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歌坛作为华语乐坛最重要的一条支脉,俊才星驰、人才济济。历数香港的十大殿堂男歌手,既没有说创造,也没有拼唱功的前提下,归纳而论,前三甲的位子,应该留给许冠杰谭咏麟和张学友。两代歌神和校长,他们别离代言了一个年代。
70年代归于许冠杰。粤语盛行歌坛在70年代中期拉开序幕,许冠杰则是被视为“始作俑者”的奠基人。他以创造见长,将人生哲理、社会油滑、爱情豪情融入歌中,尽管称不上天然生成靓嗓,却用不加润饰的朴素爱情,唱出了港人挣扎生计、尽力向上的达观精力。初代歌神,实至名归。
80年代,谭张梅陈三王一后制霸粤语歌坛,领头羊则是谭校长。84-87年间,谭校长与哥哥张国荣打开的“谭张争霸”震烁古今,可是值得注意的是,两人争霸期间,校长始终是占有优势的。谭咏麟是继歌神许冠杰之后的粤语歌坛集大成者,他从形式的高度界说了之后香港盛行音乐的走向。
90年代的香港歌坛,当然是首推歌神张学友。可以说他是站在伟人的膀子上,乘了年代廉价。两岸三地歌坛沟通日积月累,在张学友带领下,香港歌手们用粤语歌和国语歌两条腿走路,敞开了四大天王大杀四方的年代。后边的排名,既要照料山头,又要归纳考量唱功与创造的加成。所以,第四位和第五位,我比较倾向于依照金针奖的颁奖次序来排,别离是罗文和林子祥。这两位是继许冠杰之后,最早一批拿到金针奖的殿堂歌手。
罗文是前期奠定粤语歌坛基调的基石人物,居功只在许冠杰之下,一起,他还身兼电视剧主题曲这一山头的代表,《小李飞刀》《铁血丹心》《狮子山下》无一不妇孺皆知。他的门下高徒遍及香港娱乐圈,门生满园,又被称作粤语歌坛教父。
林子祥则是粤语歌坛从许冠杰、罗文年代,向谭咏麟、张国荣年代过渡的另一位天皇级巨星。铜喉铁肺、天分异禀,单论唱功能进华语顶尖之列,还有西式创造加成,肯定是技惊四座型的大神,可是由于他为人低沉,不喜欢出面露面,在歌坛又被尊为“歌隐”。
第六位第七位,应该轮到哥哥张国荣和丹尼陈百强了!作为80年代的歌坛霸主,他们也是集才调和悲情于一身的人物。张国荣不用多言,自他坠楼之日起,世人对他的崇拜便日积月累,反倒陈百强极易被人忽视。可是在资深乐迷的心目中,两人的方位应该是平等重要的。
第八位和第九位的地方,留给关正杰和郑少秋。这两位也都是最初为粤语歌打江山、拓荒牛的那一拨人,是电视剧主题曲这一山头的佼佼者。关正杰过早退出、郑少秋主攻影视,导致我们对这两位的乐坛成果严峻轻视,可是金针奖并没有忘掉他们(关正杰回绝领奖)。
第十位,也便是最终一个名额,留给陈奕迅。有人说陈奕迅生不逢时,可是如果把他放到谭张争霸或许四大天王叱咤歌坛的时分,或许他连出面的时机都没有。也有人说他是继许冠杰和张学友之后的第三代歌神,可是他更像是港乐惨淡的一块“遮羞布”!没办法,千禧年之后,香港歌坛能扛大旗又超长待机的,也只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