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中,咏花是一个很常见的题材,有“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还有“轻肌软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的菊花,今天我们要来欣赏的也是一首咏花诗,是黄庭坚去一位同僚家中,见到他家开的花而作的一首诗,《观王主簿家酴醾》:
图片来源于网络 酴醾(tumi都是第二声),是一种花的名字,又叫佛见笑,重瓣空心泡,属于蔷薇科植物。历史上关于酴醾的诗句也不少,如陆游的“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还有杨万里的“以酒为名却谤他,冰为肌骨月为家”,说的都是酴醾。接下来我们来看黄庭坚这首诗的翻译: 那酴醾花犹如冰肌玉骨的美女熏过沉水香,无论姿质气韵,其他花草都难以与之相比。酴醾花被露水沾湿,就好像何晏因吃热饼而出汗;在阳光的照耀下,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就好像荀彧用香来醺衣。 酴醾花风姿绰约,犹如醇美的春酒,让人沉醉,将它的花充入枕囊,能让人美梦连连。但是这样的酴醾花,终究还是不如能吟诗作文、瑶台影里据胡床而乐的王主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的首联以美人来比喻酴醾花,“肌肤冰雪醺沉水”,《庄子 逍遥游》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沉水”是一种香名。酴醾花跟熏过沉水的冰肌玉骨的神女一样美丽,这种美丽是其他花草都难以相比的。“百草千花莫比芳”,“百草千花”指其他的花草,杜甫的《白丝行》有“万草千花动凝碧”之句,白居易的《题李次云虚窗竹》也有“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香”的诗句。 颔联“露湿何郎是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这里用了两个典故,第一句用的是何晏的典故,据《世说新语》记载,三国时期的何晏是个美男子,而且喜欢打扮梳妆,面容细腻洁白。当时的魏明帝怀疑何晏脸上擦了很厚的粉,于是,找了个时间,赏赐何晏热汤面吃。不一会,何晏就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的衣服擦汗,但他擦完后,脸更白了,这是魏明帝才相信他没有搽粉,这就是傅粉何郎的典故。第一个典故也是东汉三国时期的,“荀令”指的是荀彧,当时任尚书令。史料记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他的身上就带有香气,人称“令香君”。首联用了美人来比喻花,这两句就用了美男子来比喻酴醾花,是在厉害,当时的人都是用美女来比喻花,而黄庭坚“用美丈夫比之,特若出类”。当然,这两句突出的重点也不一样,用“傅粉何郎”的典故来写酴醾花被露水沾湿后的形态,而“留香荀令”写的则是它的芳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