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闻道,勤①而习②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③有之:明道若昧④,进道若退⑤,夷⑥道若纇⑦,上德若谷⑧,大白⑨若辱⑩,广⑪德若不足,建⑫德若偷⑬,质真⑭若渝⑮,大方无隅⑯,大器⑰晚成,大音⑱希⑲声⑳,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⑳且成。 1.勤:勤制识神欲飞。 2.习:常习而成习成惯成自然,“行”字用义远不近“习”。 3.建言:形成说法、格言。 4.昧:不清楚。 5.退:退步、退废。 6.夷:正常顺利。 7.纇:阻塞。 8.谷:看不到有。 9.大白:大彻大智。 10.辱:傻痴。 11.广:普行广施。 12.建:创建德为善业。 13.偷:防不解不测、不好意思、怕人嘲笑。 14.质真:质朴真实。 15.渝:随便。 16.隅:棱角。 17.器:法器。 18.音:依頻。 19.希:无。 20.声:波幅。 21.贷:承担使命责任。 上根者闻道,勤制识神归习不离;中根者闻道,时习时断、时信时亡;下根者闻道,很不解,大肆嘲笑,大肆诽谤,没有不解的嘲笑,就不足以为道的本能和价值了,就是世浊的浮尘了。因此成言有云:深明道的看起来好像并不清楚,精进在道中的好像没有什么进展已经退废了,静宁顺行在道中好像阻止不进了,上德好像并没有什么本事,大彻大清之德好像好坏耻辱不分是傻子,普行广施之德好像并不会满足,建筑积造中之德好像并不光明正大,质真朴实之德好像并不严谨有素,至大的方正看不到棱角,至大的器造工时之大必然晚成,大音达义无以声,大象无限何见形。道性隐无名相,学者惟专于道,善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怠且其中自然成。 一、三类根性智能程度展示三种觉象,从中当能确知“道”之深彻至尊,从中当应隐顺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防造恶缘。 二、道者处反中、存内中、不欲为外。 三、真大自无,可视肖现为有大自损。 四、惟道常虚,善贷且成,使命不误。 一、德是生命依境祸福、智能人际的总和,其量级类型各各不尽相同而成不同相貌、能为、品性的人。 二、人必贵德,德去则气数尽命自了。所以人不但要积德,更在节约德、少耗损德。凡是涉害大众极损必定造下孽报。 三、天生我命必有用,都有自己的使命责任,不务使命责任自断天年。故老子曰生死之徒十之有三而自分不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