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宋祁最醉人的一首词,写出了绝妙的春光美景,令人百读不厌

 acerbookstore 2019-05-16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他的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名句,世称“红杏尚书”。

宋祁不仅文采出众,长得也是一表人才,个头挺拔俊朗、英姿勃发,给人飘飘如仙的感觉。宋祁做官有自己的一套,他从不参加任何吃喝宴请,和晏殊的为官风格比较接近。但无论是在他主持的财政、建设项目上,还是在政治、文化工作中,都成绩斐然。

他风流倜傥、喜好声色,仕途却因此波澜不惊、顺风顺水。他的文采也被广为传播,可谓人尽皆知。尤其擅长描写春日里的绝妙风光景致,说到风光、说到景致,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一首春游经典名作《锦缠道》。

《锦缠道》词牌名,又名"锦缠头""锦缠绊"。关于此调来源,一说道即道路,缠即缠住马脚。据传隋炀帝为了炫耀隋朝的强盛和富足,便利诱西域诸国入朝,元宵之夜,命市商盛饰市容,街道树木都用锦帛缠饰,缠帛落地,连马足都被缠住。这个故事,被谱成了曲调。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古代歌舞时,每以锦帛缠头作为装饰。演出完毕,客以罗锦为赠,称为缠头。后来便作为赠送歌伎财物的通称。唐杜甫《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白居易《琵琶行》诗:"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调名或即本此。

锦缠道·燕子呢喃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译文>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白昼忽然交长。看园林景色。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柳叶展开宫眉。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牵手。我已经醉意醺醺。还想寻找美酒。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此词叙写春日出游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词的上片着意描写春景,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全篇紧紧围绕春游这一主题,既描绘了桃红柳绿、花鸟明丽的春日景色,又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郊游宴乐的豪情逸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春日景色的迷恋热爱之情和对郊游宴乐生活的向往赞赏之意,这是词人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和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

上片着意描写春景。点明时节是早春,时间是白昼。春天的气息迎面而来,读者仿佛看到了“燕尾点波绿皱”的情景,仿佛听到了燕子呢喃的声响、如绣的万花、胭脂般的海棠、宫眉样的柳叶等等春日景物,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春天,令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下片着重抒发游兴,游人踏青之事。说明踏青者并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着手集体出游,又将载歌载舞的郊游场面描写得十分热闹。本就已经醉意醺醺了,可郊游之人还要寻醉,足见其不拘形迹、恣纵狂放的情态。同时借用杜牧《清明》诗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来表达情感的决然不同。

这首词以风流闲雅的笔调,通过明媚鲜艳的艺术形象和欢快酣畅的情致与韵律,抒写了及时行乐的人生况味,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