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怀读诗:罗鹿鸣十首诗

 帝子飞618 2019-05-15

拉萨的春天

作者简介

zuozhejianjie


罗鹿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系常德市诗歌协会、湖南省金融作家协会、湖南省诗歌学会创始人。在《诗刊》《人民文学》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1000多首,出版《屋顶上的红月亮》《围绕青海湖》《光芒与洪荒》等6部诗集与报告文学共12部。参加诗刊社“第三届青春回眸诗会”,获“第八届丁玲文学奖一等奖”、第一届、第二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一等奖”等各类文学奖项数十项

沉  

献给长江首漂勇士尧茂书

于是,我戴着雪峰之头盔行进没有回头
行进在雪莲、红柳、沙枣花的队列
行进在历史与现实交响的休止
两岸之沙丘象我的痛苦无目的地搬迁
白毛风是我的歌子传播我的悲喜
我抖动肩膀将星星的注目搅得模糊
我合张的肺叶如江河源奔泻迂回
给我橡皮筏给我意志之木桨吧
我要漂流流出历史之河床流向立交构思
让野驴、野牦牛列成游动之堠堡迎接
让白唇鹿因嫉妒而奋蹄叩击回浪之悬崖
让天葬之悲声将我推向波动的原平线
让欸乃之声让涌浪之声覆盖我的灵魂
让生死之狭缝里突发最后一道闪电
抽落我三十年里森林般的日子
不知道世界多大而自己只是地球上的流萤
应该通体燃烧照亮哪怕簸箕大的一块沉静
长寿的碌碌无为不见得胜过辉煌的短暂
如此我在千万人目光的触摸中沉船
波浪笑得平静我拒绝不了它的诱惑

然后变成鱼在长江下游听渔歌号子
变成记忆在后生中听怯弱的忏悔
变成灵感迫使小说家的笔戳穿稿纸
使自然对我刮目使所有的不解者对我仰头
我沉生为暗礁这是水族为我立的丰碑
我将更多膜拜我的化身召集起来编成连排
在某个咯血的早晨突然长大为一座山
使河流改道听任吩咐我是自然之王子
令滂沱的天文雨抹去缺乏钢性的花
令殒落的警钟在历史的长廊里震响不息
人们意识了昔日之可悲胆子赶不上漂流之枯叶
便有蝗虫般涌来的橡皮筏向未来宣示什么

点评

当下时代整体是个平庸的时代,多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缺少的是真正的英雄,因此,每一个英雄的出现都弥足珍贵,每一个英雄的离开都令人惋惜。长江首漂勇士尧茂书便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大英雄,为了抢在外国人前面完成对长江的首漂,最终献出了他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罗鹿鸣饱含对英雄的崇敬写下这首《沉船》,诗题既是对事实的呈现,同时也有历史与时代的象征,为了推动历史与时代的沉船,为了激发国民的冒险精神,他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之下,毅然决然开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长江首漂,并触礁身亡,他的壮举最终成为了一场悲剧,然在诗人看来,其壮举又绝不是“悲剧”所能定义。

全诗共两段,采取第一人称直抒胸臆。首段以尧茂书的口吻,回放他在漂流途中的所行所止、所思所想,不仅主旋律慷慨激昂、豪迈悲壮,而且还通过一系列细节呈现,让他的首漂宛若目前;第二段依然采用他的口吻,但此时的尧茂书已化身为鱼,化身为鱼的他依然豪情万丈,这在表达上具有荒诞色彩,情感上却是对上一段合情合理的延伸。

土伯特人

高原如盾牌抵挡太阳之箭抵挡雪风之九节鞭
岁月之利戟还是把它砍伤了沟沟壑壑可供考证
这自然之杀戳却催生了一群高原之子
他们同牛毛帐房一道菌开在漠野
他们是土伯特人是高原青铜之群雕

