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苏北的一个靠海的小城,小城亲吻着海,海也拥抱着小城。小城有一辆公交车,每天往返于小城的两端。潮去潮涌,上车下车。小城的人们同海浪一起拍打着生活的节奏。 小城的公交车年纪很老了,近几年,小城的街道上涌现出许“宝马”“奔驰”,相比之下,明显寒伧的公交车却依然行驶在街道上一一小城的人们像爱海一样爱它,因为这辆车上有一个特别的座位。 这是一个临近车门靠窗的座位,与车内其他座位不同的是,它有一个蓝色的布垫,靠背上还用白漆写了四个字:幸福座位。家住小城东南角而学校在最北端的我,是公交车的长期乘客,自然对这个“幸福座位”的来历十分清楚。 两年前,一个小姑娘成了这辆公交车的特殊乘客。那时,小姑娘只有十一二岁,正值“绿水本无忧”的年龄,然而一场意外的事故使她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依赖双拐行动的她依然留恋美丽的校园,因而便成了这辆公交车上的一位特殊的乘客。 从此,小姑娘便深深地牵动着公交车上每个人的心。公交车的车门高,年轻的女售票员就抱着小姑娘上车下车:公交车上的座位很硬,一位老奶奶为小姑娘缝制了一个布垫:长着黑黑的络腮胡子的司机粗犷的苏北乡音小调,常常使小姑娘听得入了迷:而正在读初三的我,则成了小姑娘的“钟点老师”——在公交车上短短的十分钟为小姑娘检查前一天晚上的作业。毋需太多的言语和表述,更多的乘客用默默的行动关心着小姑娘,用一颗善良的心为小姑娘祝福。 一个天空中飘浮着淡淡阴云的清晨,发车的时候到了,小姑娘的身影却没有出现。公交车静静地停在路边,没有人要求开车,没有人打算离开,每个人都静静地坐在车上,心里充满着对小姑的担心。五分钟、十分钟,终于,小姑娘拄着双拐焦急而艰难地向公交车走来。顿时,车上的每个人都露出了舒心的微笑,这是人间真情最美的流露! 寒来暑去,海风已吹走了一年多的时光。公交车每日依旧往返于小城的两端,而我却再不能做小姑娘的“钟点老师”了,小姑娘将要随家迁往异地。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海风裹着海浪柔顺的气息,轻轻拂着小城。这是小姑娘最后一次乘坐小城的公交车。当年轻的女售票员像往常一样把小姑娘抱上车:当长满胡子的司机又哼起粗犷的乡音小调:当我又习惯地要为小姑娘检查作业;当满车的乘客又用关怀的目光注视着她的时候,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她呜咽着说,虽然不能像别的小姑娘那样欢快地玩耍、蹦跳,但是她觉得很幸福,因为有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关心她、爱护她。小姑娘说,她有一个请求,把她常坐的那个座位留给像她这样需要帮助的乘客,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幸福座位。 第二天,小姑娘没有乘坐小城的公交车。临近车门近车窗的座位的靠背上用白漆写了四个字:幸福座位。 点评:作者用流畅如诗的语言,歌颂了沿海小镇中一辆公交车的人们对一个拄着双拐的小姑娘长年累月的关怀,搭公交车上学的残疾小姑娘只要不到车上就没有人要求开车,小姑娘给自己专用的座位起名为“幸福座位”。 文中用“宝马、奔驰”等车与“明显寒伧的公交车”作对比,来突出“幸福座位”对于这辆公交车的特殊意义,并且用了倒叙的手法,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了一个靠海的小城,“小城亲吻着海,海也拥抱着小城”通过环境来衬托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文中的爱也渗进进了环境中。仿佛整个空气中都渗透着对小姑娘的关爱。文中的离情别绪是最让人心动的,残疾小姑娘的最后一次坐车,把本文的故事情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