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时间:2015大年初4-6 出行方式:自驾 出行人数:2人 出行地点:山西省长治市壶关 出行计划:探寻古道。 在长治户外有一条经典的古道线路:猫路-天生桥-万佛寺-英菇峡。路程有20公里,净爬升有850米,累爬升有1250米。具体的位置在壶关的桥上乡(山下)-壶关的鹅屋乡(山上)。另一条古道在平顺县的虹梯关乡虹梯关古道。 出行感受: 大家在春节假期出行时到哪都会有吃、住、行人满为患、价格倍增、道路拥堵的感觉,而我们的线路却是道路畅通、游人稀少、价格便宜的情景。 初4早晨8点出门,走G5转G4至安阳转S22高速,在林州下高速一路非常畅通,之后进入S327省道进入山区,快进入山西省境时前方道路封闭,正在修建桥梁,改下土路。从村落中穿过道路狭窄,坑坑洼洼十分难走,爱车还被托底,艰难的驶过这段不久就进入到山西的壶关境内,不久进入到壶关大峡谷。整个壶关大峡谷的两端(相距可能有4、50公里)都有大门和很大的停车场,但这里并不收门票。在具体景区才收门票,是否考虑今后整个大峡谷统一收票?壶关大峡谷包括好几个景区,有八泉峡、红豆峡、五指峡、王莽峡、紫团山等景区构成, 峡谷内到处是刀削斧劈的悬崖,同时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古道。曹操当年征战高干途径此地时,感慨赋诗《苦寒行》写到:“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这就是我向往的探寻之地--壶关古道。 继续驱车前行,于15:30到达鹅屋,行程640公里。我们因时间关系,没有马上去事先联系好的农家院,而是直奔猫路。 鹅屋乡 鹅屋的名字听起来比较令人难忘,这里也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曾有金鹅在此筑巢,所以得了个如此浪漫的名字。鹅屋乡在当地被称为壶关县的“小西藏”,位于两省三市交界处。两省指山西和河南,三市指长治市、晋城市、河南的林州市。据说过去, 长治市壶关县鹅屋乡有个欢迎客人的习惯:看客人是不是从“猫路”爬上来的,如果是,他们会非常热情地宽待的。因为这里以前交通极为不便,到壶关县城必须绕道外地。鹅屋乡岭峻峰险,谷深崖陡,山峦起伏,沟壑迂回,土地贫瘠,气候恶劣,干旱少水,无矿无藏,以及四面太行山断裂形态所造成的巨大落差,直至90年代仍然要假途晋城市的陵川县才能到达。从本县县城出发造访一个本县的山村,竟然要行程150公里、途经两省三个地市的三个县,这恐怕是笑谈吧!然而,这确是真实的!不过近些年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交通已经大有改观。 见到此路牌因为看不到岔路口,误以为岔路口还有1.5公里到猫路,继续向前开。其实这牌子是告诉你:就在此地开始步行,到猫路距离还有1.5公里,这真是”猴吃麻花满拧“。半路遇到一只20多人来自山东慕名而来的穿越驴友,可见该线路的名气之大。 猫路 据传说当年杨六郎兵败壶关到此,后有追兵,前面悬崖,无路可走,焦急中有猫在崖壁上跳跃前行,杨六郎遂沿着猫的行走痕迹攀越悬崖逃过追兵,而终有此路。其实猫路就是在悬崖上盘旋而上的一条台阶路,此路原本是山民走出的很窄的羊肠小道,79年鹅屋人民公社和桥上人民公社同时发起修路,上下齐头并进,把原来的羊肠小道修成了可以挑担子行走的台阶路。据当地山民说,当年桥上乡烧的煤,都是从猫路由人工挑下去的。此路之所以出名,与“感动中国的马帮邮递员王顺友”的壶关邮政局邮递员赵月芳,10多年如一日,在这条山路上不管风吹日晒为鹅屋的乡亲送邮件分不开。他还是某一年的山西十大新闻人物,加之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驴友喜欢这条穿越路线而扩大了影响。 因为时间不多,加之还要去天生桥。所以猫路没走多长,原路折返去寻找天生桥。 天生桥是太行山大峡谷中独特的景观之一,它位于猫路之南,英菇山峰顶。是迄今我国北方发现的最大的天然石拱桥。天桥飞跨于南北两座危崖之间,跨度50米,高200米,宽5米,厚度10米以上,呈天然石拱桥状。