他们用糌粑用手抓用奶茶雕塑骨架
站立如大山躺倒如巨原奔驰如羽翼之马
他们将哈达从历史之死线团里拽出来
拽出来成白洁之河流过生与死
涨起诞、婚、节日之方舟

他们用锦袍用狐皮暖帽用牛皮靴子
给生活刻划线条给牧歌插上翅膀给人生打上戳印
从莽原索取野性冶炼成粗犷锻压成豪放
却将绵羊牦牛驯化成温顺之楷模给女人效尤
却不把奔马之四蹄驯化成没有脾气的木头
否则就没有女人用丛生之发辫去缠他们的肩膀

女人们古今都是天地牙缝中的尤物
金戒指银耳环白项链绿玛瑙把每一个晨昏碰出声音
她们以此为马尔顿来打扮穷富
笑花和泪雨和情人的眼睛也少不了它们装饰
就这样一丛华贵的金属给她们套上了重轭
经过少女嫁娘老妇之驿站没能松脱始终

他们用火抹去生老病死之苦痛
他们请鹰隼腹葬总难结果之欲望
让灵魂在活佛念珠的轮转中超度永远
然后把天堂在心上筑成浮图
他们幸福的归宿便在脸上开出高原红

他们古朴善良独角兽一般纯洁
他们是土伯特人是高原青铜之群雕

点评

这诗在整体上具有史诗建构,虽篇幅并不长,却也堪称宏大,能体现土伯特人的主体特征,尤其能凸显“他们古朴善良独角兽一般纯洁”这一主要特征。同时,这一宏大建构又建立在具体细节的基础之上,诗中,有他们的身体外形特征,有他们具有鲜明游牧特色的衣食住行,有他们独特的节庆民俗,有他们的辛酸苦辣,有他们的爱恨情仇,还有他们的生老病死。诗人通过这系列呈现,最终让原本对土伯特人极其陌生的读者在心理上接受甚至融入到了这个群体之中。

诗在表达上则有总有分,以分为主,正因概述建立在充分的细节之上,末段诗人对土伯特人的整体印象可谓水到渠成,我作为读者也可欣然接受。

诗评家黄成松说:“这诗让我想起了同样是湖南老乡的昌耀。那种古雅与深涩。该诗节奏犹如鼓点紧迫急促,纪录片一样再现了边远民族的生活场景,有种原始野性的美。让诗还可以让我们想到远去的80年代,寻根、家园……那个有着文化信仰的时代!所以有时我们会认为,诗即记忆。”本人深以为然,故录于此。

我想活得像一朵云

我想活得像一朵云

这朵云,最好活在高原的蓝天

孤单,自由,而不失高洁

即使有一点放荡不羁

也是在天空的宽恕以内

没有强大的云海,作为组织

更不要厚重的云层,当作后台

向往一种简单的幸福

使姿态也变得简简单单

不管群山是否仰望

不管江河如何评判

不管方向是否分为西北东南

那怕就要消散于无形

也保持一种对天空的忠贞

点评

这诗我曾经听罗鹿鸣朗诵过两次,每次都十分动容,不了解他的人或许以为是在作秀,但我知道绝对不是。因他曾有十年支边经历,二十一岁便从老家湖南衡阳来到遥远的青海德令哈做了一名中学教师。“没有强大的云海,作为组织/更不要厚重的云层,当作后台/向往一种简单的幸福/使姿态也变得简简单单”,诗句所呈现的或许正是他青葱岁月最真实的处境与最真切的感受。

无须讳言,那个年代的罗鹿鸣一定想过要出人头地,但他在家乡没任何背景,支边倒也不失为一条好途径,更主要在于他当时血气方刚,具有十足的天下豪情与报国情怀,才义无反顾来到荒凉而陌生的青海。后来,当他已为人父并调入京城建行任职,仅仅一年之后,却找了一个机会调回湖南,主要应源于他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感受到了对父母的亏欠,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正在不断老去的父母。

由京城而湖南的调动也肯定与他的性格有关——“我想活得像一朵云/这朵云,最好活在高原的蓝天/孤单,自由,而不失高洁/即使有一点放荡不羁/也是在天空的宽恕以内”。任职京城,既有在外人看来光鲜的一面,也难免高处不胜寒,而回到自己的家乡,也许会少些孤单,多点自由自在,少些逢迎,多点个人空间,如此心绪在以上诗句里可以说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呈现。

