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另类解读“头形八法”与“五门八式”(二)...

 亳兰不精 2019-05-15
将“头形八法”与“五门八式”中的全部信息相比较我们发现:
就“门”而言,“五门八式”比“头形八法”多出两门。其中,“五门八式”中的巧种门,应该包含在“头形八法”梅瓣门——窿放三形(大三并头形、小三并头形)与水仙门——官种两形(大平切头形)之中;“五门八式”与“头形八法”都有(喬皮)角门的说法,但“头形八法”(喬皮)角门下的分类更细;“五门八式”中的官种门,应该包含在“头形八法”水仙门——官种两形(小平切头形)之中;“五门八式”中的癃放门,“头形八法”归入梅瓣门——窿放三形(蜈蚣钳头形)中;“五门八式”中的行花门“头形八法”将其排除在外。
就“式”与“形”而言,“五门八式”中的杏仁形、油灰块、尖头形三式,“头形八法”未提及;而“头形八法”中的大三并头形、小三并头形、净瓶头头形三式,“五门八式”中亦未提及;蜈蚣钳、大平切、小平切、瓜子口、石榴头五形(式)为二者共用。但仔细对照其后的文字叙述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它们的名称相同但它们所包含的实质内容是有区别的。比如,“五门八式”中的“蜈蚣钳”:“开紧边厚肉、合背硬捧心、小舌梅者居多,分窠大舌仙者少,软者即分窠大舌梅。此推上品之第一。”而“头形八法” 中的“蜈蚣钳”为:“开紧边梅。豆荚捧或蟹钳捧,长尖舌或长行舌,硬捧、分头合背,梅门次品。”
综合分析下来,“五门八式”脱胎于“头形八法”是可以肯定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实质内容并不完全等同。同时,二者虽有着类似的架构但排序方法各有不同。
“五门八式”的排序是按照其时的品赏标准由“上品之第一”至“无名粗花而已”,按花品优劣由高至低依次排列,贯穿其中的是一条下坡线。那么,“头形八法”中的“三门八形”的排序,其由“梅门次品”始,至“罕有高种”终,反将“八形之首领”位列第四,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由“次品”到“上品”再到“精品”一直到峰顶的“八形之首领”,再依次往后的“亦可上选”、“亦为精选”、“亦为佳种”、“罕有高种”,若将其连贯起来,其实是一条抛物线(峰线)(参见附图一下图)。
而这条峰线仅仅是一条明线。

有兰友或许要问,既然有了明线,那还有暗线吗?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这条暗线就是破译“头形八法”密码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揭开了“五门八式”与“头形八法”中的诸多未解之谜。
这条暗线是什么?
答:捧瓣的雄性化(蕊柱化)程度。
我们知道,梅仙类的花是都具有着某种程度的捧瓣雄性化(蕊柱化)的。而雄性化(蕊柱化)程度反映在外瓣上,就是瓣子较普草行花呈现出与雄性化程度成正比的阔大短圆。此外,瓣端大体上尚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向内的拱抱、另一种是向外的飘翘。一般来说,这种拱抱与飘翘的程度,往往也与捧瓣的雄性化(蕊柱化)程度成正比。同时,捧瓣雄性化(蕊柱化)的高端表现形式——三瓣一鼻头花品的外瓣端也会出现此两种表现形式,一种的外瓣变为似蕊柱般的厚窄而拱抱,另一种的外瓣则是相对短圆而瓣端向外的飘翘。此现象,古今皆同。