远远望去颇似一座巨大的山门洞开。其形状、构造与古今中外人造砖石拱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乃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世间奇观。天生桥是喀斯特地貌的产物,这里是石灰岩分布比较广泛的地区,大自然形成了很多的溶洞,这些溶洞经过亿万年的风化瓦解,终于坍塌了,但也有特殊的溶洞存在,周边都坍塌了,仅仅保留了顶部的天花部分,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天生桥”。 游览线路是个小环线,大约3公里,起伏150米左右。 18:30点我们到达鹅屋村农家院,看到有一只骑行队已在此住下,经了解他们来自安阳。 这里确实是户外之家。山上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农家院,每人住宿20元,一间可住4人,公卫,不能洗澡,屋里不冷有土暖气。饭菜味道说的过去,当晚45元在那买了一瓶山西汾酒已解旅途之乏,也同时庆祝一下见到美景的喜悦。 初5早饭后在农家院老板女儿的推荐下,我们驱车6公里去往黄崖头村姊妹山观景。去那里的道路很窄,只能单车通过,如遇对方来车需找错车带十分麻烦,幸好未遇错车。 站在黄崖头俯瞰黄崖底。 黄崖底村是离县城最远、交通最不方便的行政村。元末天下大乱,中原大地战火连天,为躲避战乱,中原百姓走进了太行山,来到了黄崖底,借助山间的岩洞御寒躲兵。据说,朱元璋因兵败曾在此躲避,沟壑里的躲兵窑大小有七八处。后来,躲得人多了,便有了简易房舍,这就是最初村落的雏形。从鹅屋乡到黄崖底村,大约20公里左右, 步行就要攀越一条很险的崖壁小道“石钟路”,本次因为时间原因,未能去黄崖底看看,甚是遗憾。从河南辉县的天柱沟,可以翻山到黄崖底,攀越石钟路以后,能到鹅屋乡,途中要经过一个很美丽的水库“柿园水库”(水库属于河南)。黄崖底两边高耸入云的山峰,分别被当地人命名为簸萁山、老子山等等,环列在黄崖底村四周。这里还曾是清末民初山西省药材巨商冯金羊贩卖党参的“党参之路”,驼队从壶关县树掌镇出发,经过申掌、淅水、鹅屋牛洞上、黄崖头、黄崖底,将党参运往河南省滑县道口药材集散地,经道口装运后,然后到达汉口,再运至杭州,直到海外。这里还有很多很多古树名木,尤其有北方罕见的红豆杉。古兵寨还在山颠耸立着,陪伴着黄崖底村人朝朝暮暮。 终于找到姊妹山。我们在崖边拍照,一个老乡不停地叫我们上来。说看我们站在崖边他就紧张,生怕我们出什么意外。太朴实了、太善良了。那里的游人也太少了,偶尔有驴友要在村里住宿,他们都说接待不了。商业意识较淡。虽然这里很穷,但他们并没不抱怨大山的险峻阻碍了与外界的交往,依旧赞美这里的美丽。可见这里人们的心态是非常的平和与对家乡的热爱。 老乡还热情地带我们去看那里的天坑,只可惜我们不是玩儿探洞的。 午后去往万佛寺、英菇峡。已经知道这里路牌的含义,我们见到万佛寺的路牌就停车,沿土路顺利到达万佛寺。万佛寺其实是一个很小的无人住持的野庙,庙建在一个孤零零的小山顶上,四周都是悬崖,颇有些仙风道骨的神秘感觉。从隔壁的山顶上看过去,小庙会给人有孙大圣尾巴变成的土地庙的印象。 据说万佛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寻到元末明初,原庙是在山边的悬崖下依山而筑,凿山为窟,雕了很多的造像,后因兵火而毁。原址目前仅存一个石窟,里面有三尊造像,因为石窟在半空中,也不知道造像是历史遗留还是后人添补的。现在的小庙是异地重建的,离悬崖有几百米的距离,现在小庙的建成年份已不可确知。这庙叫万佛寺倒也名副其实,庙中供奉的神佛五花八门,有佛陀、观音、财神、土地、龙王、弥勒、大肚罗汉、药王,林林总总地,让人数不清,各式造像工艺差别很大,有雕刻的,有石膏模具作的,有手工泥捏的,不过工艺普遍比较低劣,中间有一尊罗汉的雕像比较古朴可爱。镶在主殿墙壁上的成片小佛像,很多已经被损毁,后人修补的工艺明显不如原型,难免让人产生狗尾续貂的想法。小庙要进到最上层,还需要钻过一道窄窄的石缝,胖子过去就比较困难。