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书学理论——用行云流水的方式写行书

 清虚堂 2019-05-16

于钟华 讲解    希   夷 整理

培养书法素养

 当书法变成了美术、设计、视觉、形式的今天,我们要把书法从这个里面拉出来,要回到书法本身是什么?所以说书法要一路清淤,回到民国,找到清朝、明朝,找到宋、唐、晋,然后找到王羲之。回到书法本身这样一路清淤回返的过程,就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找到那个源头,这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它是源于这个时代的对书法的批评批判,看到了它的问题,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于钟华于八尺屏纸上的课堂示范:张旭古诗四首

 人类历史上星光灿烂的那些人,都是因为他解决了人类发展过程中老百姓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记住了他们。大家明白了这个,以开放的心态,那你们在学每一个书法家的时候,在学王羲之的时候,就需要解决、了解王羲之那个时代的精神状态、氛围是什么?你要了解王羲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当时的书法发展有什么样的期许?不是一般人想的古人拿个毛笔写写字就行了,你看王献之会给他爹说,“古之章草,未能宏逸……大人宜改体”,也就是说,那个时代的目标是发展。当原来那个带有章草、稍显笨拙的笔意不能够表达当时文人的潇洒纵逸、奔逸绝尘的情怀时,怎么办?得解决这个问题呀,所以这个时候就把本来带有一个小尾巴的青蛙,推进一步,把小尾巴去掉,变成成熟的青蛙。

 我曾讲过,钟繇的小楷明显还很粗糙,带有壳。当然它在书法史里面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从外边看,它还像稻谷裹着一层壳。为什么学钟繇难?稻谷它没法直接吃。到了王羲之这儿,稻壳去掉了。我们不要小看这一步,这一步可能是这一个人一生解决的事情。稻谷在人类发展之前,年年花开结稻,年年稻谷脱落,化作污泥。到人类出现它还这样,有一类人将它捡起来放到嘴里,不能吃;而有的人找到了办法,把外面的壳去掉,脱粒,人类开始有东西吃了,大米小麦有了,这是一个不得了的过程。在书法发展过程中也有这样一个过程,所以王羲之面临的是怎样表达这个时代文人奔逸绝尘的情怀,包括语言也有变化,非常简洁、清透,看《世说新语》就知道,那个时代人家说的段子比我们今天说的俏皮话高级多了。

 到了苏东坡的时候,他所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他们当时所面临的问题,苦恼、忧郁、困境,然后是他们最终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明白了再学他,才真正学到位。

 我们训练的是什么?对一个法帖的学习,是使得你对一个法帖有一种快速的领悟力,你知道这个字帖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处于哪一种环境,它解决了什么问题,你就能迅速抓住它的要害,和把握上的灵活性,写米芾就能是米芾,写苏东坡就能够进入到苏东坡的那个灵魂的核心里面去写,写王羲之就能直奔王羲之抓住他的那个龙筋,这样你就拥有了一种能力,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认识、判断和表达,不吐不快,就像张旭喜怒忧郁悲愤、可喜可愕,一寓于书。这个时候的书法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书法。拥有了这种能力,你才拥有了书法的素养,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我们现在对一个字帖的判断往往不是很高明,原因就是没有进入到那个时代里边去,不了解那个时代的问题,不知道书法的发展是一个个书法家牵着手在不断地解决书法发展过程之中和在那个时代里边所面临的问题。如果能理解这个的话,就有意思了。

善就物性

 老子说,圣人善就物,则无弃物。就是没有一个物对圣人来讲是无用的。善就物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可能解释是将就,其实它的本意是顺从物性,把这个物性发挥出来,所以圣人善就人,故无弃人。在圣人那里,所有的人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是高人。教学生也是这样,把每个人的优点发挥出来,你如果老是挑肥拣瘦,就麻烦了,这个世上没有你的朋友,你也没有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有缺点,人无完人,没有缺点的人那是神。