如果说第二段里的云象征了罗鹿鸣的青年时代,第一段里的云象征了罗鹿鸣的而立到不惑,那么,第三段里的云则正好暗合天命之际的罗鹿鸣,此时,他已基本具备人格独立所需的工作环境与物质基础,诗则成了他在工作之余最主要的追求,“不管群山是否仰望/不管江河如何评判/不管方向是否分为西北东南/那怕就要消散于无形/也保持一种对天空的忠贞”,这云分明与此刻的他融为一体,云格也即人格,由此我们不难感受罗鹿鸣的独立与超脱。诗如其人,《我想活得像一朵云》则不失为一个对此具有足够说服力的例子。

青海湖

那一年,我从湖的北岸经过
我是我父亲的满崽
我二十一岁


这一年,我从湖的南岸来看你
我是我女儿的父亲
她二十一岁

这一年和那一年之间
是一个时光的大湖
我所历的岁月
只是青海湖的二十七点波光

湖水永远那么冷静
时光已了无痕迹
记忆的潮水
噬咬着湖岸,湖岸
我听到了他泣不成声

点评

十年支边青海的经历,父女初见青海湖均为二十一岁的巧合,青春无悔的豪迈以及他此生对青海永远难以终结的眷恋,成为《青海湖》的四大支撑。“那一年,我从湖的北岸经过/我是我父亲的满崽/我二十一岁//这一年,我从湖的南岸来看你/我是我女儿的父亲/她二十一岁”,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其实隐藏着罗鹿鸣在那一瞬间的百感交集与翻江倒海。

时空与人生被诗人高度浓缩,“这一年和那一年之间/是一个时光的大湖”“我所历的岁月/只是青海湖的二十七点波光”,弹指一挥间,青海湖依然,而当年才二十一岁的他,此刻却已是一个二十一岁女儿的父亲,生命可谓扎扎实实来了一个轮回,“记忆的潮水/噬咬着湖岸,湖岸/我听到了他泣不成声”,“他”应是诗人的另一个自己,而在这“泣不成声”里,其心境与心绪绝对一言难尽。

文成公主

打开水面,我看到了
石头的飞跑,跑了亿万年的
石头,迷失了归途
像那一个回不到家的公主
泪水积蓄为湖

合上水面,我看到了
帆蓬的敛翅,收拢飞翔的
帆船,泊在日月山下
像那座离开了千里的长安
思念在波飞浪涌

点评

文成公主在中国历史上是个著名人物,以她为题材的诗岂止数以万计,想弄出点新意很难。罗鹿鸣这首亮点在想象的翅膀张得开,想象与文成公主的事迹联系很紧密,同时诗人借助于想象,既“打开水面”又“合上水面”,两种想象里的情境凝聚为一体,聚焦于她再也无法回到故都、回到父母身边的悲哀,这一点似乎高度切合诗人当年的感受。

在我看来,诗人将这个题材聚焦于这一点是可以的,因民族团结这个大主题被人写得实在太多,暂时将她的伟大放置,而着力于凸显她平凡的一面,可以丰满人们对文成公主的认知。但据我所知,青海省境内有条倒淌河,传说中这条河与文成公主颇有关联,假如诗人能将这一点结合到自己诗中,表达效果有可能更好。

经  

猎猎如旗,爬满一万条
远古的蚯蚓,蠕动的
谶纬万世不老,和
这个民族同时诞生
一百万个太阳,滚转于
一百万个世界,冰塔林
流转着沸腾的灵魂

没有经幡的日子撕心裂肺
没有经幡的道路在草石里迷失
没有经幡的地方月亮不再升起
便是思想出窍的石经城
也躲不过那一阵黑风雪的射击
鹰便不会在趔趄的眼睛
以预言者姿式作哈达的投影

神祗在柏烟里站定
袅向天域,覆盖所有的旮旯
活佛在摸顶之余,咀嚼
磕长头鹘落的远声
与圆寂之后的灵童转世
佛堂的经事如不散的筵席
由远而近是经幡猎猎的形声
那一条条蠕动的蚯蚓嚅动
诉说那无花无果的良愿
朝圣者洗耳静听一回
便会乐醉海湖
让荡漾头颅的龙碗
在天空摔一大跌
哗哗流响如经幡猎猎
女人的泉眼便溢出一生
润一根朽木为青青之柏

