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西电视台公共频道到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录制了四期《专家开讲》节目。学校副校长蓝明平、中学部副主任吴莉娟、化学老师刘长庚、语文老师黄德连“轮番上阵”,用他们丰富的经验为广大学子带来中高考“备考宝典”。今天,我们来听听刘长庚老师是怎么说的。 冲刺阶段如何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再提高一点: 1 . 阅读高考大纲,明确考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考大纲的作用是指明高考范围、高考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大纲看出高考侧重于哪方面的要求。所以,考生一定要领会考试精神,紧跟最权威的纲领;同时根据考纲中的例题多加练习,这样高考觉得熟悉,不慌乱。 2 . 善于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学科知识网络 考生应该梳理知识点,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理清学科内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力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注重高质量的训练,不贪多、只求精。 3 . 建立错题本,反思研究,进行查缺补漏 错题是学生最宝贵的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好错题本。首先分析错题产生的原因:是知识没有熟练掌握,还是审题错误,亦或是解题思路的问题等。其次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是知识错误,那就回归课本;如是审题错误,就加强审题的训练等。无论何种原因,最后都要采取针对性的训练,直到不再出错为止。 如何平衡各科的学习时间: 1 . 树立总分意识 学生不能由着自己的兴趣来学习,更不能有畏难情绪要放弃某一学科,因为高考是看总分录取的,某一科再高也是有限度的。 2.树立稳分意识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大部分学生语文、英语趋于稳定,建议每天的学习时间为30分钟左右,保证分数稳定即可。如有同学其他科目比较稳定也可以采取类似的策略。 3 . 树立增分意识 数学、理科(文科)综合还有较大的提分空间,建议学生适当增加学习时间。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也不同,应该稳固自己的优势科目,适当补足自己的短板。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在最有提升希望的科目上多花一些时间,如一些理综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多背诵一下生物。 大量做题补课,专攻难题等做法是否可取: 许多同学漫无目的地做题,做得都麻木了,效果也就差了。有时,基本的东西还是学得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以后,巩固了或者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反而有害无益。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只有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题才是最有效的。高考试题基础题占30%,中档题占50%,难题占20%,所以在高考中只有基础扎实的同学才可以得高分。如果只是大量做题、补课而没有花时间来归纳总结,就不会有提高,只会陷入题海而无法自拔,无法实现提分的目标;如果只攻难题而忽视基础,也会适得其反。 学生备考存在的误区: 1. 学习没有计划、计划不合理或有计划不执行 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阶段性计划,即对一个时间段内学习的大体安排。其二是短期计划,常常为天计划,可以具体设计自己的时间安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制定好以后严格执行。第三是整体的计划,包括成绩的分数,名次等,这样使自己永远会有目标。 2. 纠错屡犯,成绩难以提高 在纠错过程中,既要总结错误原因,更要分析其原因,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样改变条件和问题,使错误的答案变成正确的答案。同时,要抓住典型对正确解题进行分析,对答案进行检验。事实证明,练习是实践,分析是升华,只做不分析,练习往往走过场。要分析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还有没有别的解法等。 3. 患得患失、考前心态失衡 考前要防止两个极端的做法:一是过度放松,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物钟,会适得其反。二是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导致过度劳累,这些方面还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以后再做总结。 所以,在冲刺阶段,高三的学生应该明确考点,理清思路,清楚自己所欠缺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升成绩。同时,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复习备考,才会做到事半功倍。 最后祝2019届的同学在高考中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