 针对毛笔也是这样,一支毛笔的好坏不要太在意,当然你也可以挑一挑,尖圆齐健,毛笔的这四个基本特性要有,我不主张花很大的代价,去买那种很贵的毛笔。讲究毛笔的性能,而不是讲究毛笔的贵重,能够将就毛笔的性能,而不是挑肥拣瘦地去选毛笔的性能。然后这支毛笔在用的时候,它又确实有讲究,你怎样去将就它的物性呢,要有不同的执笔方法,笔杆的角度这些都是要考虑进去的。所以我们反复讲,中国的毛笔是要讲究笔法的,西方的钢笔、圆珠笔看起来比我们的洋气高级,洋气的东西都是非自然的,这个钢笔帽自然界有没有?没有。它被称之为二重人造物,是人造出来的东西,再加工再加工,不断加工。所以看着高级,但是自然界永远不会长出来这么个东西。我们的毛笔呢,笔杆自然界有,采一个过来就行,毛呢,动物身上的,这个过程不是人来制造,而是人来制作。把自然界里有的东西弄得更好,这是两者之间的区别,带来的结果是:人造的这个东西,我用的时候,就变成一种自然态度,不需要动脑筋,一看就会用,就能对付。你给幼儿园的小孩一支钢笔,他也知道把这个笔舌朝下,笔尖朝上面写,但是毛笔是自然物,我们使用的时候,恰恰需要一个哲学的态度介入,怎么样把自然界赋予它的或者“道”赋予它的那个性能发挥出来,这需要一个过程,在一个实际的书写经验里边,开始慢慢的了解毛笔,把握性能,所以中国的书法讲究笔法,是这样来的。

行云流水写行书

 行书是什么意思?凌老说“行云流水”,甜甜说“行就是走起来的感觉”,包姐说“行是道路”。

 从他们的理解我们知道,关键不是说这个行是什么意思很重要,而是你从这里边能够给它解释出来有多少对你书法的书写有帮助的意义,解释学解释的关键在于意义的生发,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比如说行书,首先是行云流水的意思。我们想一想,行云流水首先是自然而然,不是我抓住这个云推一掌,也不是拉着那个水哗啦哗啦流,首先是把人为抛出在外,第二,因为是自然的,所以它是很轻松的,从这里面可以解读出来两个意思:第一,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人为的、有意识的投射在书写上的东西给它去掉,无意于佳、无意于书,这样的书写是合乎行云流水。自然界的水,只要有高低,它就自然会流动,然后水能就物,这个物是什么形状水进去就是什么形状,叫行云流水。第二,轻松自如,它里边不包含有内在的力什么的,云之所以行、水之所以流,靠的是势,所以我们要讲究笔势,讲人的无意为之。所以两个,第一是无意,意识不要投射上去;第二是就势而为,轻松自如。这叫行书,行云流水,随物赋形,不是预设了一个行书什么样,我来写成什么样,一切有定式有定型的,它肯定违背了行书,你看王羲之为什么这么牛啊?同一个字,在这个语境里面,一时之书,一时之妙,在时间和空间一体的情况下,人呈现的状态。我以前讲过,人是什么,是可能性的存在。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面,不同的事件里面,呈现出来的应有的最佳的状态,这个叫人。有的人突然遇到一个什么事情,不知道怎么去处理;但有的人,在碰到各种事情的时候都能够从容不迫,把这个事情处理好。书法恰恰也是这样。

 回过头来再看行云流水,这里面你要找出来对你的写字有帮助的才行,比如我们翻开字典,行书:中国古代书体的一种。这个解释对你的行书书写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要的解释是对实际的书写有帮助,或者指向实际的书写。行云流水,再往前提升一步,你是要行的,这个行是相对于不行而讲的,不行是静态,行是动态;再往下细化,这个行是走走停停,不会断,这里面有节奏;再往前走,要像道,在道上行,偏离那个轨道不行,这个时候,是不是就像那个筑路工作,一边铺一边往前面走,这个路,就是线条,所以我们写这个就不能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去写,而应该贯通,再往前一步,贯通起来写的时候,或折或转,或外拓或内擫,因连贯而成的笔画,比如连续的横笔,连续的竖画,连续的撇画,连续的撇捺等等,于是就构成了顺手、顺笔的八大笔势。这是从行书的“行”字里面推导出来,指向行书书写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