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那么一些人,挖空心思,机关算尽,不择一切代价,想要一朝成名。 但也有一些人不为所动,淡泊名利,拒绝一切诱惑,以期自我救赎。 最倒霉的当属于第三种,背后明明有大佬支持,不惜花重金用超明星阵容, 却怎么捧都捧不红。 袁承志恰恰就是这第三种。 其实,袁公子比较委屈。 他自己已经很努力了。 可惜世上有许多事情, 不是光靠努力就能达成的。 “承志”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意味着什么。 古典名著《镜花缘》里有徐承志、骆承志。这两位少爷名头虽没有徐敬业、骆冰王大,但毕竟也继承了父辈的遗志。 当代以“承志”为名的,最有名的当属廖承志了。 他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廖仲恺。 袁公子能用这个名字,说明他也不是一般人。 作为金庸笔下《碧血剑》的绝对男一号,加上影视剧轮番轰炸,袁承志仍然没有大红大紫。 这又是为什么呢? 按照道理说,袁承志苦大仇深,朴实无华,小黑脸一个,却又忠肝义胆,武功高强,他的身上甚至具备了大侠郭靖的品质。 但是郭靖郭大侠红的发紫,早已跻身国际巨星,而袁承志却依然在18线之外,这就不由得让人觉得奇怪了。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袁承志先天就有个宿命。 他“坑”在了两个伟大的男人手里。 第一个,他的老丈人金蛇郎君夏雪宜。 都说金蛇郎君太会抢戏了,一个阅女无数,亦正亦邪的男人,在他的身上发生了那么多匪夷所思的故事,自然比一个单纯的毛头小伙子的简历精彩的多了。 这怪不得袁公子。 看看书名就叫《碧血剑》,那可是金蛇剑上的一道碧痕。 袁承志这辈子注定活在金蛇郎君的阴影里。 没有金蛇郎君,就没有袁承志。 第二个,袁承志的身世太过悲惨,他的爸爸叫袁崇焕。 金庸对袁崇焕这个人物,是非常感概的。 因为他对历史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 所以才把《碧血剑》放在明末清初政权更迭、风云激荡的特殊时代背景里。 袁崇焕、崇祯、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皇太极、乃至《鹿鼎记》里的康熙、韦小宝,郑成功、施琅一一登台亮相。 袁督师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却被自家人千刀万剐。据说临刑时候,不知内情的北京人,纷纷拿几钱银子买袁崇焕被割掉的一块零星碎肉。 生吃!活吞! 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发泄他们的怨气。 教你勾结鞑子!教你让鞑子兵临城下!教你让鞑子祸害我们! 袁承焕痛呼不已,大声哀嚎! 他不是石达开。 太平天国的柱石、优秀的统帅、翼王石达开也是被凌迟处死,但“石敢当”至死连哼都没哼一声。 石达开无怨无悔。 袁督师却很委屈。 他承受着世界上最残忍的精神和肉体上双重的痛苦。 所以张朝唐在写祭文的时候,用岳飞来形容袁崇焕。 袁崇焕的那些部下是很服气、感激的。 袁承志小时候,自然什么都不懂,每天跟着父亲的部下学文练武,偶尔还打打老虎。 直到有一天,崔秋山的出现。 他才真正见识到了华山派的皮毛功夫,武林才开始向他招手。 等他武功大成,在直面崇祯的时候,他的信念,居然开始动摇了。 他放过了崇祯。 等李自成“进京赶考”,短时间内迅速腐败, 他又选择了放弃。 也就意味着纵容。 他那时候已经是七省武林盟主了。 他还记得他曾给李自成赞助过整整十大箱子的无价珍宝。 就这一放弃,袁承志再无翻身之日。 回头再看看他的生平,袁公子和郭靖是很有相同点的。 都是忠良之后,都有家仇国恨。 就连名字的含义,都是殊途同归的。 郭靖和华筝从小养了两只白雕,姓名不详。 袁承志从小养了两只猴子,一只叫大威、一只叫小乖。 郭靖拒绝过金刀驸马的诱惑。 袁承志也放弃过阿九长平公主的爱情。 郭靖有个小心眼,刁蛮任性的黄蓉。 而袁承志的另一半温青青爱吃醋,使小性,比黄蓉有过之而无不及。 郭靖的老师有很多位,影响最深的是洪七公。 袁承志的老师也有好几位,最重要的穆人清。 郭靖曾经虐过天罡北斗大阵。 袁承志也戏耍过五行大阵。 郭靖的标配: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左右双手互搏、七十二路空明拳,内外兼修。从交手记录来看,前期只有老四绝能克制得了,后期直接登顶,成为新五绝。 袁承志的标配:华山剑法、混元功、金蛇剑、神行百变。也是内外精修。从交手记录来看,除了不如神剑仙猿穆人清和略逊一筹的玉真子之外,和归辛树、木桑道人当属一个级别。后期阅历增加,直接放倒玉真子,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大高手。 可惜,袁承志比郭靖少了一样弥足珍贵的东西。 袁承志没有郭靖那样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家国情怀。 所以郭靖是武林盟主,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受万众敬仰。 而袁承志,只能是七省武林盟主,独善其身,飘然归隐。 一个武林高手,一个江湖传说而已。 对于《碧血剑》、对于《射雕英雄传》、对于袁承志、对于郭靖,乃至金庸。 《碧血剑》是金庸新派武侠小说黎明前的最后一个黑夜。 袁承志是夕阳下的最后一个武士。 没有碧血剑,就没有《射雕英雄传》。 郭靖之所以能名动天下,是因为他站在了袁承志这个巨人的肩膀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