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宋祁有《玉楼春》一词轰动当时文坛,尤其“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将繁花盛开春意盎然写得生动活泼,流传千古。又因其官进工部尚书,同时代的张先称其为“红杏尚书”。这位张先也是北宋著名词人,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因其有三句得意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和“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都含“影”字,自称“张三影”。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也是惊艳词坛之句,为宋祁所推崇。 据载,宋祁过张先家,将命者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张先)内应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后来“红杏尚书”和“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也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文坛佳话。 因一句诗词而博得与植物相关雅号的还有南宋进士蒋捷,其《一剪梅·舟过吴江》中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而得名“樱桃进士”。整首词写得平实又精巧,情思流荡,音韵流美: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樱桃成熟变红,芭蕉由新绿转深绿,时光流转季节变换。红配绿本是忌讳,这里却格外活泼讨喜。樱桃红润明艳,珊珊可爱,芭蕉舒展阔大,绿意盎然,二者同框,绿肥红瘦,对比分明。然而正是这样的触目,才更觉惊心。 写樱桃的诗词不多见,写得好的就更少,“樱桃进士”可谓名至实归。芭蕉却不一样。作为南方传统庭院绿植,芭蕉在诗词里也寻常,多与雨相关,仿佛就是为了听那雨声而种。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窗外蕉叶绿影招摇,室内诗人静听雨落。一声声落在心上,何等落寞。 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听雨》也写得好: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首小令浓缩作者坎坷一生,同是听雨,不同时期心境却截然不同。年少风流,于富贵温柔乡中寻欢作乐;中年失意,漂泊于他乡;晚年死灰槁木,孤寂萧索。词人回首一生,又何止“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再说到芭蕉,因其嫩叶卷曲包裹在一起,故有愁心。 “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蕉心不展却并不让我生愁,倒是那长阔舒展的绿叶却令人想起身着绿衣的女子,长袖临风飘摇如水。英国有首民谣叫《绿袖子》,据说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所作。歌词说的是国王爱上一位绿衣女子,求而不得,下令宫廷内所有人都穿上绿衣,聊慰相思。无独有偶,《诗经》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异曲同工,只是君为何故,沉吟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