点评

这首诗运用对比,第一段所呈现的是有经幡时的情境,古老、壮观是其主要特征;第二段所表述的是没有经幡将会怎样,诗中所呈现出的可怕足以显示经幡在藏地的重要,夸张则是这两段共同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第三段分别从神祗及其代表活佛与朝圣者两个角度来说明经幡的意义,相比于第一段所呈现的经幡,诗人更着眼于具体与当下,从而实现了两个同等的同质异构。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表达上做到了虚实相间、同中有异,并最终让经幡由物象升华为意象乃至心象,读者则由此知晓了经幡在藏民心目里的至高无上。

岩画·奔跑·饕餮

一只颀长的鹿在奔跑  

一匹健壮的马在奔跑  

一头肥大的牛在奔跑  

一只凶猛的豹子在奔跑  

一群似豺似狼似狗的家伙在奔跑

一只雄鹰也张开翅膀奔跑  

还有许多的鹿在奔跑  

还有许多的马在奔跑  

还有许多的牛在奔跑  

还有许多许多的东西在奔跑  

…………  

它们奔跑的地方  

不是草原,不是戈壁  

不是森林,不是沙漠  

也不是天空与海洋  

…………  

它们在不太陡峭的悬崖上奔跑  

它们在悬崖的花岗岩上奔跑  

花岗岩打磨的十分光滑  

它们拥挤在一起溜冰  

它们都是溜冰的高手  

…………  

在光洁的花岗岩上  

在一群顶级的溜冰高手之中  

我看到了猎杀、争斗  

我也看到了生殖交配  

我看到了仇恨  

也看到了爱  

我看到了无处可逃的死亡  

也看到了无所不在的希望  

…………  

我还看到了一辆穹隆车  

从花岗岩里呼啸而过  

轰隆隆的声响震动我的耳膜  

来自北方的虎像个吊儿郎当的跟班  

仰视车上的匈奴人  

弯弓引箭  

…………  

有一颗太阳被射落了  

有一颗月亮被射落了  

有一颗星星被射落了  

…………  

太阳、月亮和星星  

全被吞在肚子里  

…………  

花岗岩是一只饕餮兽  

历史也是一只饕餮兽

点评

这首诗给我的主要感受有三。
一是极其强烈的动感。首段中对“奔跑”的不断反复,第三段里对“看到”的不断反复,不仅让我清晰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丛林法则,而且还让我看到了人对动物世界无情的杀戮。

二是元气淋漓的想象。这首诗应由一幅岩画引起,诗人不仅对画中情境进行了充分具体的还原与补充,而且还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无论“穹隆车”的建构,还是太阳、月亮、星星被射落甚至“全被吞在肚子里”,以及那些“来自北方的虎像个吊儿郎当的跟班/仰视车上的匈奴人”,都足以证明他想象的高妙。

三是“饕餮”意象的建构。诗人在充分呈现词典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与想象,让其由抽象变得逼真具体,不仅有画面感,还能给读者带来观看三维魔幻电影的感觉,一切仿佛正扑面而来,并且不可思议,不该发生的发生了,不可能被定格的也被定格。“花岗岩是一只饕餮兽/历史也是一只饕餮兽”的断定,则让“饕餮”脱离简单的生物性,而升华到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

一个喇嘛的行走

我在形而上行走
我走得从容,且低着头
我的一切写在红袈裟上
我的内心也如瓜剖
还要红墙何用?
还要白墙何用?
还要黑窗何用?
还要金轮法幢何用?
我只管行走,且低着头
阳光的尾巴
爱长就长,爱割就割掉
无需法号的鸣唱
无需攀登金顶的荣光
我只管行走,且低着头

点评

在我看来这首诗所呈现的主要是放下,诗人通过“一个喇嘛的行走”,尤其通过他心理活动的呈现,展示出一份难得的淡然、从容与谦卑,这种淡然、从容与谦卑,最集中地体现在“我只管行走,且低着头”。


