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成绩分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成绩分析的主体是孩子自己,客体是学科教师,父母要学会倾听和鼓励。试卷是孩子自己做的,老师只要提供给孩子几个维度,孩子肯定会找到自己的真问题,不一定太准确,所以需要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修正,父母既没有参与教学又没有参与考试,在成绩分析上帮不上实质的忙,但一定得学会让孩子发泄情绪,适时给孩子以鼓励。 孩子应该这样分析自己的试卷第一,正确看待分数,不以分数论成败 很多孩子考差后会沉浸在失落和失望中无法自拔,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的问题和方向。考试不能促使其进步,反而让他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孩子要准确分析自己的得失,前提条件是要有一颗冷静、成熟的内心。其实,在考试中,错误越多,问题越早暴露,越能及时改正弥补;错误越少,不一定是好事,这套题分数很高,换个题不一定,因为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短板没有得到弥补。这一点老师可以在考后对部分敏感的同学多做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尽快平静,冷静分析。 第二,明确考点、能力,总结知识问题 学生在分析成绩时,首先要将每道题目充分分析一遍,将考点或知识点标注在题号之前,最好能够明确这道题的能力立意,一并写在题号前面。这样就能很快从题目转化为知识点、能力点,归纳出自己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失,以便改正。 低年级学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没有归纳考点的能力,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列出每次考试的双向细目表,学生根据双向细目表快速分析。 我在教学生做成绩分析的最初,制作了一个表格。表格里明确了每个题目的考点和考查的能力,在每道题的最后有几个选项,学生可以直接填写来得出自己的问题。 第三,再现考场情景,总结过失性问题 很多时候考试成绩不好并不是学生基础知识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考场上存在过失。学生在分析成绩时要注重再现考场情景,总结过失性问题。 1.卷面是否干净整洁,有无错别字。 2.考场上是不是难题花时间太长,简单题没时间做了,留白了。 3.审题时是否有看错、遗漏重要信息等问题。 4.涂卡或填写答案时有没有填错、错位等低级错误。 这么多年阅卷和试题分析,学生的过失性问题主要出现在审题上,加强审题勾画习惯培养很重要。 第四,做好分析总结,征求老师意见 在自己做完成绩分析,尽快完成纠错,记忆性补救后,学生必须拿着自己的试卷和分析结果再找一次老师。一方面,汇报下自己的分析结果和下阶段要做的事情、制定的小目标等,让老师看到你的上进,认为你很想学;另一方面,请老师再看下卷面,支出一些你没发现的重大问题,并针对你的过失性问题给你一些建议;最好能请老师给你制定一个补救计划,每天按计划实施,接受老师监督。 教师应这样帮孩子分析试卷第一,稳定学生心态,发现学生长处 不在考后骂学生是我发挥试卷作用,督促学生进步的法宝。考试旨在测试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找出问题,弥补漏洞,并非用来给学生分三六九等,激化师生关系,弄得鸡飞狗跳的。 考试后不管成绩好坏,教师应该第一时间稳定学生心态,考好了戒骄戒躁查找问题,考差了不气馁查找问题。要组织学生尽快进入分析自己得失的环节。对发挥不好、情绪不稳的学生要及时疏导,利用他的优点,迅速鼓励他鼓起信心。 第二,指导分析方法,客观查找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去分析自己的成绩,从哪些方面、哪些维度,客观查摆自己的问题。当然,我的做法是成绩好的学生督促他们根据我的要求自行完成,成绩不好的同学我会帮他们制定成绩分析表,并逐步引导他们形成自主分析成绩的能力。 第三,提出补救建议,督促落实到位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绩后最关键的事情是给学生提出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补救建议,最好能够按日、按周形成补救清单,并督促学生落实到位。这样学生也就有了发展的新方向,少了考差的苦恼。 家长应这样帮孩子分析试卷第一,倾听孩子心声,疏导孩子情绪 家长在分析孩子试卷上其实帮不上什么忙,但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学好的前提条件。家长最好不要去抱怨孩子成绩考差了,孩子该怎样怎样,而是最大限度地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发泄情绪的环境和场所,尽快让孩子的心理“安全”起来,重新振作起来。 第二,密切联系老师,充分相信老师 家长要主动多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将孩子在家的一些异常表现多与老师沟通,学习方面要充分相信老师,毕竟老师要比家长专业的多。最好不要瞎指挥,以免造成孩子和老师的反感。 我是梁老师,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希望能给你帮助,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