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珅为了取悦乾隆,他对翰林院下令,挖地三尺也一定找到这套书

 历史解密坊 2019-05-15

乾隆皇帝是位超级的文艺青年,和珅为了讨好乾隆,还特意下令翰林院掘地三尺也要找到一套明代的书籍。究竟是哪套书令和珅如此重视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大清十二帝中究竟谁最会享受?那肯定非乾隆皇帝莫属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乾隆皇帝似乎就是前来享福的。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乾隆皇帝一生爱听戏,爱旅游,爱古玩的同时,他还爱书成痴,曾特别设立了一个叫做“天禄琳琅”的机构,用以珍藏古今书册。凡是“天禄琳琅”内的书籍,尽是五色织锦封面,宣绫包角,每册书的封面和封底都有“乾隆五玺”的印记,称得上是古代“精装书库”。
可是乾隆却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自己的“天禄琳琅”中缺少一套明成祖时代的《永乐大典》。乾隆皇帝做梦都想找来《永乐大典》一观。

既然皇帝有要求,作为奴才的和珅也能揣测圣意,在知晓了乾隆想看《永乐大典》后,他自告奋勇,要帮乾隆皇帝找到这套业已绝版的书籍。
和珅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永乐大典》总共有两部,一部为明成祖永乐时期的正本,另一部为嘉靖41年时誊写的副本。《永乐大典》正本已经遗失不见,可是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永乐大典》副本的消失。
紫禁城内翰林院中的藏书浩如烟海,从明代至清代,所有的书籍都被收集于此,因而和珅把《永乐大典》的寻找范围缩小到紫禁城内。

翰林院内的藏书都有专门的分类,且有专人打理,管理翰林院书籍的官员对藏书了若指掌,因而和珅命令翰林院的官员们努力寻找,官员们哪敢不听和大人的话?随即便一头扎进书海,每日光是看翰林院中书籍的目录都头昏眼花,结果却令人无比失望,翰林院所有的藏书中,根本就没有《永乐大典》的半分影子。
翰林院管理书籍的官员十分泄气,将这个消息告诉给和珅后,和珅却坚决不信。他坚信《永乐大典》一定藏在紫禁城的某处,只是由于年头太久又疏于管理,导致无人发现而已。

和珅在痛斥了翰林院官员后,决定亲自寻找《永乐大典》的下落。他首先翻阅了翰林院用书记录,从明代的嘉靖朝一直查到了清代的乾隆朝,并没有发现《永乐大典》被毁或者是借出的情况,如此重要的书籍若是有所变动,必然会被记载,因此他更加确信自己以前的直觉没有错,《永乐大典》肯定还在紫禁城中。

和珅确定了找书的目标后,首先避开了在翰林院找书的误区,并在紫禁城多处不起眼的角落下手搜寻。“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翰林院官员终于在一个名叫“敬一亭”的偏僻楼阁角落里,发现了放置多年早就已经蒙尘的《永乐大典》。
在《永乐大典》重见天日后,和珅马上将其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龙心大悦,并对和珅大加赞赏,《永乐大典》也就转藏于“天禄琳琅”的藏书阁中。

可是谁也想不到,和珅此举却给《永乐大典》带来了灭顶之灾。晚清时期,由于朝廷的腐败,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把火将翰林院烧得灰飞烟灭,也让《永乐大典》彻底失传,被记录在册的4825本藏书,居然只剩下了152本,实在是可惜至极。
和珅究竟是干了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想必小编不用赘述,各位读者心里也能明白七八分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