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zjp67 2019-05-14

随着阅读研究的深入开展,“阅读素养”的概念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阅读能力”这一概念。因为“阅读素养”不仅强调了阅读所需要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及社会文化能力等能力,还强调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养,这就进一步凸显了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从一项调查看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很多教师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教师,以及教师的阅读素养对阅读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还很少。为了研究教师因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所利用编制的学生阅读能力测试卷和学生阅读影响因素问卷,对福建省1053 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教师因素、学生阅读投入和阅读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师因素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投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生的阅读投入对阅读能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阅读投入在教师因素与学生阅读能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 65%。此项研究为教师因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提供了研究基础,但学界有关教师因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素,却没有将教师阅读教法、教师阅读素养、教师专业素养三者综合起来研究。

可以看出教师阅读功底的深厚与教师的阅读学习有着密切联系。一个阅读缺失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难以把握,对学生心灵和精神成长难以发挥引领作用,更使教师难以从多角度和更广阔的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个阅读缺失的教师,在课程内容的深度发掘、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设计等方面,必然会陷入被动之中,给予学生的也必然是缺少价值的教育。一个阅读缺失的教师,还往往缺乏对精神文化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他们在教学中一般都停留在低水平教学的层次上,教学效果较差,不受学生喜欢。从教师的角度切入,研究提升教师阅读素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缺乏的表现

(一)教师缺乏阅读的主动性

教师作为一名教书人首先应当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阅读素养,可以使教师更有思想、更有品位,更有能力,广阔的阅读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然而,我们发现,在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阅读的主动性的,这些教师只是把教师职业当成了一种生存的方式,缺乏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因而也就很少能从内心深处产生积极阅读的需求。可以说教师的教育理想和自身阅读需求,影响着他们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解决语文教师不爱读书的问题是提高教师阅读素养的首要问题。

(二)教师指导学生细致感受文本的能力不够

很多语文教师由于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有限,或者迫于考试的压力,在阅读教学中过分依赖于教学参考用书,教学参考用书上是怎么写的教师就怎么教。他们离不开教参而独立研究文本,对教材钻研不透,缺乏对语文教材的个性化解读,缺乏对文本的认真品味和详细分析,指导学生细致感受文本的能力不够。

(三)教师轻视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

很多学校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用大量课堂上的时间来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的解题技巧,以使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能够灵活自如地应对阅读题目。这也是导致教师不注重自身阅读素养提升,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的原因。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学校要转变教学与评价观念,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能力。

阅读素养的内涵与界定

“阅读素养”源自英文reading literacy一词的翻译。英文中literacy原指“读写能力”或“受过教育”,不仅包含“阅读”的概念,还涉及个体和社会群体在不同场景和情境中需具备的信念、态度和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素养”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阅读素养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末,当时的“阅读素养”是指儿童“理解和运用社会所需或对个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到21世纪初,从阅读活动的多重目的出发,人们提出了“阅读素养”不仅要包括小读者建构文本意义的能力,还应包括通过阅读进行学习、参与社会活动、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又随着终身学习的不断深入,“阅读素养”此时已不再单指儿童的阅读能力,而是指向了人的一生中需要持续建构的一种综合能力。同时,对于阅读素养的评估,也在传统“阅读能力”所关注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等评价内容。PISA2018阅读素养的最新定义为理解、运用、评估、反思及投入文本,以达成个人目标、发展个人知识和潜能、并有效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其中评估是决定文本的可信性,审视作者的主张,并推动作者的观点的重要方面之一。

可以看出,“阅读素养”的内涵要大于“阅读能力”。“阅读素养”涵盖了“阅读能力”所涉及的各要素,还包含了阅读动机、态度、习惯等促进个体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其个人发展需具备的综合素养,即阅读品格。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教师阅读素养定义为:教师按照阅读的方法与规律,在自主阅读学习中,完成符合语文教师职业需要的自我能力塑造,及对文本汲取、解读、评判、创新并获得阅读审美体验、建构文本意义,通过教学实践与思考,提高教书育人的效能,发展自己潜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自我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活动与过程;二是在阅读实践与阅读陶冶中形成的效应、成果。这两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前者重在教师的自我提高素养,后者重在教师的阅读实践,共同构成语文教师阅读素养。

语文教师阅读素养提升的策略与方法

(一)增强语文教师阅读的自主性和目的性,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引导教师多阅读一些中外教育家的经典名作及一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经典书籍,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加快专业化成长,提高综合素质。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世界各民族人民文化的根本,是全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教育经典不仅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还揭示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是人生与教育智慧的综合。根据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开放性认知模型分类,可以将教师最基本的经典阅读内容确定为学科专业经典、国学经典和教育心理学经典三类。如果教师有较高经典阅读素养,就能高屋建瓴地看待学科知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没有阅读教育经典作品的能力,教育的境界和教育的艺术性将难以提升。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大力提升教育经典阅读素养。

2.学校应建立起规范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书架,除了教育经典著作外,还应包括最新出版的有关教育理念、国外引进的最新教育科学著作、教学探索、教学技术图书等,将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成果纳入教师的阅读视野中,使教师能够阅读到最新出版的教育图书。学校要为教师在校阅读提供支持和帮助,让阅读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内在的必然需求,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提升语文教师细致地感受文本和阅读分析能力,改变缺乏认同感的阅读教学现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一颗诗意的心进入文本的阅读中,师生在对文本的详细解读和感受中,才能真正获得感动的力量和阅读的体验,只有当师生获得了阅读情感后,学生的审美感受才会得到提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然而许多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多是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确定自己的阅读教学内容,他们只是单纯地参考别人的阅读体验,缺乏独立分析文本的能力和自我品读文本的心得,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发挥自如,也无法让学生真切地学习到文本分析的方法,获得阅读情感,提高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是一种缺乏了认同感的机械教学。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教师要认真阅读选入教材中的经典作家的代表作,了解他们的写作风格,从而做到了然于心,才能从整体解读文本,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比较立体,这样就不会过分依赖教师教学用书了,对文本内容就会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甚至有些教师还能纠正教材或者教参中对课文理解的谬误,形成对文本正确的认识。

(三)有效利用阅读素养提升的体验与收获,实现阅读素养提升的深度实践

解决了教师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语文教师的阅读素养才可以逐步培养起来。教师通过阅读教育经典,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细致地感受文本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提高了教师的阅读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将教师阅读素养、阅读方法、教师关怀综合运用于阅读教学中,为阅读教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利用自己阅读素养提升的体验与收获,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课程设计和阅读教学改革中来,将自己阅读素养提升中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领悟到的教学思想等与课堂实践不断融合,内化为自己的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创生出新的教育思想,开发出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不断提高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实现阅读素养提升的深度实践的能力。

结语

从教师的视角切入研究教师阅读素养提升策略以及阅读教学的改进方式,引导语文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从提升教师自身阅读素养这一全新视角,重新梳理认识语文教材,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创新研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一年多的研究集聚了语文教师的力量与智慧,以点带面地分析教学的改进策略与方法,有力地改进了阅读教学现状,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