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如蚁人生234 2020-10-09

   本文作者郭恒耀,1956年生,榆次修文镇郭村人,中共党员。1973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学数学、政治、历史教师,源涡学校校长。现为榆次区作家协会会员,曾主编《榆次乡村简志》和榆次《郭村村志》,现已基本完成《榆次地名》、《榆次古今之最》、《榆次方言》的编撰。 

1.榆次最早的人类活动始于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有长凝镇姜(贾)榆(鱼)沟和东赵乡大发村石虎湾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佐证。

2.榆次最早的首领是炎帝神农氏部落第八代首领姜榆罔。姜榆罔就是炎帝八世,与黄帝轩辕氏是同一时代的人。《竹书纪年·周书》载:“上古帝榆罔凭太行以居冀州。榆罔之后,国为榆州”。

3.榆次境内最早的“城”之一,极有可能是位于庄子乡榆城坪村一带的榆州国城。有榆城坪(境内发现龙瓦当、古地道、卜头地名以及当时人类生存环境)、姜榆沟(说明境内有姜榆氏族)、榆次(“榆州国所在之处”之意)三个地名为佐证,志书中的咏榆城诗也可为证(尚在继续考证中)。

4.榆次最著名的原始社会末期遗迹是修文镇郭村“凿台”(今已不存)。凿台是大禹治好涂水祸患后在涂水(今潇河)岸边建筑高台作为纪念的标志,故有此名。

据郭村《洪福寺碑记》记载,以上事实是可信的,因为在秦代挖掘土地时发现了那时残破的石碑,残留有“奉诏命修筑凿台,治理地表水患”等文字。

5.进入奴隶社会后榆次最早的城之一是位于今修文镇陈侃村北的武观城(早已不存),传说此城是夏代启王幼子的古城。

6.榆次之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战国赵惠文王时也有记载。

7.进入奴隶社会后榆次最早的首领为春秋时期涂水大夫知(智)徐吾。智姓是榆次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8.榆次最早的名人古墓为“智伯墓”,位于长凝镇榆(鱼)儿池和庄子乡神头村之间的智岭上,人称“智伯圪洞”,为山西省第一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453年)姬姓,古书多作知瑶,时人尊称“智伯”,谥号“襄”,故为智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正卿,传说为榆次王村智姓先祖,是一位才干出众、智谋过人的领袖。在其执政期间,广收人才,注重发展生产,极力扩大智氏家族势力,使晋国朝政呈现出智氏一家独大、力压韩、赵、魏三卿的局面,具备了独代晋室的物质条件。然而,因他刚愎自用(不听郗紕、智果、土茁等人忠言)、妄自尊大(最好凌人。曾侮辱赵氏、戏弄韩氏、奚落陈氏)等致命性格缺陷而最终身败名裂。晋阳之战的惨败,不仅使智氏家族彻底崩溃,更使智氏沦为三家分晋的看客,令人惋惜不已。明人李继贞有诗曰“水可亡人国,那知国自倾。片言能树敌,三版得完成。”

9.榆次面积最大、跨越年代最长、国内罕见的古墓群为猫儿岭古墓群。1981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该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榆次最早的名人古祠为“原过祠”。

原过,战国初期人,赵国国王赵襄子的大臣,因败智伯有功,立祠以祀。北魏时祠废,郭家堡乡源涡村名即来源于此人名。

11.传说中榆次最早、职位最高的文官是战国时期任赵国宰相的蔺相如。据说他是长凝镇蔺郊、相立村人,这不过是传说而已。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人,官至赵国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据今人考证,蔺相如墓有二:一在邯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一在蔺相如的故里山西省古县保丰村(刘伟毅《山西人物介绍》。

不过,榆次民间有关蔺相如的数种传说中有的也不是完全不可信。笔者认同刘怀仁观点。一是蔺相如流寓寄宿于此,一是蔺相如曾避难于此,或是蔺氏后代曾在此居住,故有“相立村”(蔺宰相立马处)、“璧达村”(和氏璧平安到达)、“廉子山村”其地名。《史记》载“蔺相如者,赵人也。”榆次当时属赵,蔺相如在为相之前是赵国官者令缪贤的门客,当蔺被封为上卿时,廉颇曾说“……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居位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由此可见,蔺相如是平民庶人,所以在其发迹之前,虽然不能肯定蔺相如就是榆次人,但流落偏乡僻壤的可能是存在的,这在战国时期发迹的卿士中不乏其人。总之,“无风不起浪”最起码说,蔺相如或其后裔曾在榆次相立、蔺郊一带活动过且做了不少好事。