此时此刻,其他任何东西对他来说都无用,也无需,同时,在他心中万事万物早已任其自然。我想,这样一种境界或许早就为罗鹿鸣所向往,以至于当他看到一个喇嘛在行走,便迅速借助其来加以凸显。如果自身没有对这种境界的向往,自身不具备足够的淡然、从容与谦卑,诗人决不可能由“一个喇嘛在行走”而产生如此多联想与想象,更不可能具有“我只管行走,且低着头”的姿态。

盘羊,为何在寺前下跪

你一跪下,整座天空
就矮下身段,尘世
便不再颤颤巍巍
经幢的光芒
尾巴拖到了地上
须弥山的大铜钟
开始大声大声地哭泣

你一站起,整座桑耶寺
就挺直了身子,信徒与观光客
鱼贯出入,与你目光问询
喇嘛在接受布施,掏空
自己的人却心意满满
一千二百多年前就是这个样子

佛、法、僧超出想象①
是一种什么样的想象
这只羊将太阳的圆弧盘在头上
角的锋刃盘在脑后
根本不想与这个世界搏斗 

这是不是幻现的一部分
围墙砌出的世界边缘②
边缘之外又是哪里?

给你一个特写吧
星月从你的眼睛里滑跌
给你一个剪影吧
放生羊的蹄子踩出悲悯

①西藏山南桑耶寺,建寺已有1230多年,藏语意为“超出想象”或“幻现”;
②桑耶寺的圆形围墙,象征世界的边缘。

点评

这盘羊应是信徒所放生,它的跪下很可能出自对放生者、对佛的感激,它的站起则预示着重获生命。因它所拥有的感恩之心,“整座天空/就矮下身段,尘世/便不再颤颤巍巍/经幢的光芒/尾巴拖到了地上/须弥山的大铜钟/开始大声大声地哭泣”,这系列情境足以让山河变色,这种夸张凸显了感恩所具的魔力;而因它的重生,“整座桑耶寺/就挺直了身子,信徒与观光客/鱼贯出入,与你目光问询/喇嘛在接受布施,掏空/自己的人却心意满满”,这情境充满了善良与慈悲,藏民为什么乐善好施通过这只盘羊的放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重获生命后的盘羊,似乎具有了某种神性,“这只羊将太阳的圆弧盘在头上/角的锋刃盘在脑后/根本不想与这个世界搏斗”,它瞬间如此威猛,却又与世无争,这让我想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来可成佛的除了放下屠刀者,那险些被屠杀的对象在幸免之后也会即刻具有十足的佛性,如此看来这岂不是一种双赢?

到诗的最后,罗鹿鸣现出了其作为摄影师的真相与本能,他情不自禁地拿出摄像机——“给你一个特写吧/星月从你的眼睛里滑跌/给你一个剪影吧/放生羊的蹄子踩出悲悯”,我想,那一刻的他一定充满了惊喜,更洋溢着悲悯。

