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与能力训练 答案第1-3单元

 romini 2019-05-15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与能力训练 答案第1-3单元 

2019-01-26 14页 4.36分

用App免费查看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集


第一单元沉和浮


1-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活动: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它们的沉浮与自身的轻重有关。(×)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它们的沉浮与自身的体积无关。(√)


二、分类题


将下列物体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的圈内。


①蜡烛②盖好盖子的空塑料瓶③粘在一起的两块橡皮擦④半个苹果⑤一串





⑦半块鹅卵石


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一:探究物体沉浮是否与其轻重有关


实验记录表(相同体积的小球1~5按质量从重到轻排列)


活动二:探究物体沉浮是否与其体积有关


实验记录表(相同质量的塑料块1~5按体积从小到大排列)


活动三:观察装水量不同时,小瓶子沉浮情况


画出装水量


1.把两块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石头放进水中,重的容易沉下去。(√)


2.把两块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石头放进水中,体积大的容易沉下去。(×)


3.潜艇的压载舱装满海水时,潜艇会下潜。(√)


二、选择题


1.相同质量的下列物体中只有一种能够浮在水面,它最可能是(B)。


A. 铁块


B. 木块


C. 橡皮


2.潜艇通过改变自身的(A )实现上浮和下沉。


A. 质量


B. 大小


C. 体积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活动:探究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后橡皮泥的沉浮情况


实验记录表


在水中下沉的物


③⑤⑦在水中上浮的物体


①②④⑥




选择题


1.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 C )排开水的体积。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煮熟的饺子会浮起来,是因为饺子的体积( B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3.使用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读数时要( C )水面的凹面。 A. 俯视 B. 仰视 C. 平视


4.我们能使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 C )。 A. 橡皮泥自身重量变小了 B. 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变小了 C. 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增大了


1-4 造一艘小船



活动:造一艘小船


实验记录表


一、选择题


各小组用同样的橡皮泥造小船,点点所在的小组造的小船最多装了8个垫圈,小红所在的小组造的小船装了12个垫圈。关于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点点组的小船排开的水量比小红组的小船排开的水量大


B. 小红组的小船排开的水量比点点组的小船排开的水量大


C. 点点组的小船排开的水量和小红组的小船排开的水量一样大 二、简答题


简答题:把铁块放入水中,铁块会下沉;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答】钢铁做成轮船后,大大的增加了它排开水的量,所以轮船可以浮起来。


1-5 浮力


【注意】实验操作过程中,泡沫塑料块受到3个力:浮力向上,重力和拉力向下,此时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时,这3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浮力=重力+拉力。


活动一:探究同一泡沫塑料块在水中不同深度受到的浮力(参考教材第13页的实验装置)



活动二:探究全部浸入水中的不同体积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参考教材第


13页的实验装置)


实验记录表



一、填空题


如图,在图中填出木块受的浮力和重力。


二、简答题


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浮上来?


【答】:把泡沫块压入水中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水的量)大大增加,受到的浮力也就增加,当浮力大于重力的时候,泡沫块就会浮出水面。当泡沫块浮出水面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减小,浮力也跟着减小,此时的浮力等于重力,泡沫块不上浮也不下沉。


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注意】实验操作过程中,下沉的物体受到3个力:浮力和拉力向上,重力向下,此时当下沉物体静止时,这3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浮力=重力-拉力。


活动一:探究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水的浮力(参考教材第13页的实验装置)


实验记录表在空气中的重力:1.55 N




活动二:探究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实验记录表


一、判断题


1.在故事“曹冲称象”中,曹冲是利用浮力的原理称象的。(√)


2.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受到的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4.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二、选择题


1.石头沉在水底,它受到的浮力(B )它受到的重力。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C )有关。


A. 物体的质量


B. 物体的体积


C. 物体排开的水量


·(浮)力(重)力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活动一:探究使马铃薯出现不同沉浮状态的两种液体



