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阿里巴巴的创始人 马云的30岁,他创办的海博翻译社还没开始盈利。 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之后他跟表弟到一家酒店应聘服务生,结果表弟被录用,自己惨遭拒绝,老板给出的理由是马云又瘦又矮,长相不好。后来马云做过秘书、搬运工人。 第二年再次高考,数学考了19分。1984年,第三次高考,数学考了89分,但因英语优异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毕业后做了英语老师,又因为很多人来请他做翻译,成立了海博翻译社。 一直到1994年,马云30岁,他的海博翻译社才开始收支平衡,但还没赚钱。 30岁之前,马云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甚至没用过计算机,英语和翻译似乎是他的全世界。为了翻译社的生存,他甚至背着大麻袋去卖塑料花。31岁那年,他去西雅图参观了第一家ISP公司VBN,之后才发现互联网的商机,决定辞职创业。 王健林 万达集团董事长 30岁的王健林,还在军队里当兵。 “赚1亿”对他来说,可能连做梦都没想到过。从15岁成了“娃娃兵”。到32岁转业,王健林的生活里只有一件事,学习。学侦察技术,学经济管理,军队的生活规整稳定,他也一步步做到排长、参谋,28岁当上正团级干部。 1985年,国内喊响了两个口号,“追求万元户”,和“裁军一百万”,31岁的王健林坐不住了,他决定响应号召,主动申请转业,到大连市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从此之后踏上了地产大亨的崛起之路。 宗庆后,娃哈哈创始人 30岁的时候,宗庆后在浙江绍兴农场任调度员。 家庭的贫困,迫使宗庆后初中毕业就出门工作补贴家用,先在舟山,后在绍兴的农场打工。 1978年,宗庆后母亲退休,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顶替母亲进入工农校办纸箱厂做推销员。之后的10年间,他先后在仪表厂、工农校办厂、城区校办企业做最业务员、销售经理。 1987年,宗庆后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连年亏损的杭州上海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开始蹬三轮卖冰棍。 就是在蹬三轮送货的过程中,宗庆后发现了儿童营养液的市场,开始创业。 1989年,44岁的宗庆后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开发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产品一炮打响,走红全国。 马化腾,腾讯创始人 2001年时,30岁的马化腾已经创业,创办了腾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使得腾讯公司非常缺钱,又没人投资,心急之下马化腾都打算卖掉ICQ软件了,而立之年的他,绝对处于一筹莫展的焦虑期。 李嘉诚 也有首富们在30岁找到了人生的转折,1958年,30岁的李嘉诚在香港资产突破千万元,他留意到厂房租金年年上涨,看到了房地产的投资空间,完成了从塑料花大王”向“房地产巨子”的转变,并留下名言——30岁以前要靠体力赚钱,30岁以后要靠“钱”赚钱。 30岁的时候,生命开始展现出一些有意思的情景。如果一个人之前一直爱笑,那么他应该已经有了张舒展的脸;如果善于理财,应该拥有了支撑他和同伴创业的第一桶资金。量变,突然在30岁的时候,积累成质的飞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