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玩一辈子 iPhone,还是改变自己?Apple Watch Series 4 体验

 好吃好看分子 2019-05-16

在谈Apple Watch Series 4 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 1981 年科技杂志对智能手表的畅想。1981年,那时候离 Steve Jobs 发布世界第一台消费级图形界面电脑— Apple Lisa 还差两年,人们用的电脑系统是微软的 MS-DOS,结果他们在畅想电脑化手表的时候,搭载的依旧是 MS-DOS,只不过将电脑整体浓缩成手表大小,甚至还包括 QWERTY 全键盘,与前些年那些所谓「智能手机」的做法如出一辙。

在现在看来,如果产品经理弄出了这么个东西,基本可以拖出去祭天了,但那却是三十多年前大部分科技爱好者们的真实想法。那我们现在对智能手表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是的,在这个触屏当道的年代,我觉得就是简单粗暴地把触屏缩小,正如 Apple Watch Series 4 那样。(后称 Watch 4)

但这是“future computer”吗,我觉得不是,手表本身似乎也没这个打算,那这块智能手表到底要成为什么?我们拥有它之后能获得什么?有了 iPhone 我为什么还需要这只 Watch 4?顺着我第一次上手 Apple Watch 的体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外观:Watch 4 的主要价值之一

1.1 爱极简,连手表都不放过

(张小龙过度极简,采访没有图片)

这种因为极简而易用到难以超越的设计理念,在苹果产品上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 Watch 4 的外观设计,简单干净。重复一下张小龙的话就是,如果别人想要超越吧,总得加点什么,加了又不够极致,反倒超不了,就是这么一个致胜思路。

但问题又来了,由于已经简单到极致,连自己都无法超越自己,导致外观很难做出什么变化,至少在可行技术之下,是没地方能改了。可是在一年一更新的快节奏时代下,不换一下又会说你「审美疲劳」,所以迭代到这第四代,苹果憋出了个高屏占比来维持一下生计,要恰饭的嘛。

不过挤牙膏归挤牙膏,香是真的香。

由于屏幕放大的同时又做了圆角处理,再加上 OLED 的特性和大部分 App 的 黑色底 UI,视觉效果真的很突出,我总感觉屏幕显示的内容是无拘无束、浮游于拿一整块面板上,和 iPhone X 系列、新 iPad Pro 所提供的全面屏体验相当。当然啦,也顺便统一了这全家桶的屏幕外观设计。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明白,买 Apple Watch 的一大作用就是,进一步统一你的电子设备的外观,包括电脑、手机和智能手表——全能是苹果味儿设计,也能全是圆角矩形全面屏,为极简颜控们提供了一个追求外观搭配极致的药引子。再纵观竞争品牌,你几乎无法找出上述三款产品能够同时统一设计风格的。这里不是说各有风格不好,而是讲苹果这个极简外观生态,真的爽到了。

可是啊可是,我的 iPhone XR 是红色的!但 Mac 没红色,耳机没红色,表也没红色,对颜色控非常不友好,果然咱 XR 只是用来冲业绩的干儿子,只有换一下表盘颜色聊以慰藉了,我也是佛了,说到…

说到红色,我就想到表冠上的红色。由于我体验的是 GPS 版本,并没有蜂窝功能,所以这个和蜂窝绑定的外观设计自然也没有在这只 Watch 4 上存在,不过这个表冠我倒是想说说。

在 Watch 4 上,某些界面如果用数码表冠进行交互,会出现和用 iPhone 调闹钟一样的震感体验,嘿,挺舒服。但按表冠居然需要使出把 Watch 4 按歪的力才能触发,虽然普通的表也这样,但真的希望能改改!咱能不能优雅一点?

1.2 戴着的感觉

据了解,虽然 Watch 4 的 44mm 版本的机身尺寸比此前最大的 42mm 版本还大,但厚度变薄了 0.7mm,背部的传感器也得到了削薄。所以我作为一只属性为 170 cm + 57kg 的偏瘦型男子,带上这只 Watch 4 的时候,感觉尺寸刚刚好,不厚也不过大。

对于女生呢?大了点…….还是选择 40mm 吧。

那喵呢?我jio得可以。

关于佩戴的感觉,除了日常使用之外,主要有两个特殊的情况,分别是洗澡的时候和睡觉的时候,要不要摘呢?

