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很少有带有玄学色彩的描写,很少不代表没有,“刘备跃马过檀溪”即是一个。 ![]()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刘景升),刘表的小妾蔡夫人以及小舅子蔡瑁早就看刘备不顺眼,因为怕刘备功劳盖过刘表(很简单的事情),遂就想趁机除掉刘备,此时有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打乱了蔡氏的阴谋,他在两次危难时期救出了刘备,保刘备于万一,否则历史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样。 刘备与他的相遇还要从“的卢”马说起。 ![]() 当时正值荆州边境张武叛乱,刘备率赵云前去平叛。 赵云与那张武战不三合,就把张武挑落马下,夺了张武的坐骑,而张武的坐骑就是的卢马。 凯旋而归后,刘表见到的卢马,甚是喜欢,刘备一看“领导”喜欢也就只得将的卢马送给了他。 但谋士蒯(kuai3声)越私下里哭着对刘表说:
意思就是说:这个马妨主,不能骑,否则会丧命的,你看张武不就是因为骑了这匹马才被赵云干掉的吗?(真是迷信啊,赵云干掉张武岂能是因为一匹马的存在) 于是刘表第二天就又将的卢马回赠给了刘备。 后来刘表帐下有个文臣叫伊籍,仰慕刘备的人品,不忍刘备骑乘此马,便把蒯越对刘表说的话,又说给刘备。 刘备闻之,说道:
当时伊籍就对刘备更加佩服。 ![]() 过了几天,刘表请刘备来荆州喝酒,喝着喝着有点悲伤,就说:我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聪颖过人适合当接班人,二儿子刘琮却懦弱无能,本不像让他继承我的大业,但是架不住蔡氏一再的劝说,可废长立幼又不符合礼法,苦恼不堪啊! 于是问刘备自己该立哪个儿子做继承人,刘备建议立长子刘琦。 ![]() 这番话被立在屏风后面的蔡夫人听得一清二楚。 ![]() 于是私下劝说刘表,说刘备想吞并荆州,建议杀掉刘备,刘表摇头不答。 蔡氏密召蔡瑁商议,决定先斩后奏,除掉刘备。这一切刘备当然不知,危急时刻,伊籍出场了,将消息告诉刘备,刘备果断出逃,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原著中写道:
刘备逃走后,蔡瑁心有不甘,找了个借口要请刘表主持开个表彰大会,左说右说,刘表就让蔡瑁派人去请刘备。(蔡瑁目的达到了) 蔡瑁这次做了精心的部署,决心要除掉刘备。 他安排蔡和守东门,蔡中守南门,蔡勋守北门,西门没有人把守,因为有一条和,就是檀溪(很难过去)。蒯越又安排文聘和王威把赵云支开。襄阳内外收拾的铁桶一般,只等蔡瑁下手。 ![]() 按说这次没有了赵云的保护,刘备是很难跑不掉了,但他的救星伊籍又适时出场了,跑到后园对刘备说到
![]() 刘备乘“的卢”马火速逃出西门,被檀溪拦住去路,刘备慌忙中纵马下溪,马蹄深陷,刘备猛加一鞭,马忽地从水中一跃而起,飞到了西岸,逃离了危险。 其实说实话,看到这里,我也有疑问,为什么伊籍对蔡瑁的计划了如指掌呢,而且都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么机密的消息传达给刘备。 思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他是刘表安插在刘备身边的卧底,这些消息都是刘表故意泄露给他的。 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这样一个小人物只是在关键的时间说了两句关键的话,救了留刘备两次,否则刘备即会丧命荆州了,这样一来,历史上的三足鼎立就可能变成孙权与曹操的南北战争。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人物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气吞山河,建功立业,似乎历史是由他们决定和书写的。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翻开史书却发现,历史在无意中,被很多小人物不经意的举动或想法,逆转了本来的走向,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存在。 三国中就不乏这样的小人物,感兴趣的伙伴们可以自己发掘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