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路开挂的韦斯琴,到底是咋学书法的?

 朝歌淇水悠悠 2019-05-15

韦斯琴老师从业余的书法爱好者,到书法家,一路开挂的人生,中途却差点迷失在老师的观念里。

韦斯琴老师从小喜欢书画,业余听过一些名家讲课,后来在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进修。参加过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得全国奖,其书法作品曾获“第二届兰亭奖”一等奖、“首届全国行书展”提名奖、第六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奖”、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二等奖、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三等奖。

韦斯琴作品

作为一位女书法家,这样的成绩无疑是让很多人羡慕、崇拜的。但是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沉淀。

在南艺学习时候,进去之前学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被老师给予了否定。这个时期对于一个刚入门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迷茫的。自己对于书法也没有什么见解,就听从了老师的建议。

随着老师观点的深入,追魏晋一路顺风。渐至后来,一听说某人只写过颜柳,便认定为俗书。

自己写手札,写册页,写手卷,离颜柳越发地远了。

韦斯琴作品

二十年过去,韦斯琴老师意识到,风雅与情趣很快会被时光磨蚀掉,若再不去寻扎实的根基,补就些真功夫,便只得流于庸俗 了。所以二十年后重拾颜柳,逐字透析,才发现颜楷是那么从容、优雅,磅礴中含秀逸,端庄里显灵性。

经过积累也认识到能否化得开,取决于书写者能否触类旁通,而非为任何书体所限。

著名书法家朱以撒评价说,“韦的小楷有一种清空疏淡华滋润泽之美,所谓梨花一枝春带雨,柳絮池塘淡淡风,就是这种韵味。

韦斯琴作品

她的草书作品,用笔轻重,用墨干湿,速度疾徐,都在运动中变化着呈现另一种气象,一个人具有这两方面的笔墨,动静结合,适时适性地运用,颇为默契。

今天我们带大家来欣赏一下韦斯琴老师临摹的赵孟頫楷书。

赵孟頫在历史上属于有争议的人物。有人羡慕他的才气,有人羡慕他的爱情,也有人吐槽他的不忠,也有人吐槽他书法平正无奇,流美俗气……

历史上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前三者都是唐代书家,唯独赵孟頫是元人,能以楷书与唐楷大师平起平坐,赵孟頫的楷书必定是有过人之处。

赵孟頫既是个复古者,同时又是开拓创新者,提出了“用笔千古不易”的理论,在遍学晋唐名家书法特别是王羲之 、王献之书法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道媚蕴籍的书法风格,

赵孟頫楷书的成功,在于他创造了具有行书笔意的楷书风貌,雄浑而不失秀美,端庄而不失灵动,这是区别于欧颜柳工楷的独特风貌。我们讲求书法创新,不是提倡人们去胡乱创新,而是在传统根基上,进行合理地创新,创造出形体美、神韵美、自然美的书法来。

比如《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在赵氏碑文中,当为典范。这一时期的赵孟頫书法,更多地取法唐代李邕,楷中见行,多用实笔,然意态灵动,一扫中唐以来以颜、柳书碑的大楷习气,但保留了唐楷的筋骨,看似平淡,其实绵里藏针,气韵生动。

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比如《妙严寺记》整幅作品以楷书书写,字迹匀称,笔势圆劲流丽,结构布局端庄秀美。字的结体方阔,笔画开张舒展,点画精妙,使转灵活,于庄严规整中见潇洒俊逸,具有极高的书法造诣,是学习“赵体”书法的良好范本。

赵孟頫《妙严寺记》

韦斯琴老师将赵孟俯楷书的这种变化,在临摹的过程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韦斯琴临摹《妙严寺记》

韦斯琴临摹《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好书推荐

书名:《洛神赋》精选百字卡片

编著:韦斯琴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尺寸:130×185mm  32开

装帧:平装

定价:18元

书名:《三门记》

编著:韦斯琴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尺寸:260×370mm  8开

装帧:平装

定价:32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