要转型成功,必须要把数字化转型定为企业级战略。
创造2个保障条件。在核心战略基础上,做到匹配的组织转型与文化转型,从而指引整个企业的转型之路。
贯彻3个核心原则。需要企业做到战略与执行统筹,技术与业务推动,自主与合作并重,这是指导整体转型成功的核心。
推进4个关键行动。转型的核心具体工作包括顶层设计、平台赋能、生态落地、持续迭代。
蔡英华强调,与业界其他方法不同的是,华为的方法论是从企业家的视角切入,同时针对数字化转型具有长期性、环境多变性的特点。“我们更强调变化,要统筹业务变化、技术变化、资源变化和企业自身能力的变化,目标是让企业的转型动态发展,最终实现自我进化。”
另外,华为还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中开发了一整套“SPEED”工具,包括成熟度评估、实践库、商业价值设计、体验设计和服务化部署组件库。SPEED重点解决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关键点问题,帮助企业转型加速奔跑。
“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是华为从无数战场上带回来的存活之道,SPEED工具则是致胜之器。”蔡英华说。

数字化转型不是几家企业就能完成的事,而是需要整个ICT生态系统的协同。
华为一直关注和研究中国ICT行业的生态发展,蔡英华指出,尽管业界对ICT生态有很多种定义,但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企鹅型。顾名思义,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成千上万只企鹅抱团取暖。企鹅型生态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个体相对比较弱小,但是会被动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队来应对未来的变化和外界的挑战。
第二类是游侠型。每个个体单兵作战能力很强。游侠型的生态往往基于某一个项目或目标形成短期合作机制,追求的是“一击得手”。
第三类是军团型。以罗马方阵为例:罗马军团的方阵对每个个体的能力要求没有像游侠那么高,但个体的技能和分工是明确的,有长矛手,也有盾牌手和标枪手等等,同时成员角色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快速地相互转换。
历史上罗马军团强大的关键还在于有着完整的组织系统、指挥系统、后勤系统等,能够在统一协调下,确保各成员行动一致、目标一致,应对不同战场环境并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的协同和应变能力是持续保持强大战斗力的基础。
蔡英华指出,这三类生态其实各有特点,也都是当前整个产业环境下的生存之道。而不管什么样的生态,在面对智能时代来临的时候,都需要做出变化。
为此,华为从人才获取、解决方案、交付服务、伙伴合作四方面入手,让生态更好地适应变化。
在人才获取方面,以华为生态大学为平台,通过联合各方资源共同打造的,从人才进校园开始到成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全周期职业支持计划。同时希望打造一个“普惠”的ICT人才体系,并希望通过“创智计划”,能够为生态提供足够的新鲜血液;
在解决方案方面,构建“解决方案伙伴计划”,面向伙伴们提供“三驾马车”:数字平台、OpenLab、Marketplace,从联合方案开发、验证、发布、上市到销售提供全流程的业务支持;
在交付服务方面,启动“服务伙伴能力提升计划”,华为聚焦于顶层设计、项目管理、集成验证、全栈云运营等能力,并持续投入对服务伙伴构建ICT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场景化服务能力的培养,形成面向客户优势互补的联合体,打造高品质的服务体验;
在伙伴合作方面,通过“企业e+”平台,实现各类伙伴统一入口,并利用AI等数字化技术,大幅缩短伙伴注册、认证、激励流程,提高生态合作效率。
“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很多,需要各类伙伴紧密合作、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才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华为也将和大家一起,更高效地整合资源、更积极地应对变化、更持久地保持活力,这个过程就是智能进化!”蔡英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