12.最早的剑客,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剑客”之一,他是战国末期今郭家堡乡聂村人盖聂,刺客荆轲曾慕名千里来访。西聂村曾有“盖聂遗墟”。

13.榆次制造砖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甚至更前。

14.关于榆次城区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本纪》。

15.旧版《榆次县志》记载榆次古城最早的遗址是位于今北关一带的汉古城(今已不存),周回二十一里。

16.榆次最有神秘色彩的古城是榆林城。

据旧版《榆次县志》记载:“长寿村东南数百步外叫榆林城,时现古城,农人早出,辄见绵互数里,敌楼雉堞宛然在目。相传为榆林城或疑为古武观城池,恐未必然”。村民讲,清晨或雨后,白雾茫茫,曾有很多人看到村南昔日的榆林城幻境。景中有古庙、神楼、有砖城墙,穿盔甲的士兵、穿古代服装的平民百姓,还有柳树林、湖泊等,瞬息即逝,实属奇观。

17.佛教最早传入榆次是在东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6)。

18.榆次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寺庙是建于东汉建宁年间(168-171)的郭家堡乡源涡村“永寿寺” 与什贴镇山庄头南的“小五台”。

永寿寺内雨花宫图片已编入《图像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此书由建筑学大宗师梁思成著、费慰梅编、梁从诫译。该书曾6次提到永寿寺雨花宫并附图3幅,足以说明建筑学大师对源涡永寿寺雨花宫的垂青。

山庄头南二、三里处,曾有一名叫“小五台”的地方。旧版《榆次县志》载,那里环境幽深,寺庙林立。东有结构严谨的“九曜殿”塑像生动。“芦山寺”相传创自汉,历魏、梁、唐、宋迭经重修。西有宋宣和三年(1121)修建的“龙池亭”,塑龙盘旋于屋顶,内石佛极精。中间的“三教祠”、“文殊祠”、“普贤祠”更是金碧辉煌,宏伟壮观。传说“先有小五台,后有大五台”。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是山庄头、苏家庄、西赵三村(原来有二十多个村,后成为三村)轮流请神、送神(文殊菩萨为高二尺左右的铜神像)、赶集、闹红火(山庄头的铁棍、二鬼丢跌,苏家庄12付五尺高的高跷,西赵的滚铁镲颇具特色)的日子,人们云集“小五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成了欢乐的海洋。如此珍贵古迹可惜已荡然无存,2000年开始,左青艳在小五台遗址上建起"小五台生态庄园"。

19.《榆次县志》记载最早的榆次籍武将是三国时期魏将郝昭,以守御著称,败蜀帅诸葛亮于陈仓。郝昭墓传说曾在什贴镇罗家庄境内,另一说曾在东赵乡李墕村境内。

20.榆次古代最著名的县首领贤吏是西晋咸宁年间榆次令荀藐和北宋天圣年间榆次知县事文彦博,榆次老城“思凤楼”供奉的便是此二人。

21.榆次最早以诗文名世的是晋代邑人孙楚、孙绰、孙统。

此三人以及孙盛之曾孙孙康,系太原府中都人。榆次、平遥历史上曾名中都,故究竟是榆次人还是平遥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阳曲傅山对孙盛极为推崇,在他的《口号》诗中有"榆次颇谙有孙盛,昭余不信产温峤”句。

22.榆次古代最著名的励志(家虽贫,学不辍)人物是晋代“映雪夜读”之孙康。

23.榆次现存最古老的树为长凝镇北头村古楸村(约2000年以上,据说唐代时就是古楸一株),堪称“榆次树王”,此树已列入山西省古稀珍贵树木名录。

24.榆次境内人工采煤的记载最早始于南北朝。

25.榆次现存最大的“王墓群”是什贴村西的北齐韩氏古墓。2008年6月16日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韩氏古墓曾有六个封土堆,其中有韩轨墓,传说他为汉朝大将韩信的后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