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一农民为娶媳妇,上交“传家宝”,专家:派人将农民家包围

 昵称64114534 2019-05-16

导读:陕西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地下文物第一大省,尤其是关中平原地区的一些农村,很多农民在种田时,经常会挖出文物。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民挖出文物一般都会主动上交到博物馆,得到一块奖状或是一面锦旗,就非常高兴。

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兴起了文物收藏的热潮,大量的文物贩子涌入农村,高价收购他们手中的出土文物,这给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现在陕西省博物馆保存的4件西周时期的国宝,其征集过程就充满了刺激和戏剧性。

1999年的夏天,陕西省博物馆突然来了一个年轻人,他拿出一张照片给工作人员,说上面的青铜器是爷爷留下来的“传家宝”,想让博物馆的文物专家鉴定一下,是不是文物值不值钱?

博物馆的专家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青铜器是一件簋,是古人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到了商周时期成为了祭祀用的重要礼器。通过了解,工作人员得知这位年轻人是扶风县人,因为自己结婚家里没钱翻盖房子,所以父亲就拿出来一件青铜器让他找地方卖了换钱娶媳妇,至于青铜器的来历,父亲只告诉他是爷爷传下来的。至于爷爷是怎么得到这宝贝的,年轻人也不太清楚。

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要求下,第二天年轻人带来了青铜簋的盖子,当专家看到盖子内部密密麻麻的铭文之后兴奋不已。经过统计铭文一共有120个,内容记载的是西周国王在录宫册命宰兽的全过程,这将对西周时期的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物佐证,是极其珍贵的一件国宝。

得知这件青铜器是难得一见的国宝之后,年轻人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够得到巨额的物质补偿才能将文物上交,这让博物馆有些始料未及。

之后陕西考古研究所和青铜器研究专家再次对青铜簋的盖子进行了鉴定,确认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国宝,并且还发现它与保存在周原博物馆的一件青铜簋完全一致,不论大小、形制、材质,就连铭文都基本相同,因此专家推断这两件青铜簋应该是同一组青铜礼器。

想到这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青铜簋是这位年轻人在地下挖出来的,那么绝不可能就是一件或两件,在他的家中很可能还有其他青铜器。于是博物馆立刻派出人手赶到扶风县,找到了这位年轻人,并向他和家人宣传了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

经过耐心开导,年轻人说出了青铜器的来历,原来70年代,他爷爷在田地里挖水渠时意外挖出了青铜器,当时他没有声张将青铜器拿回家后一直埋在柴房下面,在临死前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后来到了97年,他要去外面打工没有路费,父亲第一次告诉了他青铜器的事,于是他挖出来一件交到了周原博物馆,并且得到了一些奖励。

听到这里,博物馆的专家心中暗喜,果然是出土于同一个地方的青铜器。可当工作人员要他们说出一共有几件青铜器时,父子二人却总是含糊其词不想说。期间年轻人表示,如果博物馆给的钱太少,那他就卖给文物贩子,前天还有人上门说要出20万买他的青铜簋。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为了避免文物被卖给文物贩子,他们决定加派人手对他家进行了包围和监视,并且就吃住在村里以免文物被卖掉。同时不断的派人向他们宣传文物保护法,告诉他们地下挖出来的文物都应该主动上交国家。并且专家表示,当时西周时期卿大夫一级的陪葬制度应该是“五鼎四簋”,所以跟这两件青铜器一起出土的肯定还有另外两件青铜簋或是青铜鼎。

最后在万般无奈下,父子俩说出了实情,当年老人在水渠中确实挖出了4件青铜簋,之前交给了周原博物馆一件,现在还有3件全部上交。经过鉴定,这4件青铜簋是西周时期的一组礼器,2件有铭文,2件没有铭文,是难得一件的国宝重器。

参考文献:《考古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