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向阳散文||老水泉

 乡土文学微刊 2020-08-12

乡土文学微刊

老水泉

说是老水泉吧,其实也算不上吧!但在我的记忆里,已有二十余年,足以称它老水泉。它诞生于干旱的年份,记得那时,每到夏季,骄阳似火,十里八乡严重缺水,寻找水源成了乡亲们的头等大事。我们村最终将水源确定在距村落二三里外的上河地。原因很简单,在干旱那里总有点潮湿,乡亲们一致认为那里肯定有水,经父老乡亲通力合作,就地使用团沙石和树枝简易垒砌搭建了一眼水泉。泉眼有股从地下冒出的水,甘冽清凉,在天干物燥的时,着实解决了全村人的缺水问题。

谈到饮水,之前村里修建两口自流泉,至今,在水泉门上还能清晰看到“靠党饮水,饮水思源”字样。但遇到旱季,泉水就干涸了,如遇到雨季,泉水四溢,正是如此,乡亲们不得不另找一处比较稳定的水源。上河地这处水源自然成了绝佳的首选,以解决旱季饮水问题。

记得那时我才是十一二岁,听到村上喇叭呼吁全村劳力修造水泉,和我年龄相仿的伙伴跟随大人们,看着他们在那个满是淤泥的坑中,将淤泥清理出来,再用团沙石顺着圆形壁体垒砌,简单的搭建了泉顶,老水泉就这样成了。

六月,酷暑难耐,唯独这眼泉水冰凉。如在烈日夏天,舀一瓢一饮而尽,从不会闹肚子,清凉可口还解暑。甚至有老人快去世时,都想着能喝口上河地的泉水,这应该是临终时的一个愿望,这毫不夸张。每当旱季来临,上河沟里,挑水的人络绎不绝。守水,这是旱季来临的一个新名词,顾名思义就是排队取水。也许是北方特有的名词吧!大人负责挑水,小孩则按照先后顺序,轮到谁家,总会把自家能盛水的家当装满为止。

守水,孩子们最喜欢的事,聊天,玩耍,分享偷来的杏子,或是核桃等。听老人讲故事,原本无人问津的水沟,人来人往,白天晚上一样热闹。白天小孩子守,晚上大人守。有人守水都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即每隔十五分钟可以舀一担水。从守水开始,上河地就热闹起来,到了旱季,跑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上河地了,以致于如果那天不去,心里还真是空闹闹的。

上河地守水和我们的童年捆绑在一起。我们长大了,上河地守水也就成了我们的回忆。多年过去了,那眼水泉依旧在,但鲜有人光顾,甚至新近十年,那里百草丰茂,昔日光滑的道路,如今满是荆棘,在夏天,树叶浓密,显得有些阴森森的,有蛇和野物出没。再也找不回昔日守水的那幅热闹景象。

守水成了童年的记忆,老水泉成了童年乃至少年追忆的遗迹,那里曾是我们的“游乐场”,那股甘冽泉水还有人惦念,物是人非啊!老水泉成了一个追忆的符号,他还能保持多久,我不知道,至少在我的记忆中,有段关于它的美好记忆!

编辑:陇上光明

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马向阳,陇上光明,陇南西和人,喜好思考,写作。《乡土文学微刊》小编。

小编提示

主编:陇上光明

编委:岳海明   赵小军   张素云  合非

           张利民   杨兴胜   刘金      赵鹏

投稿要求:尊重原创和首发;附个人简介和个人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