一,洗澡的时候,我不摘。在刚开始体验的时候,还是不太愿意让 Watch 4 沾水的,毕竟谁买了新鞋都会小心翼翼地绕过水潭。但本着为测评献身的豪情壮志,果断戴着洗澡,结果当然係冇问题啦!只是根据官方的说法,最好不要碰太多沐浴露洗发水这类玩意儿就是啦。

二,睡觉的时候,我摘了。作为一枚严重的手机用户,睡前这个玩手机的好时机怎么会放过?那么 Watch 4 的存在意义就只剩下震动闹钟了。而关于震动闹钟,我发现除了手表会震动之外,手机和手表都会响,那我要来干嘛呢……况且,还碍着我左侧睡呢。

况且,洗澡和睡觉这两个时间段里,你必须得选一个场景把手表摘下来,否则,你咋充电咧?还有,充电的时候 Watch 4 会变成一个「床头钟」,苹果都帮你安排好了,何乐而不为?

二、系统体验:「冗余」之态,也有自我特色

2.1 iPhone 伴侣

Apple Watch 是一个什么存在呢?你可以单独买一台 MacBook,也可以单独买一台 iPhone,再或者单独买一台 iPad,但你绝对不可能单独买一只 Apple Watch,官方也这么觉得,因为没有 iPhone,你就无法激活 Apple Watch,况且这次体验的 Watch 4 还是非蜂窝版本,还是好好当个 iPhone 伴侣吧。

在体验的这一周里,我个人认为入手 Apple Watch,在实用价值这方面,它最能提供的就是「让你偶尔想要摆脱 iPhone 的时候真的能摆脱……在某些场景」。

首先是「看通知」,我觉得这就是个防沉迷功能。如果我们去 iOS 12 新出的「屏幕使用时间」里看看,会发现在「拿起后第一次使用」这一栏里,社交 App 肯定得排在一二名,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被它的通知拉去用的;更糟糕的是,一拿起手机,要么刷上半小时,要么转去其他 App 刷上半小时,一不小心又沉迷手机了。

在用上 Watch 4 之后,欸,手腕一扭就看到,甚至还能看表情包呢。点个语音转文字回复,手腕一扭回去又能接着干活,既不耽误回复,也不耽误工作,两开花两开花。这不,在工作或者其他时候就减少了因为通知而不自觉沉迷手机的情况了,而且能将我们「总是不自觉点开手机」的习惯改成「不自觉地翻一下手腕」,也能达到前面提到的目的。

接着是关于表盘和 App 的使用。为什么我要将这两个放在一起讲呢?因为这两者是紧密结合的。在深入体验一番并且你是苹果系统忠实粉丝的话会发现,WatchOS 并没有采用 iOS 的一级菜单逻辑,而是 macOS 的桌面逻辑。

在 WatchOS 里,表盘即是桌面,这也是为什么提供快速切换表盘的操作,苹果希望你在表盘就干完能干的事儿。

(其实还有更方便的布置,但国产 App 都不支持新表盘,只能做如此妥协了)

其中 Things 的今日待办事项一栏是我最喜欢的,作为一个工作时老是忘记打开 to-do App 的人来说,翻一下腕就能看到今日要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太棒了。(我个人建议:最好所有表盘统一始终展示风格,数字就全数字,模拟就全模拟,否则有点分裂)

讲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 Watch 4 的第二个主要价值,就是让获取简单信息、进行简单操作的方式简单点----翻一下腕就行啦!WatchOS 5 还推出了一个「抬腕对话」,抬腕的时候讲手表靠近嘴巴并讲指令,siri 就会工作,跳过尴尬的「嘿siri」,好评。

(喊了一声支付宝)

比较可惜的是,因为目前在这手表上有利可图的地方趋近于无,所以大部分软件厂商都没啥动力去开发和更新,这也让 Apple Watch 性能再强,来来去去还是那些 App。

说到这里我还要吐槽一句,苹果都鼓起勇气,用矩形做 Apple Watch 的外形了,结果 WatchOS 是一个以圆形为主要形状的系统,哪哪都是圆形,苹果是人格分裂了不是?