活动二:探究马铃薯在不同浓度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判断题


1.马铃薯在浓度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2.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浮在海面上。这是因为死海海水的含盐量很高。(√)


3.要使浮在盐水里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盐水中加清水。(√)


4.两个水槽分别装有清水和盐水。如果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时是浮的,放入乙水槽时不沉的;那么甲水槽里装的一定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一定是盐水。(×)


5.一艘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1-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活动一:探究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实验记录表


一、判断题


1.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是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


2.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轻一些。(×)


二、选择题


1. 铜砝码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A )。


A. 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水银轻


B. 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水银重


C. 相同体积的铜砝码和水银一样重


2. 1立方厘米泡沫塑料块重0.9克,将这种泡沫塑料块放入以下几个液体里,最有可能使泡沫塑料块沉下去的液体是(C)。


A. 清水(1立方厘米重1克)


B. 浓盐水(1立方厘米重1.3克)


C. 食用油(1立方厘米重0.8克)


第一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游泳时会感到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2.当一个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二、判断题


1.轻的物体一定浮,重的物体一定沉。(×)


2.只有盐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这种液体中会下沉。(×)


4.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5.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就有可能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6.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三、选择题


1.把下列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B)。


A. 铅球


B. 干木球


C. 铁球


2.比较同体积的泡沫塑料块、清水、食用油,(B)最重。


A. 泡沫塑料块


B. 清水


C. 食用油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A)重力时,物体就下沉。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C)有关。


A. 物体的颜色


B. 物体的重量


C. 物体排开的水量


四、简答题


1.下表为1立方厘米的蜡烛、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比较表,根据表中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蜡烛在哪种液体中会沉,在哪种液体中会浮?为什么?



盐水都要轻,在清水和浓盐水中浮。


2.桌上有两杯液体,一杯是清水,一杯是浓盐水,肉眼无法区分且不能品尝。你有哪些办法分辨出这两种液体?


【答】:①加热,盐水会有盐颗粒产生;②拿一个马铃薯放入两杯液体中,马铃薯下沉的是清水,上浮的是浓盐水;③用相同规格的烧杯装相同体积的两种液体,放在天平上称量,更重的是浓盐水,轻的是清水。第二单元热


2-1 热起来了


活动一:小组讨论,如何让身体热起来


讨论记录表



活动二:探究衣服是否能产生热


实验记录表




1.多穿几件衣服会觉得暖和的原因是:衣服可以保温,防止身体产生的热量流失。


2.烤火时觉得热的原因是:火的热量传递到人体。


3.运动时感觉热的原因是:体内的能量、矿物质进行代谢产生热量。


二、探究题


不同材料的衣服保温效果一样吗?请你设计一个验证实验方案。2-2 给冷水加热


活动一:探究塑料袋的沉浮变化


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


活动三:探究水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记录表


一、判断题


在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的实验中,塑料袋浮起来的原因是里面的水变轻了。(×)二、选择题


水在变热过程中,(B)发生变化


A. 颜色


B. 体积


C. 重量


三、简答题


用水壶烧开水时,装冷水的水位不能超过虚线位置,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答】因为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会变大,超过虚线水加热后会溢出来。2-3 液体的热胀冷缩


活动: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记录表



一、填空题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作


热胀冷缩。


二、选择题


如右图,把烧瓶放入一杯水中,烧瓶中水的液面上升了,这是一杯(A)。


A. 热水


B. 冰水


C. 常温水


三、综合探究


打开一瓶新的矿泉水,你会发现它并没有完全装满,为什么不装满呢?