与黄羊的一次重逢

白屁股的黄羊聚在一起

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欢迎我们

没有放鞭炮,也没有敲锣打鼓

不像苗族端上拦门酒,而是采用

藏族的礼仪,献给我们的哈达

飘在天上,有几条挂在山顶下边

它们用行为艺术,表达欢欣与友好

让开山路,在离路十米的地方注目

上窜下跳,互相牴牾,锐角

以角斗的方式,响起嘎咔咔的声音

如果双角再长一点,再弯成弓形

我就会认做藏羚羊,尽管有几只

站到了一块石头上,对我们骚首弄姿

我只能按照藏原羚的学名称呼它们

叫你黄羊,那是我三十年前

在柴达盆地,在祁连山上狩猎

那时,它们是我的猎物

是我准星里,哀伤或恐惧的词

我青春的兽性,在柏树山的

乱石堆与红柳丛里横行无忌

而如今,我的屠刀已在南方

长成桂花树,卸下的弹夹

在三湘四水,演奏诗歌的祥音

三十年前的一次相逢,变成

三十年后的一次生离

心里的岩石已经温润如玉

年轻的戻气,已经

在额头上焕发出慈悲的经文

黄羊啊,再也不用在悬崖上逃命

时光让我们媾和,阅历让我们

据手言欢,让我们放下恩怨情仇

自此,从喜玛拉雅山别过

天大地大,各奔前程吧

点评

时隔三十年,罗鹿鸣再次与黄羊相遇,但他的身份与心境有了足够的变迁。三十年前那一次,他的身份是猎人,其心中充满着青春的兽性,那些黄羊则只是他的猎物,是他所想得到的一盘下酒菜;三十年后这一次,他的身份成了欣赏者,更是忏悔者,他的心中充满着歉疚,更洋溢着慈悲,那群黄羊则成为行为艺术表演者,由它们对人的亲昵,不难感受其与人类之间建立起了相互的信任与亲密。

“三十年前的一次相逢,变成/三十年后的一次生离”,看似平淡的一句诗里,实在有着太多的物是人非。三十年前那次相逢,于自己满满是贪念与暴力,于黄羊则需以生命作为相逢的代价;三十年后的这次“生离”,则饱含留恋与慈悲,“时光让我们媾和,阅历让我们/据手言欢,让我们放下恩怨情仇”,在我心中,这已经不止是生态的改善,更是放下的胜利。

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本就高居于生物链顶端,而在高科技背景之下,灭绝任何一种生命都已不很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类必须拥有足够的慈悲,才能与所有生命握手言欢、和谐相处,否则,整座世界最终会变得只剩下人类自己,你想,这世界一旦只剩下人类自己,又怎么可能得以延续?

整体而言,罗鹿鸣的诗既能切己,又能入世,其后期诗作更有颇为浓厚的出世情怀;尤其他的藏地诗写作,既打破了藏地本土诗人的局限,具有相当开阔的时空视野与历史视野,又能克服内陆诗人“到此一游”的轻浮与轻飘,这让他在当代藏地诗歌写作群中具有相当明显的辨识度。之所以能够如此,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十年青海支边,让他既是一个湖南人,又成了一个青海人,年岁渐长,其青海情怀越发与日俱增,以致于数年之间便有数百首藏地诗歌问世,这于他的青葱岁月是一种缅怀,于藏地诗歌写作则是一份独特的福音!

小编的

妈妈 请你告诉我

文/拉萨

妈妈,村子里的人说

一个人

不在了,那是因为有一个人急着替她再一次出生

妈妈,请你告诉我

我到哪里才能找到那一个

替你岀生的人

如果这一辈子我真的找到了她

妈妈,请你告诉我

我是该

恨她,还是该

爱她

2019-05-12

本怀读诗:拉萨诗歌十首

本怀读诗:厉雄十首诗

本怀读诗:空也静十首诗

本怀读诗:林馥娜十首诗

本怀读诗:草钤十首诗

本怀读诗:沈浩波十首诗

本怀读诗:林旭埜十首诗

本怀读诗:罗秋红十首诗

本怀读诗:隐形鸟十首诗

本怀读诗:林荣十首诗

本怀读诗:紫伊十首诗

本怀读诗:石蛋蛋十首诗

本怀读诗:刘川十首诗

本怀读诗:朱建业十首诗

本怀读诗:赵克强十首诗

本怀读诗:梵君十首诗

本怀读诗:绿夭十首诗

本怀读诗:陆岸十首诗

本怀读诗:南门听雨十首诗

本怀读诗:戚寞十首诗

本怀读诗:吴磊十首诗

本怀读诗:荆棘草十首诗

本怀读诗:雪克诗十首

拉萨厨房

用写诗的手做世界上最美的牛肉酱

拉萨厨房 在中国

■青椒牛肉酱,纯手工,无防腐剂添加~

大众款15元一瓶,礼盒四瓶装80元,礼盒两瓶装40元。

精品款20元一瓶(牛肉多),礼盒四瓶装100元,礼盒两瓶装50。

■辣椒酱:10元一瓶。

■纯芝麻酱10元一瓶,纯黑芝麻酱15元一瓶。

(以上产品,不论多少,同一快递单仅收10元快递)

仰韶彩陶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