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康熙誉为“有福之人”,清代最长寿皇太后,为何不愿与夫合葬?

 史海甄客百晓生 2019-05-16

太后为天下母四十馀年,国家全盛,亲见曾玄。

1735年(雍正十三年)农历八月,雍正皇帝驾崩于圆明园,继位的四子弘历(乾隆)在1736年(乾隆元年)九月初四这一天,接到了一份大臣递上来的折子,但其中的内容让他这位九五之尊、帝国最高的统治者都无法当下决断,那么这份折子里面究竟讲了一些什么呢?

被康熙誉为“有福之人”,清代最长寿皇太后,为何不愿与夫合葬?

乾隆剧照

让乾隆都难以决断的奏折

原来,折子是当时负责泰陵(雍正帝陵寝)工事的主管大臣弘晊与海望所上奏,其意请皇上决断,先帝(雍正)泰陵地宫用不用给当今皇太后留位子。拥有无上权力的乾隆对此不敢妄下论断,于是专门去生母钮祜禄氏(时为崇庆皇太后)的住所请示。

钮祜禄氏闻听此事,毫不犹豫地下了一道谕旨,以“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于心实有未安”为由明确拒绝与夫君合葬,并且还以孝庄文皇后之昭西陵孝惠章皇后之孝东陵两座后陵为先例,表达自己百年后也要单独建陵的意愿。乾隆自然对其母之令言听计从,所以泰陵地宫内最终只葬入了一帝一后一贵妃(雍正帝、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敦肃皇贵妃年氏)。

被康熙誉为“有福之人”,清代最长寿皇太后,为何不愿与夫合葬?

泰陵

那么她的内心深处的想法真如史料所说的那般怕扰雍正清静吗?其实不然。从其前半生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个中端倪。

地位卑微,难得君心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钮祜禄氏出生,论及家世,虽说出自名门,但按照细分来看,其曾祖额亦腾与祖父吴禄这一支远远不如后金开国功臣额亦都支系显赫。相对于额亦都的儿孙(子遏必隆,孙女孝昭仁皇后)荣宠无比,钮祜禄氏的父亲凌柱只是个四品的典仪官,顿时显得黯淡无比。

在她12岁的时候(1704,康熙四十三年),嫁给了时为多罗贝勒的雍正,此时雍正27岁。因为地位相差悬殊,所以钮祜禄氏只能以格格(侍妾)的身份入侍雍和宫。就这样在格格的位分上一待就是18年,就连1711年(康熙五十年)生弘历之后,她的待遇也未得到任何改观。

被康熙誉为“有福之人”,清代最长寿皇太后,为何不愿与夫合葬?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剧照

钮祜禄氏终其一生只有弘历一子,足以说明她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并不高。而关于弘历的出生,根据《清世宗实录》等的记载看出还是一件偶然之事。康熙年间,雍正有一次突发疫症,在当时疫症很难治好,幸得时为侍妾的钮祜禄氏悉心照料,最终雍正才会化险为夷,由此也就对这个平日地位卑微的侍妾的态度有所改观,弘历就是在这样的机遇下出生了,此时钮祜禄氏19岁。

被康熙誉为“有福之人”,清代最长寿皇太后,为何不愿与夫合葬?

雍正剧照

虽然是偶然得子,但钮祜禄氏的后半生荣宠却全部得益于自己的这位独子。当然其中,还有一个人的功劳,这个人并非是大家所预料当中的雍正,而是康熙。众所周知,康熙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弘历的时候(1721,康熙六十年),对11岁的这位孙儿十分喜爱,便问雍正此系哪位女子所生,作为爱孙生母的钮祜禄氏这才得以近距离见到康熙的圣颜,因为按照以往这种面圣的机会只能是时为福晋的乌拉那拉氏才能拥有,她一个小小的侍妾有此机会全得益于生下一个好儿子。

被康熙誉为“有福之人”,清代最长寿皇太后,为何不愿与夫合葬?