【答】水受热时体积变大,装满了,如果遇热体积会增大,水就会溢出,甚至使瓶子爆裂。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活动:设计一个能证明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可写可画)


【材料】圆底烧瓶、带玻璃导管的木塞、一杯红色的清水、


一杯冷水。


【实验方法】


1、玻璃导管装入一段红色水柱;


2、双手摩擦变热后,紧捂圆底烧瓶圆球部分,观察红色水柱


的变化;


3、接着,将圆底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红色水柱的变化。


注:方法有多种,合理即可,如课本33-34页的实验方法。


观察记录表



一、判断题


1. 空气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不同时空气分子之间的距离会产生变化。(√)


2. 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空气热胀冷缩时体积的变化比水大。(√)


二、综合探究题


据说被采编的乒乓球只要没有破,放进热水里浸泡一会儿后就会重新鼓起来。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用实验验证你的想法。


【答】可能,乒乓球里面有空气,遇到热时,空气体积变大,能够把凹进去的部分给撑起来;如果破了,受热的空气就会从缝隙跑出来,也就无法把凹的部位撑起来了。


2-5 金属热胀冷缩吗


活动:探究金属的热胀冷缩


实验记录表



一、判断题


1. 大部分金属会热胀冷缩。(√)


2. 科学家经过反复观察与实验发现,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锑和。(√)二、综合探究


小明妈妈发现玻璃瓶上的金属瓶盖拧得太紧打不开,求助于小明。小明用尽了浑身力气也打不开。后来小明灵机一动,用热水烫了一下瓶盖,然后再轻轻一拧就打开了。这是为什么呢?请你用实验验证一下这个妙招。


【答】金属遇到热体积会膨胀,并且膨胀的幅度比玻璃要大,所以烫一下,瓶盖变大了,也就松了。


2-6 热是怎样传递的


活动: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


把一根金属条放入装有


热水的烧杯中,小心地


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金


感受温度的变化。



变化是这样的:


金属条上,


近热水的地方,


温度越高。


如图,在一根铁丝上每


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一根


将铁


丝固定在铁架台上,在


另一端用蜡烛或酒精灯


加热,观察小木棍(或



落顺序是:


页的两个


实验,观察圆铁片上蜡




开始融化,


向周围扩散。


一、选择题


下列关于热传递方式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C )。



A.从左边传递到右边


B. 从中间传递到两边


C.从较热的地方传递到较冷的地方 二、作图题


请在图中画出热传递的路线或方向。(用箭头)






三、综合探究


观察烧水的锅,你会看到锅里的水不停地上下滚动,如果再放进几粒米,米会上蹿下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也需要传递热量,锅底的水先被加热后向上流动,上边较冷的水向下流动,在锅内形成对流,所以在烧水时水会不停的上下滚动,从而带动米粒上蹿下跳。


2-7 传热比赛


活动一:往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同时放入粗细和长短一样的木棍、铁棍、塑料棍。


用手摸它们的末端,感受传热的快慢。(对比实验注意控制变量)


实验记录表


(用1、2、3表示传热由快至慢)




活动二:在长短、粗心都相同的铜棒、钢棒、铝棒上,用蜡等距离粘上几根小木棍并加热。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图片见材料第42页——对比实验)


实验记录表


(用1、2、3表示木棍掉落由先至后)


铜、铝、钢三种金属中铜的导热度是最高的,其次是铝,最后是钢。一般金属物体导热快,属于热的良导体,木头、塑料导热慢,属于热的不良导体。触摸导热性差的物体时不会感到冷,因为它不会很快把你手上的热量带走。


一、填空题


以下物质:铁、铝、铜、玻璃、塑料、棉布、纸、土、空气、陶瓷、石头、水、金、银。其中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有 铁、铝、铜、金、银 ,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有 玻璃、塑料、棉布、纸、土、空气、陶瓷、石头、水 。 二、简答题


观察家里几种炊具,找出哪部分是热的良导体,哪部分是热的不良导体。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答】铁锅、锅是铁制的,是热的良导体,导热很快,炒菜做饭容易熟;柄是塑料或木头做的,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很慢,不会烫伤手。


2-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活动一:测试不同材质杯子的保温性能


实验记录表


木棍


铁棍


塑料棍


活动二:做一个保温杯


实验记录表



综合探究


请这几一个能保存冰块的保温杯,并画出结构图。


【提示】可根据以上两个实验的探究结果,进行选择材料和设计。导热性能好的物体,散热也好;导热性能不好的物体,保温性能好。此类型题目需要图文结合,即在画出的结构图上标出所用材料和目的。


