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健康的重要性,很多人不以为然。但是... 家人爱你,卧床三年试试? 朋友再多,借钱50万试试? 不保健、不锻炼,换个器官试试? 虽然有社保,住个ICU试试? 身体是固定资产,健康是银行存款,疾病是金融危机,死亡是彻底破产。 预防大于治疗,生活中最靠谱的就是投资健康! 年轻时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时不拖累你生的人。 为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的讲座内容整理出来8句养生箴言,句句都是让人发醒。 一起来看看! ——小志 来源:综合养生中国、河北青年报、新疆949健康广播及网络 九十活不过,那是你的错 活到90岁,听起来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毕竟中国人均寿命才73岁。 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不重视保健和预防。 其实,按照目前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最正常的状态是70岁、80岁没有病,活到90岁也很健康。 每个人都应该能健康活到100岁,这才是正常的生物规律。 之所以很多人没有活到90岁,其中大部分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报告称: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80%的心脑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0%的癌症,并使健康寿命平均延长10年。 永远记住一句话:预防大于治疗。 健康最好的方式是走路 几年前,胡大一的健康一度也亮起了红灯,体重达到92公斤,腰围110厘米。 一体检,他自己更是吓了一跳:不但血糖血脂都高了;B超还提示脂肪肝。 而现在胡大一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正常了,诀窍是什么呢?就是合理膳食+走路。 走路是运动的最好方式,不仅简单经济、而且是一种有氧运动。 胡大一说,要想走出效果,有四个要求: 每天至少运动1次; 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 确保运动5天; 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170。 保持饥饿才有健康 饮食最重要的前提是控制总量,没有什么绝对可吃不可吃,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不好改,但总量控制八分饱。 胡大一说,过去自己对吃八分饱感到非常困难,因为食欲好,吃什么都很香,结果把身体搞坏了。 现在,不论什么样的美味,都要学会控制,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少吃超市熟食,以免热量、盐等摄入超量。 对在外就餐的上班族,不妨学学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血管病专家马长生教授,每次在食堂吃饭,都先倒一饭盒开水,所有的菜都涮涮再吃。 水一定要多喝 换季时,很多老人常常去定期输液,以此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这样做是非常荒谬的。 输液的创伤虽然小,但仍然相当于一台小手术,既无防病的作用,对身体也没好处。 如果真的怕己的血液太黏稠了,完全可以多喝点白开水。单纯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而吃药输液,那是花钱买风险。 合理的喝水方法应该是少量、多次、慢饮,每日1200-1600ml。 建议大家都随身带个水杯,有饮茶习惯的人,一日用茶叶6~10克,分两三次冲泡较适宜。 吃再多药,不如少吸一口烟 要想活到90岁,就不要吸烟。烟草中尼古丁已被证实是毒品。 戒烟可降低36%的心脑血管死亡率,要知道,吃他汀类药物才29%,吃阿司匹林才15%,算下来,戒烟防病治病最划算。 酒也要少喝,千万别相信“买酒保健康”的商业广告。 少吃人造的,多吃神造的 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以粗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 中老年人可以吃一些蘑菇,每餐的搭配应该是一荤一素一菇。少用味精、蚝油、咸菜、酱油,多用葱、蒜、芥末、辣椒等。 总结一句就是:少吃点人造的,多吃点神(自然)造的。 健康不是等来的 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1984~1999年北京市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增加迅猛,与此同时,居民的血胆固醇水平也在急剧增加,可见二者的相关性很强。 应对胆固醇问题,首先不是靠医生,也不是靠药,而是要求我们自己“管好嘴,迈开腿”!不要因为血脂异常没有什么症状就置之不理。 中国人的健康,坏就坏在一个“等”字。等什么?等不舒服,有了症状,出现不舒服才上医院看病,其实这个时候身体已经受到了严重损害。 不要总是比,活出真自己 人为什么活得不愉快?老是横着比,比谁官大、比谁钱多。横着比会越比越郁闷,其实活好自己、做好自己是最好的。 第一,人要健康愉快地活着。人活着,都是在走过程,起点、终点谁都一样,关键是一要健康,二要愉快。 第二,抓紧时间做正确的事。比如做医生的一定考虑病人的利益,公共健康的利益。 第三,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老怨天尤人过得也不愉快。 第四,名利不一定重要,适可而止最成功。现在很多人把名和利看得太重,人一定要有欲望,但最成功的是适可而止。 祝点赞的人健康长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