康熙画像

康熙赞誉,儿子努力,得以一路晋封

所谓爱屋及乌,康熙见到钮祜禄氏之后,对其大加赞赏,称之为“有福之人”,这样的评价和判断对于钮祜禄氏来说想都不敢想,不曾想自此却开启逆袭之路。雍正是一个十分有想法的皇帝,善于捕捉任何细节,所以对于父亲康熙的赞赏,他默记于心。在1723年(雍正元年)自己继位为帝后,不仅将弘历以“密建立储”的方式选定为接班人,而且还封其生母钮祜禄氏为熹妃,7年后又晋封其为熹贵妃。

弘历在诸皇子当中确实有日后继位为君的优势,但其母钮祜禄氏在雍正的后宫当中是并不占优势的。终雍正一朝,真正得到雍正宠爱的莫过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和年贵妃。乌拉那拉氏作为雍正的发妻,两人感情深厚无可厚非,而年氏在其兄获罪之后依旧没有受到半点波及,足以见得其在雍正心中的重要性。

被康熙誉为“有福之人”,清代最长寿皇太后,为何不愿与夫合葬?

敦肃皇贵妃年氏剧照

貌合神离,拒绝与夫合葬

所以钮祜禄氏的一路晋升并非雍正对其宠爱有加,而是因为康熙的大加赞赏和儿子的深得父心。所以在夫妻感情上来看,二人之情并没有那么深厚,相反钮祜禄氏的仅有一子恰恰证明了在雍正心里她的地位很一般。长达31年的不受重视,导致钮祜禄氏的内心长期处在一个苦闷凄凉的境地,以致她早已看透后宫当中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不争不抢是她的真实写照。

对于后宫众妃嫔想争都争不来的“与帝合葬”,她却根本不在乎。因为对于雍正的冷落和不重视钮祜禄氏早已绝望,所以她不想在去世之后还要与这个并不深爱他的男人长眠一处,哪怕他是九五之尊的皇帝。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朝服像

1735年(雍正十三年),58岁的雍正结束了自己勤勉辉煌的一生,而钮祜禄氏也真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继位的乾隆打小天资聪颖,“知母莫若子”,他深知母亲在后宫当中十几年来的苦楚,所以在登基之后以孝心对母亲之前的遗憾予以加倍补偿。

爱子继位,备受荣宠,年逾八旬,五世同堂

众所周知,乾隆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其孝心体现在诸多方面。

每出巡幸,辄奉太后以行,南巡者四,东巡者四,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谒孝陵,狝木兰,岁必至焉。

第一,奉皇太后而行。在母亲健在之时,不管他去哪儿巡游,都会带上母亲一同前往(四次南巡、三次巡幸五台山、四次东巡等),钮祜禄氏在游历途中是她最开心的时刻,一方面是因为儿子的孝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长久以来的深居宫中引发的抑郁在此期间得到了彻底的释放。饶是清朝在太后位最久的孝惠章皇后在此方面也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被康熙誉为“有福之人”,清代最长寿皇太后,为何不愿与夫合葬?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剧照

乾隆十六年,六十寿;二十六年,七十寿;三十六年,八十寿:庆典以次加隆。

第二,为母办天下最盛大寿宴。按照当时的旧例,从60岁开始,每隔10年应办一场寿宴。乾隆为了母亲的寿宴,可谓费尽心思,前后的三次大寿(1751、1761、1771),办得比自己的皇帝寿宴规格还要好,而且在母亲80大寿之时,已经61岁的乾隆还亲自为钮祜禄氏奉上舞蹈,可见在其心中母亲的地位无与伦比。

四十二年正月庚寅,崩,年八十六。葬泰陵东北,曰泰东陵。

第三,为母建最标准后陵。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86岁的钮祜禄氏去世,成为清朝最长寿的皇太后。按照母亲的生前意愿,乾隆将其安葬在距离泰陵3公里的泰东陵。泰东陵是清东、西二陵的7座后陵当中规格最为标准的皇后陵,并且为表孝心,乾隆以3000两黄金为母亲打造了一座“金发塔”,规格之高无人能及。

被康熙誉为“有福之人”,清代最长寿皇太后,为何不愿与夫合葬?

金发塔

纵观钮祜禄氏的一生,前半生因身份卑微而受尽冷落,后半生有孝子的万般呵护,得以尽享天伦之乐。康熙爷当年所赞誉的“有福之人”在此终于得到了验证,在皇太后之位41年之久的她,以86岁高龄去世,不仅是最长寿的太后,更是最享福的太后,在其有生之年享受到其他太后所远不能及的“五世同堂”(皇曾玄长孙奕纯生于1767年),也算是苦尽甘来,一生无悔。

参考资料:

《清圣祖实录》

《清世宗实录》

《清高宗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圣祖本纪》、《清史稿.世宗本纪》、《清史稿.高宗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