第二单元练习


一、判断题


1. 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的原因是热水受热后体积增大,所受浮力增大。(√)


2. 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比液体和固体都要明显。(√)


3. 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 不同的材料传热能力是不一样的。(√)


5. 铁是热的良导体,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6. 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散热性能也好,也就是热得快的材料冷得也快。(√)


7.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这主要是利用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填空题


1. 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体积又收缩的性质,叫作热胀冷缩。


2. 夏天时,充足气的自行车容易爆胎,这是因为气体遇热体积膨胀。


3.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如果它们温度不同,那么热将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一直到两物体温度完全相同为止。


4. 穿衣和烤火都可以让人感到暖和,穿衣让人感到暖和的原因是保温(阻止体内热量流失,阻挡外界冷空气进入),烤火让人感到暖和的原因是热传递。


5. 不锈钢、陶瓷这两种材料中,导热性能较好的是不锈钢



,散热性能较好的是不锈钢,保温性能较好的是陶瓷。


6. 在两个大小、厚薄都一样的铁杯和塑料杯中分别倒入100℃的热水,把两杯水放在相同的环境下,5分钟后测得塑料杯中水的温度是86℃,铁杯中水的温度是78℃。这一实验证明了铁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好。如果把这一实验看成是对比实验,那么,改变的条件是杯子的材料,不改变的条件是热水温度、杯子的大小、厚薄、相同的环境、相同的时间等。


7. 右图是冬季和夏季在同一地点的两根


电线杠之间的电线形状图。造成电线形


状变化的原因是金属的热胀冷缩。


三、选择题


1. 下列物体中。(A )的热胀冷缩的本领最强。


A. 空气


B. 水


C. 铜球


2. 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它们是(C )。


A. 银和水银


B. 铁和铝


C. 锑和铋


3. 相同体积的70℃的热水和10℃的冷水相比较,更重的是(C )。


A. 两者一样重


B. 热水


C. 冷水


4.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B )物体热量的散失。


A . 加快 B. 减慢 C. 不改变


5. 如图,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如果杯里的水重量相同,那么,水温最低的是(C)。


A. B. C.


【小知识】选择题第3、5题根据,许多物体受热时,构成它们的微粒运动速度


加快,微粒与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使它们的体积增大、膨胀。


6. 建筑工人在修建马路时,每隔一段距离就在平坦的马路上切割出10毫米左右的空隙,其目的是(A )。


A. 在夏天地面温度升高时有膨胀的余地。


B. 节省材料。


C. 没有什么用。


四、简答题


1. 冬天时用手摸铁栏杆和木头,往往感觉铁栏杆比木头凉。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答】铁是热的良导体,人触摸铁栏杆时,手上的热量流失比触摸木栏杆要快很多,所以感觉更冷。


2. 冬天用来采暖的暖气片要装在靠地面的地方,夏天制冷用的空调却要装在高处。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暖气片装在靠地面的地方,产生的暖气会向上流动,室内的冷空气就向下流动,形成对流,使整个室内暖和起来。空调装在高处,产生的冷气向下流动,室内的热气就向上流动,同样形成对流,使整个室内温度下降,变凉爽。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3-1 时间在流逝


活动一:体验1分钟有多长


有节律的事情可以帮我们估计时间,先让我们体验1分钟可以做多少次有节律的事情。【有节律的事情如:数脉搏/心跳、数数、打节拍等】


(体验记录表根据自己测得的数据填写即可)


活动二:估计过去了多少时间


将一段时间能做多少事情和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进行比较,就可以大致估计这段时间有多长。


(体验记录表根据自己测得的数据填写即可,估计的时间存在误差,不够准确)