关于国兰梅仙类成因的捧瓣雄性化(蕊柱化),魏亚声教授的原文是“蕊柱化”而非“雄性化”,文章标题即是《兜瓣型兰花的成因——蕊柱化变异》。文中说:“梅瓣型和水仙瓣型的成因相同,都属于蕊柱化变异,故又称为兜瓣型兰花。”只是在具体描述蕊柱部位时文中说:“蕊柱...先端成为雄性组织(花药及药帽),紧邻其下出现凹陷(拟药腔)。这凹陷所形成的兜,就是兜瓣型兰花的特征。”
此论得到广泛认同。但后来“雄性化”一词的“出镜率”大增,而“蕊柱化”则逐渐被淡忘。照顾到兰友们的习惯,这里我们暂且沿用“雄性化”一词。不过,有一个猜测顺便提及一下,因为国兰的蕊柱原本就是雌雄合体,故不知上面提到的梅仙类瓣端的拱抱与飘翘两种表现形式是否可用蕊柱化的阳性与阴性两种表现来解释?限于篇幅,不作展开。
“头形八法”中,由起始“蜈蚣钳头形”的“硬捧,分头合背”,到谷底“瓜子口头形”的“滑口捧或琵琶头捧”,再到最后“石榴头头形”的“仰挢捧”,如果按照捧瓣的雄性化程度排序,恰好是一条反抛物线(谷线)(参见附图一上图)。
由此我们还可以直观的感知那个时代艺兰先辈们的品赏标准,以正为上、以倚为下。所以,在排序上,开品中规中矩的正格梅仙排位在前,且捧瓣雄性化越强烈排位越靠前;而瓣子反桥的“飘门”花则排位在后,且捧瓣的雄性化越强烈排位越靠后。但同时,虽然蜈蚣钳头形“硬捧,分头合背”的花花,论雄性化虽位居于榜首,但由于雄性化程度太强,便犯下了过犹不及的毛病,若论花品却归入了“梅门次品”一级。而将位于雄性化半山腰的大平切头形奉为“八形之首领”,则充分体现了传统审美意识形态里的中庸思想,同时也恰好暗合了美学上的“黄金分割比“理论。

为了揭示“五门八式”与“头形八法”中的诸多奥秘,我们不妨将“五门八式”也按照“头形八法”捧瓣雄性化程度的排序方法重新排列比较一下。由于“头形八法”中忽略了“尖头形”,“五门八式”中缺了“净瓶头头形”,我们分别将二者插入其中,并用扩号加以区分。
“头形八法”:蜈蚣钳头形→大三并头形→小三并头形→大平切头形→小平切头形→(尖头形)→瓜子口头形→净瓶头头形→石榴头头形→
“五门八式”:油灰块→蜈蚣钳→大平切→小平切→杏仁形→尖头形→瓜子口→(净瓶头头形)→石榴头→
如果我们分别将这两个排序首尾相连弯曲起来,它们就会各自形成一个环状链。在这个环状链中,它们的上下级之间的捧瓣雄性化程度是递增与递减的渐变关系,且其中的任何一级都是它的上级与下级间的中间类型。
在“头形八法”与“五门八式”五个名称相同的“形、式”里面,通过对比分析其后的文字叙述,可以看出:虽然名称相同,但“头形八法”里面的“蜈蚣钳头形”要比“五门八式”里的“蜈蚣钳”捧瓣雄性化程度升一级。“头形八法”“蜈蚣钳头形”一节里的捧为“硬捧,分头合背”,这已经是“头形八法”里捧瓣雄性化程度最强烈的一种。而“五门八式”中,“蜈蚣钳”的捧虽然也是“合背硬捧心” 但其后同时有“软者即分窠大舌梅”的叙述,并且“五门八式”中捧瓣雄性化程度最强烈的是“油灰块”,“蜈蚣钳”只是位列第二;而“头形八法”里的“大、小平切头形”,由于前面多出两个“大、小三并头形”,所以,这二者的捧瓣雄性化程度则要比“五门八式”中的“大、小平切”稍降一级。为什么“蜈蚣钳头形”至“大平切头形”之间插入了两个“三并头形”而我们却说“平切头形”比“平切”的捧瓣雄性化程度只降了一级而不是两级呢?就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头形八法”里捧瓣雄性化程度最强烈的是“蜈蚣钳头形”,而“五门八式”中捧瓣雄性化程度最强烈的并不是“蜈蚣钳”而是“油灰块”。不过,显而易见,“油灰块”的捧瓣雄性化程度是要高于“蜈蚣钳头形”的,若这二者按捧瓣雄性化程度排位,“油灰块”排位在前。