2.2 自我发展:健康伴侣

今年发布 Watch 4 的时候,有一次久违的、全场发自内心的欢呼与鼓掌,就为了那个心电图功能(ECG)。

目前 ECG 这个功能只有美版可用(亲测,将一切信息、账号改成 U.S. 也弄不出这个功能),不过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苹果正在很用心地给 Apple Watch 塑造一个运动健康伴侣的形象,甚至在官方宣传里头,四个宣传点有三个和健康有关,毕竟 App 这条老路有点难走,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才能更好地发展,你说是不是。那到底 Watch 4 是一个怎样的健康伴侣呢?

当你用手机激活完 Watch 4,手机会再给你装一个 App:「健身记录」,这个 App Logo 上的这三个圈,将始终围绕着你的健康生活。

由外到内分别是关于活动所燃烧的卡路里、锻炼时长以及站立时长。数据要求非常低,基本就是一个正常的人在一天内理应达到的量,所以我们不应该刻意去完成它,而是通过纠正我们的日常活动、生活习惯,自然而然地完成。

可能有人就会问:冬天手冷会揣兜里,它还会记录吗?当然啦,我所有数据都是揣兜里完成的。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要把手抬得和肘平衡甚至更高,旋转手腕时屏幕才会亮,正常揣兜姿态是不行的。

上面是关于生活习惯正不正常,真正叫做运动的应该是「体能训练」里的事儿。步行、跑步、单车、游泳这类常见的自然都有,我比较疑惑的是「瑜伽」这一项怎么检测。

WatchOS 5 新增了「自动识别训练项目」的能力,当你在运动的时候会自动检测,并通过震动提醒你要不要开启体能训练;当然,当你减慢运动频率甚至已经静止下来了,Watch 4 也会提醒你要不要结束这次的训练,很自然的一个过程。

说完运动,我们来讲讲预警功能,例如心率监测和跌倒监测。很多人都知道大部分智能穿戴设备有心率检测功能,但完全不明白有啥用。所以 WatchOS 比较强悍的一点是,有一套较为完备的预警系统:

除此之外,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可用性,苹果还在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一起进一步深入 Apple Watch 在心脏方面的研究。这样的功能,对于不放心家里的父母,甚至不放心自己有疾病隐患的身体,这样一只 Watch 4 还是挺有帮助的,提醒一下,这是协助作用,起不了代替医疗设备的能力哦,那还有很长一段发展的路要走。或许你又想了,给父母买的话,那得再买一台 iPhone?二手旧版 iPhone ,你值得拥有。

三、续航:一天有余,两天不足

要问为什么不入智能手表,「不知道有什么用」排第一,「天天要充电」肯定能排第二。虽然 Apple Watch 上可实现的功能没几个,但续航也撑不了多久,毕竟有个高清的屏幕在那摆着。

作个参考,我这个一天到晚坐在电脑面前写稿、学(da)习(youxi)的人,Watch 4 的主要用来看时间、看待办事项、看运动圈圈、看通知等,还开启位置信息,也就是正常使用,从早上八点开始用,一直用到晚上10点,电池还能有 40% 左右。这多出来的部分,支撑偶尔的运动检测也绰绰有余,放肆用没关系。但你要说用两天……这就不太现实了,乖乖和手机同步吧。

充电速度方面,我用 Watch 4 标配的祖传 5V/1A 充电头充电,一小时冲进 65%,勉强够一天使用;完全充满耗时两小时整,挺正常的“苹果充电时间”。

四、总结

Apple Watch Series 4 到底适合哪些消费者呢?

第一次上手 Apple Watch ,用「奇妙」去评论 Watch 4 我觉得很是合适,因为它完全给不了你换 iPhone、换 MacBook Pro ,甚至是换 AirPods 的时候给我的那种惊喜,但又特别有用处,的确能改变我过度依赖 iPhone 的习惯,也慢慢改变我一天里的生活习惯,让其趋于正常。

也就说,相对于 iPhone 想让我们完全拥抱电子世界,Apple Watch 目前的存在,是想让你有机会在不完全和电子世界断连的同时,也能好好拥抱现实世界,前者「入世」,后者「出世」。这可能是被迫如此妥协,但就是不小心地成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角色,真是天意弄人。

在购买建议上,我不建议一步到位上这只 Apple Watch Series 4,而是先买只二手 Watch 3 玩玩,毕竟都不需要 1500 元了,而且二手的价格相对稳定,不需要的话再卖掉,也亏不了多少;当你发现,这表真的能改变你的时候,嘿,来只 Watch 4 吧,而且虽然我这次体验的是 GPS 版本,但我还是建议你玩蜂窝版,这能让自由更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