选择题


1. 下列做法中不太适合估算时间的是(C)。


A.数脉搏


B. 匀速走路


C. 写笔画不同的字2. 小明为了估计时间,先测了一下自己的脉搏,发现在一分钟里跳了80次。后来,在一段时间里他的脉搏跳了120次,这段时间大概是(C)。


A.无法判断


B. 接近2分钟


C. 90秒


3. 关于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有时快,有时慢(这是根据人的心情,或当下做喜欢或者不喜欢事情时的感受,只是一种错觉)


B. 时刻在流逝,并且流逝得一样快


C. 想快就快,想慢就慢


3-2 太阳钟


活动:测量影子方向及长短的变化


准备一圆形纸片,在圆心处放一竖直物体(如废弃的圆珠笔芯等),水平放在阳光下,每隔10分钟画一下竖立物体的影子,然后测量并记录影子长短和方向的变化。


【注】如果是上午进行测量实验,则影子长短变化是:长→变短→更短,发现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如果是下午进行测量实验,则影子长短变化是:短→变长→更长,发现太阳越往西,影子越长。


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变化是:“长→短→长”和“西→北→东(北半球)”综合探究(课后实验——略)


3-3 用水测量时间


活动:用滴漏测量时间


如教材P55,准备一个去掉底部的塑料瓶,在瓶盖处扎一直径约2毫米的小孔。在瓶内放300毫升水,瓶盖下放一个玻璃量筒。先观测并记录滴100毫升水所用时间,再预测并测量滴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比较预测时间与实测时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选择题


1. 瓶子中装了300毫升的水,滴100毫升水用了1分钟,继续滴完剩下的200毫升水要用的时间为(C)。


A. 约2分钟


B. 约1分钟


C. 远远多于2分钟


【小知识】300毫升水,前100毫升滴得快,后200毫升滴的慢


2. 如图1所示的水钟类型是(B)。


A. 泄水型


B. 受水型


C. 无法判断


【小知识】判断水钟的类型,主要看水钟判断时间流逝的标准:


泄水型:看水流出的情况,即液面下降的情况;


受水型:看水滴入的情况,即液面上城的情况。


3. 关于“用滴漏测量时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水滴会越低越慢


B. 水滴速度基本不变


C. 滴前10毫升水的速度要比后10毫升水快


3-4 我的水钟


活动:设计制作一个能计时5分钟的水钟


实验记录表



3-5 机械摆钟


活动:观察同一个摆10秒钟内摆动次数




温馨提示


1. 摆锤来回一次叫摆动一次;


2. 操作时将摆绳拉直、松手,让其自然下垂,这样摆动效果好;


3. 用秒表计时要和数次数同步;


4. 如果实验中途失败,则要重新开始;


5. 每次使用同一个摆,不要随意换摆。



1. 在观察摆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摆锤1分钟摆动(B)次。


A. 约60次


B. 约30次


C. 忽多忽少


2. 五年级一班两个小组在“观察摆的运动”活动中取得实验数据见下表。这组数


据能够说明的是(A)。


A. 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不变


B. 所有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都不变


C. 没有规律


二、简答题


你在“观察摆的运动”活动中还有什么发现或问题?请写出来并和同学交流。


【答】发现摆在摆动的过程中摆幅越来越小,但是摆动的快慢基本保持不变。图1


3-6 摆的研究


活动: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温馨提示


1. 每次只改变摆的一个方面,其他方面保持不变;


2. 用秒表计时要和数次数同步,每种情况分别做三次,实验失败时重做;


3. 及时如实记录数据,不要随意更改数据。


实验记录表



☆综合探究




(1)本实验探究摆摆动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A. 摆锤的重量


B. 摆绳长度


C. 摆的幅度



(2)在本实验中,我们要保证 摆绳长度 和 摆的幅度 不变。 (3)本实验的数据说明: 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


3-7 做一个钟摆


活动:制作1分钟摆30次的摆


温馨提示


1. 每次不改变摆绳的长度,只改变摆锤的长度及加重雾的位置;


2. 用秒表计时要和数次数同步,每种情况分别做三次,实验失败时重做;


3. 及时如实记录数据,不要随意更改数据。


实验记录表


改变摆


锤长度


在摆锤上固定金属片并移动其位置


1. 比较图1、图2所示的两个摆, 2 的摆摆长更长。


2. 观察图3、图4、图5所示的三个摆,摆得最快的是 5 。 二、综合探究


图3、图4、图5中的摆,线的长短和摆锤的长短 都是相同的,但为什么有快又慢呢?