而“头形八法”中,由于在“(喬皮)角门”中“瓜子口头形”与“石榴头头形”之间插入了位于二者中间形态的“净瓶头头形”,分为**,比“五门八式”“(喬皮)角门”下的两级切分更细。所以,“头形八法”与“五门八式” “(喬皮)角门”中若按捧瓣雄性化程度由低至高排位,“瓜子口头形”位于“瓜子口”之前,“石榴头头形”则位于“石榴头”之后。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上面提到的两个环拆分后,按捧瓣雄性化程度的排序草型组成一个由“头形八法”与“五门八式”相叠加而成的更大的环状链:
油灰块→蜈蚣钳头形→蜈蚣钳→大三并头形→小三并头形→大平切→大平切头形→小平切→小平切头形→杏仁形→尖头形→瓜子口头形→瓜子口→净瓶头头形→石榴头→石榴头头形→(接油灰块)。
由这个排序同时可见“头形八法”与“五门八式”中两组“形式”间的捧瓣雄性化程度的内在关联:
>油灰块≥蜈蚣钳头形≥蜈蚣钳≥大三并头形>小三并头形≥大平切≥大平切头形≥小平切≥小平切头形≥杏仁形>尖头形<瓜子口头形≤瓜子口≤净瓶头头形≤石榴头≤石榴头头形<(见附图二)。

这样,我们总体上知道了“八形”与“八式”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与对等互换关系。这个演变过程以及它们的对等关系,是可以在当时流传下来的几个存世传统铭品中得到验证的。
《兰蕙同心录》在描述花品时用的是沈沛霖的蕙蕊“头形八法”,如:大一品、上海梅、元字,“蕊形小三并”,关顶“大平切头形”,大陈字“小平切头形”,后上海“瓜子口头形”等。成书比《兰蕙同心录》晚了16年《兰言述略》最早记载了蕙蕊头形“五门八式”,并同时在 “五门八式”中列入了蕙花品种的头形,如:潘绿、程梅、关顶,“蜈蚣钳”,大一品、上海梅、元字,“大平切”,大陈字仙、小塘字仙,“小平切”等。另外,《兰蕙小史》一书,虽在“论蕊”一章中录有蕙蕊头形“五门八式”,但在品种描述上大部分沿袭了《兰蕙同心录》中所采用的“头形八法”,同时又有一小部分参照了蕙蕊头形“五门八式”。
有一点必须要说明。无论何种类型的生命体,它们的不同个体以及个体的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下的体征都是有着微妙差异的。兰花也不例外。《兰言述略》曰:“其种有七十二种之说,实则逐种逐样,不能繁载也”。
“头形八法”与“五门八式”都只是运用了某种打包方法进行的一个粗略的分类,只是一种达到了较高准确度的概率。这些单个“形、式”的内部,还可以进一步的细分。多数时候,“形、式”的内部往往还会出现“变脸”,即便是在同一杆花里面,也会有“一爷娘生九等子”的状况;而相邻的“形、式”之间,却又往往存在着诸多的相似度。或者说在单个的“形、式”中往往存在着与相邻“形、式”之间的中间“形、式”,甚至还会存在跨级别相似的情形。这样,往往会另我们将某一“形、式”与它的相邻“形、式”误判。或许,这也是“头形八法”与“五门八式”之间“和而不同”的原因之一。对“头形八法”与“五门八式”的理解,我们应当结合艺兰实践,灵活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
关于“头形八法”与“五门八式”下的具体内容先就探讨到这里。下篇与兰友们继续探讨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头形八法”与“五门八式”中单个的“形、式”的名称该如何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