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OHU焦点襄阳 2016年12月20日,襄阳市首个地下综合管廊——襄阳市东津新区白石街(芳树路-肖营路)新建工程PPP项目。项目总投资6.31亿元,由道路工程和综合管廊组成,其中白石街(芳树路~肖营路)全长约2937米,包括交通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排水工程等其他相关配套工程;白石街综合管廊全长3590米,建设内容包括管廊主体工程、管廊内给水及污水管线和中心控制室等管廊附属系统工程。
绿色环保,发挥品牌引领
现场在基坑临边、人行便道、车行便道处设置三道自动喷淋系统,由pm监测仪控制,当pm值达到预设值时,喷淋开启,10分钟后自动关闭,同时配以雾炮车进行机动喷雾降尘,保证现场施工环境的清新。
现场设置一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发电,用于现场施工照明,基坑、沟槽等智能水泵定时抽排用电,有效的节省了项目施工用电量,具有节约能源,环保作用,并可周转使用。
利用洗车池处的红外线探头控制洗车池的开启及关闭,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能够有效的对当日施工现场的风速、温度、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便于提前对噪声、扬尘等进行预防,保证施工过程有序进行。
围挡外侧呈现局标化宣传,内侧为山水画,营造温馨和谐的施工环境;在现场四周及相应位置用真草坪覆盖便道,建立自动吸尘、降噪的天然绿色屏障,雨季时还吸收部分雨水。 人文关怀,打造舒适工地
项目为工人设立一间方便工人充电的充电室,提供足够数量、不同接口的数据线,可满足各种类型手机充电需要,为工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家园式体验。
现场基坑设置两个通道(工人上下班通道与应急逃生通道),通道具有采用可拼装、可吊装、周转重复使用等优点,搭设规范、美观,每个踏步设置安全警示,两侧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根据工人最大脚码尺寸设置踏步的宽度,设有雨棚,保证通道在雨季时干净安全。
基坑一侧设有专门的饮水区,24小时全天候提供热水,提供一次性杯子,便于工人临时饮用,同时设有洗手洗眼池,方便工人下班后进行清洗,有助于个人职业健康安全,并且可以在排椅上进行短暂的休息。现场为工人专门配备吸烟室,内设灭烟盒及固定式点烟器,堵疏结合,消除火灾隐患。
现场放置三个标准化移动厕所,方便工人如厕,可移动性强,安装拆卸便捷,可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程度。
工地现场设置医务室,医务室内配备应急药品,方便工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标化管理,营造安全新文化
施工便道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各行其道。
项目建立门禁系统,对劳务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并将当日劳动力、班组、工人血型等数据传输公司进行大数据分析,指导下一步安全管理工作;安保人员利用酒精探测仪、金属探测仪对每日入场工人进行检测,饮酒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随身携带的打火机等统一放在入口处的火机收容处,从源头控制危险源进入施工现场;,完善了安全管理,简化流程,便于执行。 3.材料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用钢管扣件、铝模板、钢筋等材料摆放整齐,底部放置支架,顶部设置伸缩式雨棚,避免材料浪费及损耗。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整个施工现场设置三道排水沟,分别设置在基坑底部、基坑顶部边缘、道路两侧,并根据实际设置相应的集水井,定期进行抽排;入场便道两侧围挡基础底部设置12x12cm的排水孔,便道浇筑时留有1:1.5的横坡,能够很好的满足雨季施工要求,保证路面、基坑及作业区无积水、无泥泞,现场干净整洁。
现场配备GPS监控系统,安保人员可在监控室对所有施工部位进行监控,可提前对现场防护、用电、施工作业行为等进行把控,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应对措施,提高现场安全管理的统筹性和即时性。
现场设置一处VR虚拟现实安全体验馆,改变安全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可进行市政及房建等领域12大项安全体验,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安全知识表达和应用,可通过手机或电脑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该体验馆具有即视感强、节约占地、成本低廉、可多次周转、可手机操作等优点。
现场设置专门的氧气乙炔储藏室,将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氧气乙炔瓶进行集中管理,并张贴相应的警示标牌及使用规定。
现场免费提供无线网络,手机连线无线网前必须先接受1分钟安全教育;单独设置一间规范学习室,方便现场工人对新规范,新工艺及安全知识等的学习;每日在宣讲平台上对工人进行班前安全喊话,注重对当日危险识别及防措施进行喊话;通过对管廊进行建模,制作施工动画,把技术方案可视化、形象化的教育交底,便于指导工人进行针对性施工,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平稳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