小庙原址上方的山崖有水向下流,形成一个滴水崖,不过水量比较小,冬天估计能形成冰瀑布。万佛寺的对面,有一个小戏台,估计是在节日做法会的,里面倒是可以扎下几顶帐篷。 沿万佛寺戏台边平走就到滴水崖(冬季便是冰挂),沿这条古道走就可经老鸭陀到英菇峡。 古道平时人走的少了,荆棘丛生,但路是明显的,路上不停地拨开荆棘前行,走出1公里左右看到古道已经坍塌,崖高5、6米,无奈只得回走,突然发现有条驴友走出来的道可以走到土路上,可坡度大些,但不危险。 到土路后正好遇到一辆面包车,是老鸭陀村的。向师傅问路,告知还有2公里才能到达英菇峡,看看时间已经16点了,原计划当日要住平顺(还有130多公里),想想今天已经多玩了姊妹山,英菇峡就留待下次穿越时再走吧。 徒步回到万佛寺路口后驾车18公里,从海拔1400多米下降至海拔600多米的桥上乡,这里有一个4A景区叫做八泉峡。 网上介绍:八泉峡旅游风景区是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内风景最为壮美、内涵最为丰富、气势最为宏大的高品位景区之一。由于太行山大峡谷中的桥后山沟有八股泉水同出一地,自古以来民间就称之为“八道水”,加之峡谷中部又有两处泉群均为八个泉眼,三处泉水数量均为八,所以太行山大峡谷此处的景区被命名为“八泉峡”。太行山大峡谷中的八泉峡南起桥上村古桥,北至石子河畔,东附梯脑山脉,西连石河沐山脊,总面积170平方公里。境内,群峰竞秀,高耸入云;万壑争奇,激流勇进;幽幽峡谷绵延数十公里,潺潺水流遍布整个景区。泉源百余处,飞瀑几十条,泉水叮咚绵远流长、瀑布咆哮一泻千里。临涧可观峡闻涛,朝夕能观日出日落,雾雨可赏雾海灵光。举首仰望,峡顶峰头经风历雨,奇石如笋,洞若门户。蜿蜒长峡,如同一幅泼墨长卷,将峡谷气势、山泉飞瀑、激流浪花、奇峰异石浓缩于此,形成一幅巨大的太行山大峡谷风景画。国家地质专家实地考察后都惊奇地赞叹到:八泉峡是太行山大峡谷地质公园的中心区域,出露的片麻岩真是国内一大奇迹。八泉峡被中科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誉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和“太行第一雄峡”。由此可见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内的八泉峡可谓是自然观光,生态旅游、地质科考、休闲度假的绝佳胜地。 我也在网上看到八泉峡景区因改造施工,不接待游客。既然已经到跟前了,好奇心驱使我将车开至景区门口,刚好遇到安阳的一只100人户外穿越出景区大门。试着进入景区大门,发现无人看管,来到正在建造的直拔缆车,直插蓝天,两边的断崖足有百米,上下有两三层栈道悬在崖上,十分壮观。这种景象足以使我临时改变原计划探寻虹梯关古道的行程,于是决定在附近住下。联系到丁家岩村又一村农家院,80元一间,带独卫,可洗澡。只是晚上睡觉很冷,两床被子、秋衣、秋裤加毛衣而睡。 初六进入八泉峡景区,依旧无人看管,景区冷冷清清没有一人。8:20点我们开始爬山,虽然网上只是介绍了景区的水,但在爬山的过程中眼见山体如刀劈斧砍,气势宏大而震撼。 误以为穿过塌方区能下行至景区大坝水路栈道,后来发现这样走下去,越走离景区越远。这是危险的行走,下面全是悬崖,稍有闪失后果很严重,只得小心翼翼的返回。 一直到14:50点才出景区,途中一个游人也未遇到,即享受了免费游览又享受包园观光的超级待遇,太幸福了。分析原因可能是施工人员春节都回家过年去了。景区的山路我们几乎全部走到,如还有遗憾的话,没走水路(景区正在筑坝无水)。景区全程行走14.8公里,累计爬升850米,用时近7小时。 三天的长治壶关游览很快过去,但壶关古老的山道、幽静的峡谷、刀劈的崖壁、凌空的栈道使我难忘。我对着山体呼喊:我还会来的!山谷回声:会来的…………会来的………… 本次费用:1、油费800元;2、鹅屋吃住145元(两人,初4晚餐、初5早餐、一天住宿);3丁家岩吃住140元(两人,初5晚餐、初6早餐、一晚住宿)。 |
|
来自: 风影vfw3ztg1cp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