【答】金属片在不同的位置,改变了木片的重心,


也就改变了摆长,所以摆有快有慢。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3-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活动: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图示



观察齿


轮操纵器如何


摆锤在最右边时,




摆锤摆到最左边时,操纵器长针部分的倒钩会((部分的倒钩会随即卡住齿轮,使齿轮不能继续转动。


当摆锤摆锤又回到最右边时,器(一、选择题






1. 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它的摆长是( A )。 A. 25厘米左右 B. 10厘米左右 C. 50厘米左右


2. 摆钟的齿轮操纵器的作用是( C )。 A. 控制摆锤摆动 B. 给齿轮转动提供动力 C. 控制齿轮一个接一个有规律的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二、综合探究 (课后动手做一做)


第三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 在远古时代,人类利用天上的 太阳 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而 天 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


2. 我国古时把一天分 12个 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 2 小时。


3. 我国古代先后出现的计时工具有 日晷 、 水钟 等。


4. 钟表以 秒 、 分 、 时 为单位来计量时间。 二、判断题


1. 时间有时过得快,有时过得慢。 ( × )


2. 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不变。 ( √ )


3. 古埃及人把填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时。 ( √ )


4. 摆的快慢与摆的重量、摆的长度、摆的幅度都有关系。 ( × ) 三、选择题


1. 下面关于太阳钟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太阳钟在阴天或晚上时不能用


B. 日晷是靠影子长短变化来计时的 (注:日晷是靠影子方向变化来计时的)


C. 水钟出现后日晷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2. 在研究“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是否有关”实验时,我们要改变的是( B )。 A. 摆锤的重量 B. 摆的幅度 C. 摆线的长度 3. 右图中的两个摆,摆得快的是( A )。


A. 甲


B. 乙


C. 两个一样快


4. 在齿轮操纵器中,给齿轮转动提供动力的是( B )。


A. 倒钩


B. 垂体


C.摆锤


5. 右图中的三个摆,他们的摆长情况是( B )。


A. 甲最长


B.乙最长


C. 丙最长 C. 一样长


【补充】摆的快慢与摆锤重心有关。摆锤重心离固定点越近的摆,摆动得越快,摆锤重心离固定点越远的摆,摆动得越慢。 四、综合探究


1. 如图是五年级二班思慧同学制作的水钟。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水钟属于( A )类型。 A. 受水型 B. 泄水型


甲 乙 丙


甲 乙


【小知识】摆长指的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摆绳长度相同时,摆锤越短,摆动越快;摆锤越长,摆动越慢。


(2)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水钟会( B )。 A. 越滴越快 B. 越滴越慢 C. 保持均匀 (3)观察水钟的刻度,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流速会越来越慢,所以刻度不应该是均匀的 。 2.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摆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A. 摆锤重量


B. 摆绳长度



C. 摆的幅度 (2)在本实验中,我们要保证 摆锤重量 和 摆的幅度 不变。


(3)本实验的数据说明: 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短,摆得越快 。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4-1 昼夜交替现象


活动: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并全班讨论交流


实验记录表


一、判断题


1.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 )


2.昼夜现象的产生只与太阳有关,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 )


3. 昼夜现象的产生与月球的运动无关。 ( ) 二、选择题与简答题


以下是三种地球运动和太阳运动的形式,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有( )。


你选择的理由是: 。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活动:就“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记录表




一、填空题


根据示意图,在相应图下填写关于地球和地球运动学说的名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